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君秋在“扶风社” 之六次天津三次上海

张君秋

张君秋在“扶风社”

(2)
▶六次天津三次上海

1938年8月31日《新闻报》广告

马连良的扶风社在北京演出于新新戏院,基本固定每周三、日演出。1939年歇夏之后,马连良扶风社在新新、吉祥、开明戏院都有登台。1940年8月,马连良与万子和发生矛盾,后经调停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到1941年扶风社就固定在吉祥和三庆两戏院演出,一般维持一周出演两场的频率。

除了在北京的固定演出,张君秋搭扶风社的三年半左右时间中,随扶风社去天津四次、上海演出两次、青岛两次,济南、烟台各一次。

1938年8月31日到10月10日演出于上海黄金大戏院40天,12、13日义务戏两场。

1939年5月19日马连良、张君秋天津演出于中国大戏院,6月14日打住,演出24天。

1940年5月1日青岛新民报广告

1940年10月17日开始,扶风社在天津演出至11月18日,计连演32天。转年1941年1月10日,扶风社又莅天津演出12天。

4月23日扶风社赴青岛演出于光陆大戏院,共演13天,5月10日由青岛赴沪,12日抵达上海,5月20日出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直到6月底,连续演出42天。

1941年3月7日马连良、张君秋在济南北洋戏院演出至24日期满后转赴青岛,26日开始演出于光陆大戏院,演至4月6日,共演11天,4月10日扶风社全体返回北京。

5月23日-6月24日,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29天。天津演毕之后,扶风社转赴烟台,为文庙筹款演。7月16日开始演出于烟台丹桂戏院,演期12天,续演2天。9月6日马连良偕扶风社主要演员张君秋、叶盛兰、马富禄等再赴青岛,在光陆戏院演出5场义务戏。

马连良、张君秋

1940年10月天津所摄《晋楚交兵》剧照

在搭扶风社期间,张君秋还与谭富英、奚啸伯外出天津、上海演出:

1939年3月22日与谭富英去天津到4月9日,共演15天,中间谭富英休息两天,正好张君秋回北京赶上和马连良的戏。

1940年8月9日到8月26日,应天津中国大戏院约请,张君秋与奚啸伯合作一期12天,因营业鼎盛,又续演6天。

1941年10月13日《申报》广告

1941年10月8日,张君秋搭谭富英的同庆社赴上海鑫记大舞台演出,11月27日打住,共演43天,期间程砚秋、杨宝森在黄金大戏院演出,程砚秋推出《锁麟囊》新戏。

除此之外,北京的各种合作戏、义务戏,张君秋与孟小冬、奚啸伯、谭富英、李万春、李少春等老生都有合作。

1941年12月6日《新北京》广告

张君秋1941年下半年随谭富英上海演出回京之后,一度传出将与谭富英合作的风声,同时搭扶风社和同庆社,与马、谭同挂并牌,报纸也登出张君秋搭马、谭两社演出的预告,或在中国京剧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例子了。这一设想最终并未实现,但这也预示着马张之间的矛盾恐怕已经难以调和,双方都在各寻其他解决方案了。

12月10日到1942年的春节前,双方仍维持常态,依旧演出于三庆和长安戏院,一直到1942年2月8日,扶风社封箱演出《春秋笔》,演出15场营业戏和5场义务戏之后分道扬镳。

END

《张君秋在扶风社》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