《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一),经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二),关键词解析

企:踮起脚后跟。

跨:往两侧张开抬高双腿,幅度很大。“夸”为“跨”的本字,“夸”的甲骨文

(栏杆)与

(人)的组合,表示往两侧张开抬高双腿越过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

调整为上下结构

,以突出越过的动作。

余:多余、过量。

食:吃。

赘:累赘、拖累。

行:行走。

余食赘行:吃多了以至于走路困难、难受。吃多了为前因,走路困难为后果,指急功近利而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则会违反事物的规律作为,引起事物反作用,故而适得其反。

物或恶之:事物会反作用,与第二十三章的“乐得之”意义相反。主语为物而非人,指人的行为违背事物的规律,事物会反作用,这是规律的作用使然。“恶”指讨厌、憎恨、反感、反作用。

(三),经文释义

踮起脚后跟(想立得更高),却站都站不稳;抬高双腿(想走得更快),却走都没法走。

自我显现则不能明白事理;自以为是则不能昭然若揭;自我居功则无功;自以为重要则不能统帅。

这些在道的层面来说,叫余食赘行——想吃饱了更好地赶路,结果吃太多压根没法走路,一走起来就很痛苦——事物会反作用,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干。

(急功近利而适得其反,因凸显自我即主观的东西太多而违背事物规律作为,引起事物反作用)

(四),问题思辨

本章突出来的是一个“余”字,即多的意思,指过多的、过量的主观意识,这是主观与客观相较而言,所有超出客观的部分皆为过多,也即对道的认知不足。而人类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恰恰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所谓“损不足以奉有余”,从而导致了对客观规律的违背,引发事物反作用。

如果说对类似“无”、 “有”、 “玄”、 “不”、 “冲”、 “渊”、 “谷”、“牝”、“道”、“德”等词的理解相对困难而需要用心考据,需要有一定的整体论为基础,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来突破,而“余食赘行”则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词语,指吃多了而走路难受,“余食”表前因,“赘行”表后果,稍微有点生活常的人就能明白,不要其他任何能力,却也被堂堂学者们理解为吃剩的食物和身上的赘疣,不见因果而被并列了起来,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这种缺乏常识的状态,而且是群体普遍缺乏,其“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行妨”的程度真真令人瞠目结舌——完全扭曲!还谈何整体逻辑的统一。据此,我们可以体会“心魔”的巨大力量。三·管管有言:看一个人研究《道德经》的水准,不用说其他,但看一个“余食赘行”即可。能解对者,起码说明其思维尚有一丝正常。

《道德经》的文字被曲解,里边的诸多成语被曲解,《道德经》被曲解,或曰望文生义,或曰暴殄天物,或曰唇寒齿亡,这便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缩影——“余食赘行”——脑子里塞的太多太满以至各种扭曲。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首篇新解

    人类貌似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道德经自古以来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被各派文学大家解释得无比复杂,貌似不如此,不足以说明他们学富五车.其实我们脱掉它神秘的外衣,就会知道,老子不过是想告诉我们万事万物 ...

  • 如何理解《易经》和《道德经》中的“道”

    我接触<易经>和<道德经>大约有二十年了.一直似懂非懂.也看了很多人的讲解,感觉没有一个人能把这两本书讲清楚,遇到关键问题总是闪烁其辞! 最近我把这些年自己对这两本书的几个主要 ...

  • 《道德经》第二章的逻辑

    第一章里讲天地万物都有它们所遵循的规律集合,那么人类社会有没有自己所遵循的规律呢?当然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人们会用"美" ...

  • 饕餮,能吃是福吗

    图:程秋一.冯雷.许文旸等作品 文:叁子 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 程秋一作品 <易传.系辞>有句"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听起来好像什么也没说一样,但是细细 ...

  • 在萧条中,超越萧条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把萧条视为成长的机会." 何谓"萧条"?冬天寒风呼啸,草木凋零,万物闭藏,这是大自然的萧条:世道混乱,国运衰微,小人 ...

  • 《道德经》:愚人使力,智者谋局

    一. 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应事物规律去发展,那么他所付出的努力很难创造价值. 白岩松老师说过一句话,叫:"最糟糕的人生,就是没有智慧,但是勤奋的人",蔡志忠老师也说过:"对于 ...

  • 《道德经》第一章的逻辑

    ​        <道德经>第一章里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在论述"道可道"与"常道"的关系."道可道&quo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跂,音器.) 前云希言自然,非若世之蚩蚩蠢蠢.顽空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解析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这一章阐述了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从过往几千年来看,也是刻录在国人骨髓的,也是国人内敛的一种性格表现. 先贴下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四章 妙契玄同章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道者不处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涣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着脚尖的人站立不稳,跨 ...

  • 《道德经》的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悟读述杂【24】

    《道德经》的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悟读述杂【24】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人们欲求不满的主观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引发事物反作用,最终导致事与愿违

    (一),经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二),关键词解析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一部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是指把脚尖踮起来,但是这样是难以长久立足的,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