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绝 2024-08-06 08:09:21 我的洛阳之旅唐白甫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游古都洛阳,我心仪已久,今年三月底,因女儿婚事而得以成行。女儿在襄阳工作,去时在襄阳停留半天,有心到古隆中一探诸葛遗风,可惜天公不作美,霏霏细雨阻碍了脚步,加之时间紧迫,难免有些憾憾然。同去的亲友团里,有人说“春雨贵如油”,这句话扺消了我对老天的埋怨,心情陡然开朗起来。冒着雨沿二广高速乘车往洛阳,道路两旁土地平旷,虽然有淡淡的雨雾,视野却还算开阔,能领略河洛平原的瑰丽春色。我的头脑里突然冒出一首古诗:剑外忽闻收蓟北,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听着车轮蹍着雨声,默诵经典名句,遥想一向满脸忧色的杜甫突然笑逐颜开,欣喜若狂,虽相隔千年,他的情绪还是感染了我。今天我与杜老先生同路,可惜他沿水路,我走陆路,这种怪念头令自己不由得哑然失笑。正琢磨着杜甫祖籍襄阳,为什么要去洛阳,车子已进入洛阳城区,三百多公里的距离,仿佛在不经意之间到达。 亲家盛情款待了我们,当晚就带大家去吃水席,洛阳水席与牡丹花,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何谓水席,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即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一道,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我们去了一家老餐厅,是从武则天曾经落座过的食堂遗址上修建起来的,洛阳市最古老最正宗的水席餐厅。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访问,就在这里就过餐,厨师将菜肴做成牡丹花的形状,总理非常惊奇,脱口说道:“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宾朋们笑声朗朗,欣然享受,赞不绝口,从此水席名扬海外。 走进大堂,就看到两组塑像,右边是一位农夫双手执着一个大萝卜,跪在武则天面前。它再现的的情景是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是天赐祥瑞,就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觉得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左边一组是当时的洛阳市长陪同周总理与外宾在吃水席时举杯同乐的情景。大家争相上前拍照,并调侃自己与帝皇及国家领导人合了个影。塑像前面,摆放着与水席相关的厨具碗盘,从唐朝到现代的都附有说明。我最感兴趣是前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本店用过的那一副,有杯有碗,有盘有筷,仿佛看见总书记面带他那特有的慈善笑容,坐在我身边的餐桌旁,津津有味品尝水席佳肴。 我们落坐在一楼最右边的大包厢里,里面的装修古色古香,仿佛走进大唐宫殿。一张大圆桌上,早已摆好水席八尊。是八个凉菜。它们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菜名。开餐前,服务员给我们一一作了介绍,这些菜都有其深远的文化意蕴,比如“服”寓意帝皇龙袍加身,“政”则寓意当权者感知天下冷暖,体察民情,“禅”指武则天曾削发为尼。总之,这些菜是皇家美食,如今摆在我们面前,未动筷子就有种身份被抬到至尊无上的感觉。我坐在上席,服务员双手托盘,让我用筷子将“书”翻开,这是宴席开始的仪式。大家早已迫不及待,争相品尝。很快地,后面的紧接着是水席的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一共二十四道菜,刚撤下一道,又摆上一道,每人一小碗,吃得慢的还没吃完就要被端走,虽然只是仲春,洛阳温度不高,大家都有忙乱之态,汗湿额头。其间有专门的餐厅人员扮作古代朝庭传圣旨的官员,宣读皇帝旨意,祝大家用餐愉快。我亲家大声回答一句:“接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洛阳水席,名不虚传。我们吃得非常尽兴,赞不绝口,回到宾馆,还觉得意犹未尽。 第二天,天气放晴。亲家说:“我们儿女成亲,老天犹为关照,昨天以雨为众位洗尘,今天阳光灿烂欢迎大家,真好。今天我带你们去看牡丹花。”早就读过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在小时候就会唱将大为的《牡丹之歌》,花之皇牡丹,虽然早已听闻,却尚未近前观赏过,我们都很期待与兴奋。 人员分作三车乘坐,很快到了一个公园门口,车位不够,不允许入园,可见赏花人之多。我们下了车步行入园,忽见大门上有“中国国花园”这五个大字,我这才想起,牡丹花是国花,内心里又增添了崇敬之意。园内游人如织,但牡丹花在4月中旬为盛,现在是三月底,好在今年气温偏高,已有白色,红色,绛紫等牡丹零星地开放在花树上。它们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远看去在万绿丛中,半掩半露,似乎又有些羞羞答答。虽然没看到牡丹花如潮水般怒放的热烈景观,却也领略到它们真实的面容,觉得不虚此行。 下午,我前往龙门石窟。“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唐代诗人白居易这样评价龙门景观。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带领百姓将龙门山凿开,让伊河之水汇入洛水再注入黄河,龙门山就被伊河分开,东面的山依然叫龙门山,西面的山在武则天修建香山寺后称为香山,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因为他居住并长眠于此。乘游览车至公园大门进去,见一桥横跨东西,上面的龙门二字,出自开国元帅陈毅手笔。鲤鱼跃龙门的典故便出自这里。“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隨炀帝杨广游览邙山时,远远望见这里山水奇绝,说道,“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京城。实则早在北魏孝文帝就将京都迁到洛阳了。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现存石窟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雇了一位导游之后,我们便向石窟群出发。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按导游的话说,从洞窟与佛像的大小,可以判定出资人财富的雄厚程度。进入景区,首先见到的是潜溪寺。在这里的洞窟,有的叫洞,比如宾阳洞,有的称作寺,比如眼前的潜溪寺。