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源流
相关推荐
-
《易经》揭示的是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之间应成的六十四种现象
(二) 前篇说了"人生于阴阳".现说人生存于阴阳,宇化于阴阳.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天地就是一组阴阳.阴存万物,阳助物长.人食.用万物而存阴,消化.创造万物而显阳.男人遇阴而耗阳,致 ...
-
易卦为啥只有“六爻”?
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易卦,是用来描述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五千多年的检验证明,这是人类最精妙,最全面.最卓越的理解与论述,是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巨大贡献. 但是,这么伟大的思想,却遭遇现代不少国人遗弃,遗忘, ...
-
火神派的精髓在于:提醒临证先辨阴阳(附扶阳派源流、入门学习方法)
在中医的千年流传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医学巨匠,对中医的学术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迄今,中医的火神(扶阳)学术流派如日中天,这不得不归功于清代的郑钦安先生.他是火神之集大成者,在中医界独树一帜. ...
-
元阳论 - 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阴阳升降论
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阴阳升降论 人身象天地.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元阳.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时升降.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惟元阳则固守于中而不离其位.故太极图中心白圈, ...
-
《医学源流论》阴阳升降论
人身象天地. 要理解人身象天地,就要理解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天地万物,都是同构的,一层层的嵌套起来.每一个更低层面的小系统,都由更高层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先后天叠加,分阴阳、定顺逆。放大9*60倍,考察遁甲起源
阳顺阴逆的由来 先天八卦描述一个基础方向(远近),如下: 顺时针依次遍历先天八卦中的各卦,可以得到阳四卦(震离兑乾)由近及远,阴四卦(巽坎艮坤)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是往,由远及近是来.<易> ...
-
张仲景唯一补肾的方子!无论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两虚,都能调理
有的小伙伴说,我肾阴虚,大夫开了很多补阴的药,像阿胶.地黄.黑枸杞.海参.龟甲等,吃了很久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咋回事呢?难道我遇到庸医了?也有的小伙伴说,我肾阳虚,大夫开了很多补阳的药,像人参.鹿茸.锁 ...
-
阴阳双补栗子汤
正常情况下,冬天人体能量都转入肾脏,肾气渐强.但对于肾气虚弱的人,下元空虚,无法承载多余的能量,就像用薄薄的塑料袋装金条,金条再好也得漏,所以容易出现小便频繁.夜尿多.泄泻等问题.针对肾气不足导致的小 ...
-
事不通,乃阴阳不合,唯有调理阴阳相当而融...
事不通,乃阴阳不合,唯有调理阴阳相当而融通,或商量或协商或切磋,就是阴阳之主宾角色转换互动的过程,观音而调音,以至主宾或宾主相当和合.若不善调和,事塌,咎.
-
五行与阴阳五行的来源
人们常说"阴阳五行",实际上,从源头上说,阴阳与五行并不是一家人,只是到了后来才联姻融合为一体.至于什么时间"捏"在一块的,包括研究阴阳五行的专家学者们也没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