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东:京剧“尖字”的重要性及其记忆法

(0)

相关推荐

  • 韵图的由来

    今现存最早的韵图<韵镜>的作者尚未考明,所以对韵图的由来只能根据历史背景推断.一般认为,韵图的起源跟佛教有关,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这样的: 来华传教的僧人为了学习汉语的语音,他们很自然地会 ...

  • 汉语等韵学是一种怎样的学科?

    等韵学是宋代以后有关汉语发音原理.方法的专门之学.为唐代名僧守温始创. 我国在唐代以前,没有拼音字母,传统的注音方法是反切,即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的方法并不容易掌握,守温创立了字母后,宋代的 ...

  • 汉语拼音,如此一路走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5%的用户在电脑或手机上采用拼音法进行文字输入.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没有拼音,我们该如何输入文字呢?尤其是在电脑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莫非要将所有的汉字都汇集到一张巨大的键盘上吗? ...

  • 中国古代并没有汉语拼音,那古人又是如何识字读书的呢?

    古代中国人写文章,除了讲究文采.风骨之外,对声律.音调的把握要求也很高.古人写骈文.唐诗.宋词.元曲,都需要创作者掌握汉字的发音规律.才能写出抑扬顿挫的诗文. 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怎 ...

  • 李梦东:京剧演员要勇于改正错误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李多奎先生在"四郎探母"中扮演佘太君时唱的是:"---你二哥短剑下他命赴阴台".周信芳先生在&quo ...

  • 李梦东:作为国粹的京剧要勇于改正错误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早在上世纪初,马连良先生在灌<甘露寺>的唱片时,在"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中,少唱了一个"汉"字,因为"汉寿" ...

  • 李梦东:什么是“新戏要老,老戏要新”

    "新戏要老,老戏要新"是一句古老的戏谚,其中有深奥的哲理.京剧之所以号称国粹,正是在诸多名家不断改革.创新,才会使京剧的文化品位日趋提高,达到完美. "老戏要新" ...

  • 李梦东:详解“生旦净丑”的含义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在戏曲的角色行当中,原分为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来渐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有人认为这样的行当称谓,是出于戏剧中善于用反 ...

  • 李梦东:《六月雪》改编中的瑕疵

    (摘自<京鲜阁>) <六月雪>亦称<窦娥冤><斩窦娥><金锁记><羊肚汤>.原作是元代关汉卿名著<感天动地窦娥冤>杂 ...

  • 京剧唱腔鼓套子的快速记忆法

    京剧唱腔鼓套子的快速记忆法 扎多乙 ◆ ◆ ◆ ◆ (由于软件的原因,曲谱只能最多画两道,第三道就画不上了,对阅读中造成的困扰,请见谅.) 京剧司鼓有三项技能,即"锣鼓套子".&q ...

  • 读了它,就能掌握京剧上口字规律和认记尖团字的方法

    京剧唱念中的上口字和尖团字,一直是困扰戏迷票友朋友演唱水平提高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的确,就是许多专业演员,也不敢说自己对尖团和上口就已经完全掌握. 一. 上口字和尖团字的概念 什么是上口字?简单的说&q ...

  • 京剧上口字、尖团字的规律和认记方法

    一.上口字和尖团字的概念 什么是上口字?简单的说"凡是京剧语音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说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的字 ...

  • 京剧尖团字表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几年来, 在学唱京剧的过程中,尖团字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惑着我,老也摸不着北,唱对唱错也没有十足的依据. 今天有幸获得<京剧尖团字表>,如获至宝,甚是高兴,贡献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