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不足的立法组方

心气不足——补益心气
心气不足,是指卫气亏损导致心气不足病变。
补益心气,是据心气不足病机所拟的治法。
【适应证候】以精神恍惚,语无伦次,悲伤欲哭,常怀恐惧,心悸,健忘为主证;以兼见短气、自汗,舌质淡嫩,脉弱无力,为其辨证依据。
【病理分析】多因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脏气日衰,或暴病耗伤阳气,以致心气虚损而从神、心、血、脉、舌各个方面反映证象。
1.神:心气不足,血运无力,神无阳气温煦与阴血滋荣失其清明之常,遂呈精神恍惚,语无伦次;或心神不安而常怀恐惧悲伤欲哭。故《素问·调经论》说:“神不足则悲。”《金匮要略》亦说:“心气虚者,其人则畏。”此外,心神不能摄纳阴精,心肾不交而遗浊者。偶亦有之。
2.心:心气实指少阳三焦输送而来的卫气,亦称元气、真气,是推动血在脉中运行的动力。心气虚损则鼓动无力,血脉不得充盈运行全身,心率被迫加快进行补偿,由是而呈心悸;心率加快则肺气供不应求,两脏失去协调,遂见气短。
3.血:血赖心气推动才能运行于脉。今因心气不足,血液不能充盈于脉,遂呈脉弱无力;甚至因心气虚衰血瘀不行,蓄于肝脏而呈肝脏肿大,上溢于肺而唾红色血沫。
4.脉:脉为血行隧道,心气虚损不能鼓动血流,脉失血充,其脉自然细弱无力;或因脉管偶有痉挛而呈结代。
5.舌:舌为心窍,只有薄膜盖面,心血荣枯,阴津亏盈,最能显现于舌。心气虚损,则血液不能充于身,荣于面,华于舌,故面色苍白,舌质淡嫩。以上仅就一般心气虚损而言,若病势垂危而呈虚脱,详见后面益气救脱法。
【立法组方】心气虚损而呈上述诸证,法当补益心气,俾虚弱的心气得补,血气得以宣流,神得血气濡养,脉得血液充盈,上述征象才可逐渐消失。根据这一治疗原则,选用人参、炙甘草、五味子之类为主,辅以开心益智的远志、莒蒲,宁心安神的龙齿、朱砂、行气的木香、麝香,活血的桂枝、当归,行津的茯苓,共呈补心气、安心神、行气血、通津液之效。常用方如妙香散定志丸、龙齿清魂散等。
(0)

相关推荐

  • 冠心病的6个临床分型----沈绍功

    冠心病的6个分型. (1)心气虚损证 舌脉: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或结代. 主症:隐痛阵作,气短乏力,神疲自汗. 兼症:面色少华.纳差脘胀. (2)心阴不足证 舌脉:苔净质红,脉细数或代促. 主症: ...

  • 陈老论述心绞痛的机理及立法组方

    心阳痹阻--通阳宣痹 心阳痹阻,是指气滞.血郁.痰湿痹阻心系冠状动脉病变. 通阳宣痹,是据心阳痹阻病机所拟的治法. [适应证候]以心区疼痛.憋闷为主证. [病理分析]心脏须冠状动脉输送血液供其营养,也 ...

  • 如何辨心阴不足证及其立法组方?

    心阴不足--是指心系阴津亏损病变. 补益心阴--是据心阴不足病机所拟的治法. [适应证候]以惊悸.健忘失眠.多梦为主证,以兼见胸中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为辨证依据. [病理分析]心阴不足 ...

  • 心阳虚损的立法组方

    心阳虚损,是指阳气虚损,心失阳温而悸,神失阳温而狂,脉失阳温而挛病变. 温补心阳,是据心阳虚损病机所拟的治法. [适应证候]以心悸.惊狂.心区绞痛为主证,以兼见面色苍白.短气自汗.舌质淡嫩.脉迟无力为 ...

  • 气虚欲脱的立法组方分析

    气虚欲脱--益气救脱 气虚欲脱,是指元气式微,心脏功能衰竭病变. 益气救脱,是据气虚欲脱病机所拟的治法. [适应证候]以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呼吸微弱,自汗如珠,心悸心慌,脉微欲绝为主证. [病理分析] ...

  • 气温渐降,胸痹多发,应如何立法组方?

    胸阳痹阻而呈疼痛,总宜通阳宣痹复其心脉之常,欲使心脉复常,贵在消除痹阻原因.针对形成心阳痹阻病机组方,约有以下几种配伍形式. 心阳虚损:每于疼痛之外,兼见舌淡,脉沉弦或迟弱等阳虚征象.良由心气虚损不能 ...

  • 气虚多汗,简单的4味中药组方,补肺气、养心气、益脾气、强肾气,元气满满!

    说到气虚的调养,明代有张古方叫保元汤.保元汤作为补气剂的代表方,能够益气补虚培元.肺脾肾并补的组方法度,涵括了中医补气之要,实属一补气之经典方剂. 保元汤 由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组成,对于虚不受补者 ...

  • 赵炳南87例皮肤病医案立法与组方用药规律探讨

    对赵炳南皮肤病87例医案用药从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药.苦寒药.心肝经药物使用最多.以方测证,概括出 赵炳南以湿热立论,强调脏腑辨证, 善从心肝火盛论治. 突出清泄与宣透, ...

  • 糖尿病如何辨证立法、组方

    辨证是中医的灵魂,任何一种疾病的立法组方施治都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辨证的基础上.糖尿病应辨证为何证?其实在2000年前张仲景的<伤寒论>早有定论,仲景辨证为:"厥阴之为病,消渴&qu ...

  • 胆子小、易受惊吓,多半是心胆气虚!老中医安神定志、补益心气

    胆子小、易受惊吓,多半是心胆气虚!老中医安神定志、补益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