潜溪寺中主佛是阿弥陀佛。古朴典雅,灵气逼人。两侧神龛站立各种小佛、诸菩萨及诸罗汉。雕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再向前行,见悬崖之上,洞窟密密麻麻,游客连绵不绝,有的站在山下往上仰望,有的沿着附在峭壁上的带栏杆的石梯攀登。导游说,这里的石像,大多已残缺,除了自然风化损毁,更多的是被盗。盗偷文物的贼人,因石像牢固往往就重点取走,所以我们见到许多石像缺少头颅。话说之间已到宾阳三洞。宾阳洞是石窟群里比较大且有名的洞窟,分为南洞,中洞,北洞。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洞虽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至今并未结束,按现在的说法,是烂尾工程。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即分别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前世,今生,来世及其众弟子。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导游着重介绍了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主像阿弥陀佛,高近10米,他端坐莲花台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佛印手意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右手三指叉开,由于年代久远,大拇指脱落,姿态变成“剪刀手”,仿佛在说“哦耶~”,一时网络疯传,成为最萌网红佛像。 接着到了万佛洞,洞中主佛端坐,神情肃穆,三面石壁布满了几平方厘米大小的佛像,总共有一万五千多个,好不壮观!如此精细的雕工,令人大开眼界。再往前,是莲花洞,洞顶穹形,有一精美的大莲花覆盖,取佛祖悟惮,步步生莲,出于污泥而不染之意。一路行来,时而沿石阶而上,时而又顺梯而下,我们渐渐有些疲惫了。导游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大声说:“前面就是整个景区最精彩的地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龛。”佛有三身: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卢舍那佛是佛祖的报身佛,即大日如来。字义是: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获得了绝对真理、修成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它是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大佛。 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微微俯视的双眼恰好同信徒们仰视的目光交会。她是美与智慧的化身,也是中国现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她不仅是龙门石窟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也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武则天曾经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而当地更是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是她48岁时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弯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庄重文雅、睿智明朗。由于佛像嘴巴微翘笑而不露,更显魅力无比,被称作东方的蒙娜丽莎。 许多历史书籍甚至课本都以卢舍那佛像做为封面,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们精神大振,一口气登上数十级台阶,争相拍照。整个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大龛,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9米。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形态各异,神情逼真。在书中影视中观看,不觉得其高大,在真正的佛像前,人高不如她的耳朵长,不禁赞叹其庄严雄伟。继续前行,来到古阳洞,魏碑龙门二十品,其中十九品出自此洞,其中包括褚遂良书作,可惜洞窟正在维护中。导游说:为保护文物古迹,即使不维修,游客也不得进入。我虽然理解,但作为书法爱好者,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临近处药方洞,我们在洞口看了看,幽深幽黑,没了细细观赏的心思。 时候不早了,我们走出西边景区门口,通过伊河南桥往东边香山。大家亦步亦趋,在桥上合影拍照。我心里急着游香山寺,瞻仰白居易墓,看蒋宋别墅,跑到队伍最前面。香山寺北魏516年始建,唐687年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重建。武周690年敕名“香山寺”并重修。832年白居易捐资六十多万贯又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在此自号“香山居士”,他和著名诗人刘禹锡结伴而游玩。认识了寺里的老禅师。与友人们品茶、参禅、吟诗、做赋,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 1936年蒋介石来到洛阳,以“避寿”为名,实则为部署“西北剿共”计划,在寺内建了“蒋宋别墅”。他回西安后,就遭到“西安事变”,有人开玩笑说可能他在香山寺未曾拜佛。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2002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并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了扩建。我们终来到香山寺入口,遇到几个游客,他们说已经过了寺院关门的时间,进不去了。我们只得悻悻然退了回来。 接着两天参加了女儿婚庆典礼,又去游玩了号称“天下第一古刹”的白马寺。虽然还有数不清的景点没去,但终觉得客走主人安,亲家这段时间为儿女婚事忙里忙外,已经身心疲累,不宜再打扰,我们决定返家。在欢送客人的宴会上,我做了这样的发言:“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我感触颇深。