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超声报告书写的规范化与杜绝常见错误的注意要点

报告单书写要求如下:
①明确的超声结论:
当某一病变具有鲜明的声像特征和高度的特异性时,可下充分肯定的或否定的诊断,如胆囊结石等。
如肝脏声像图显示一囊性病变,虽难以做出肯定性诊断,但是可明确做出解剖定位诊断和物理性质诊断。
若声像图发现某一区域有异常,难以作出肯定性诊断、或病灶来源时,可以对所见声像图进行客观描述,结合有关资料作出恰当的提示性推断,供临床参考。
①由于种种原因检查的脏器显示不清,建议复查;
②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随访或观察;
③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如发现肾积水,为明确肾积水原因,建议作进一步检查;
④其他一些原因。
医师,但最终以正式书面报告为准。

超声报告的描述性错误(如脏器或器官已经切除,超声报告却描述正常;左右位置写错;肿瘤位置描写错误等等)在我们的工作中、在不同的医生身上还会偶尔上演。而对这种错误仔细分析,大致源于一下几点:
疏忽大意害死人,在任何工作岗位都是如此。而在医疗行业,则更加与生命密切相关,有时候甚至是直接的。比如左右位置的错误会导致患者无谓的伤害;如数据单位的错误会导致临床医生的误诊误判,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等等。因此,超声医生增强职业的责任感才是减少类似错误的前提之重。将报告移交给患者之前,详细的审核非常必须和必要,当然如果能像体检中心专门建立超声报告捡错团队、发现错误及时和超声医生沟通一样,临床医生一旦发现超声报告中的不明和错误之处,能够及时通知超声检查医生的话,可以保证不让错误出医院,从而避免对患者造成无谓的伤害和心理负担。
超声报告书写医生又称超声报告书写员或者书记员。一些综合性大医院专门建立了超声报告书记员团队,通过严格的学习及培训,并且给予待遇上的保证,能够保证超声报告书写的效率和正确性,为减少超声报告的错误增加了一道内部防线,充分保证报告错误不出超声科。但是在一些医院,由于历史原因或者医院奖酬制度或者观念因素,导致超声报告书记员队伍始终未能建立,于是进修医生、规培医生、实习医生被排上超声报告书记员的岗位。按理说,超声报告书写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但是超声报告书写并非一日之功、仓促而就的,需要严格的培训才能胜任这个岗位;另外他们在科室学习本身就时间短、流动性大,容易导致培训时间不足,导致报告书写的不规范;长时间书写也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如动手操作),容易导致其抵触心理,最终累及超声报告书写的效率的准确性。因此,建立完备、娴熟、专业的超声报告书写队伍,会极大减少超声报告书写的错误。
由于国内医院等级分明,技术实力差距巨大,患者大病小病统统奔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超声科自然首当其冲。检查患者基数的增大,必然导致每个患者超声检查时间的缩短,超声医生诊查及书写报告的时间被严重压缩,这也是导致错误发生的土壤之一。不过,在目前阶段,这仍旧是一个难解的题。
记得,曾经有一位患者来诊,出于职业习惯,我会根据具体情况询问他相关的病史,而患者始终正气凛然的回答:“医生你猜猜看”。“我不猜!”,结果是我始终得不到患者的任何有助于疾病诊断的信息。还有的患者面对检查医生必要的病史询问始终守口如瓶,最后再来个突然袭击,“医生,我原来有胆囊结石的!你有没有看到?”“医生,我原来有肾结石的,看到没?”……,理由非常简单:“考验医生的水平。”疾病的超声诊断不在于超声医生单方面的推理思考,而在于医患双方的有效互动;不在于这次这么样,而在于过去怎样、现在怎样,才能告诉你将来可能怎样;在于你信任我,我信任你,互相信任。只有结合更多的病史,超声诊断才会更接近于疾病的真相或者减少诊断的错误。

超声术语的规范应用与超声诊断结论的书写
关于回声强度应根据其分级方法加以描述。即:高水平回声或强回声、中等回声、低水平回声或弱回声、无回声,根据具体的需要可适当采用形容词如:很强的回声,或较强回声等加以描述。
按回声在器官或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来描述,如“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均匀性与非均匀性)”还可以用“细密、稀疏、散在”等来形容。例如诊断乳腺癌时,在低回声肿块内可见稀疏散在的细点状强回声,后者代表微小钙化征象,有较高的特异性。病变内回声分布很均匀或不均匀,也可以用“均匀性”“非均匀性”来形容。
1、点状回声:例如有细点状回声,可以是比较弥漫的、散在的或局限的。较粗大的点状回声,直径一般在2-3mm以下。
2、班片状回声 班点状回声:通常代表非均质性结构,可以是散在的或弥漫分布的。
3、团块状回声:常用于形容较大的结石,结肠腔骨含气内容物。
4、线条状回声:细线状回声或较粗的线条状回声,平整的或不规则的,回声中断现象。通常用来形容脏器表面的包膜,囊肿内的分隔。
5、弧形(强)回声 环状(强)回声:有时用来形容较大结石,胎儿颅骨,钙化的囊壁和宫内节育环。不宜用“明亮的光环”等字样。
如:脏器的包膜和囊肿壁是否整齐、平滑,肿物“边界回声”是否清晰,脏器“内部回声”有无增强或减弱;还可引自超声伪像的常用术语,如:“声影”“后方回声增强”“侧边声影”等。
1、靶环征:主要指肿物的周围为低水平回声,中央区回声增加,形似靶心,多见于转
移性肝肿瘤。
2、面包圈征:急性输卵管炎时输卵管典型的横断面图像,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或经阴道超声容易见到。
3、假肾征:指中央为强回声区,周边由低水平回声包绕的肿物,多见于胃肠道肿瘤。
4、慧星尾征:胆囊壁内胆固醇结晶成微小结石(见胆囊腺肌症),体内金属异物,宫内节育器,胆管内或胃肠腔内一组微小气泡等,均可见较强烈的“内部混响”,酷似慧星尾,具有特征性。
类似比较形象的特殊征象尚有“面包征”“脂液分层征”“壁立结节(乳头)征”“驼峰征”“低回声晕征”等还有很多。
忌用不够明确的口语或俗语如“B超”“彩超”概括地描述包括多普勒在内的超声检查。可以统称为“超声表现”或分别称为“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超声检查所获的声像图资料,今又增加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等重要检查结果。人们已经充分注意到,介入性超声诊断,包括超声引导组织学和细胞学活检,抽出液的生氏和微生物学检验,可使超声图像诊断进一步提高到病理组织学、细胞学以至于病因学水平。常规超声图像诊断,首先是声像图的诊断,是最基本的超拔声诊断方法;然后再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进一步判断;

超声影像学分级诊断方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