不说别的,这几天无论在哪里就餐,服务员每端上来一盘菜,不像别的地方介绍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绿色无公害,厨艺精湛,而是介绍每道菜与古今名人的渊源,要么是杜甫白居易喜爱,要么是武则天品尝过,甚至是当今国家领导人赞叹过。这是洛阳人对于饮食的文化自豪,是种彻底的文化自信。这些天,洛阳,洛阳人在我脑海里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会来洛阳。” 作者简介:唐白甫,湖南邵阳县塘田市镇三角塘老屋院子人。 赞 (0) 相关推荐 彭明:龙门石窟就是洛阳四季的召唤|图说 张福录:在飞机上赏云,别有一番情趣|摄影 图文/彭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王城公园看过牡丹,时间尚早,于是坐上了去往龙门的公交.听说那里还有一条龙门牡丹大道.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的伊河边上,距离城区 ... 中国佛教建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的龙门山与香山崖壁之上,据<魏书>记载,其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国家,而地处中原之洛阳中其心意,遂于 ... 河南----龙门石窟的前世今生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距今1500多年前,在中国北方茫茫的荒漠上 兴起了一个强悍善战的游牧民族 这就是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鲜卑拓跋部 公元439年,拓跋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 与长江两岸的刘宋王朝形成对峙 从此中 ... 王鼎三丨春游龙门石窟 人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龙门石窟誉全球.春暖花开的季节,有朋友自远方来,我陪他到龙门石窟去看风景,一路上给他讲解龙门为什么叫伊阙,周赧王时名将白起曾经率领秦军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这里曾重要歼灭战的古战 ... 马腾驰//龙门石窟记游 龙 门 石 窟 记 游(散文) ·马腾驰 龙门石窟,在我小时的记忆里,是深刻难忘的. 记得那年暑假,在西安教书的父亲,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去苏杭旅游,路过洛阳时,他们去了龙门石窟,父亲给我带回来一本介绍龙 ... “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有多美?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阳,有多古老? 牡丹 去年七月份,中国花卉协会发起"我心中的国花" ... 文化河南—龙门石窟景区讲解词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以南13公里处,是洛阳市南边的天然门户,它与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石窟,并列为我国的三大石窟,虽然它没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那般绚丽多彩,也没有山西大同石窟那般的高大雄伟,但是却有着自己的 ... 【洛阳三绝】洛阳最全牡丹品种介绍,太美了!再也不用到处问了! 第三十七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大批外地游客即将到洛阳赏牡丹 当有亲朋好友问起牡丹的品种 你能正确的为他们解答吗 今天就先来了解下牡丹的品种吧 这里搜集了一些牡丹的图片 供大家鉴赏,认不全 ... 三绝诗书画——荣宝斋辛丑范曾作品展 (视频由书画频道提供) 三绝诗书画--荣宝斋辛丑范曾作品展 时间:5月1日--5月16日 地点:荣宝斋书画经营一部 开展当天,范曾先生亲临现场,与大家交流畅谈.荣宝斋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荣宝斋副总 ... 洛阳清真兔子经理的市井烟火气 每到饭点,忙碌在各条战线的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街边小吃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都很懂 ... 莫言:裙色三绝 -2021年03月15日- (第四十九期) 我和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 ... 董延寿:由洛阳北郊机场名字所想到的 总第451期 轻敲蓝字↑进入茶坊 洛阳北郊机场繁忙一角 由洛阳北郊机场名字所想到的 董延寿 每次从机场路过,看到洛阳北郊机场的字样,心里总有一丝丝不舒服.洛阳古之大都,名气甚大,人才众多,一个机场的名 ... 洛阳进士—郭一鹗 郭一鹗,生卒年不详,字元庵,河南河南府洛阳县人.顺治六年(1649),登己丑科进士第48名(刘子壮榜),授庶吉士.历任陕西右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一鹗沉毅,能决大疑.荷重任.历官四十年,历中外,属吏无 ... 风流才子唐寅:诗书画三绝,一生只爱了一个人(附其画作100幅) 因为电视剧的演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唐伯虎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才华卓著.风流倜傥.纵情山水的潇洒形象.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的确很有才华,但他却并不风流,而是一个悲情才子.他一生坎坷,靠卖诗文书画维持生计, ...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三绝”(4) 建造大报恩寺花了17年时间,而同时期工程量数倍于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时不过3年半.大报恩寺工程如此费时,主要因为琉璃塔的建设难度极大,不得不屡屡延期.据后人估算,仅修建琉璃塔一项所耗用的钱粮,折合白银就 ... 三线城市高架路系统评价:赣州、洛阳、临沂位居前三 城市基建应该有前瞻性,应看到5年后,10年后,甚至20年后的状况.2020年12月11日投入运营的扬州东站,持续因旅客过多导致拥堵刷遍朋友圈,这座刚开通就落后的火车站就是城市基建没有前瞻性的反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