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穴位图画版:肺经
相关推荐
-
足太阴脾经穴位释名
孙真人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本文是臆测其意之言,非真实之名义. 足太阴脾经穴位释名 隐白 井穴,脾土之气所出.隐隐有雾露水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营,中焦所出津液也.津液之水汽初出,若 ...
-
止咳导引功
<医学三字经·咳嗽>中写道:"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也就是说无论何种咳嗽都与肺有关,主要是由于肺失宣降,或者气阴损伤.通过导引功可以补肺气润肺阴,调节肺的宣降 ...
-
腧穴之道-手太阴肺经(阴金)
手太阴肺十一穴,左右二十二孔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井穴(木)荣穴(火)俞穴(土)经穴(金)合穴(水)郄穴少商鱼际太渊(母穴)经渠(本穴)尺泽(子穴)孔最1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肺俞—孔最
[单穴功用]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又是肺脏精气输布于背部的特定腧穴.本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清虚热.补劳损,和营血.实腠理之功效.用于治疗骨蒸劳瘵.肺痿肺 ...
-
经典穴位图画版:膀胱经
膀胱经 1.晴明:本穴位在双目之内眦外,主治两目红肿,迎风流泪等眼疾.因有明目之效,故以其功能命名,曰:"晴明".有疏风清热之功. 4.曲差:曲指弯曲,差指不齐.该穴从眉冲到五处的 ...
-
经典穴位图画版:心包经
心包经 1.天池:本穴所处肋间隙凹如池,人与天相应,腰以上为天,故名"天池".系心包络,三焦,胆和肝诸经之会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痛,胸闷,胁痛,腋下肿痛. 2.天泉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与肺
心与肺 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之用,因此是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才能维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八纲 ”辩证之辨别病变发展的表里
"八纲"辩证之辨别病变发展的表里 里证的主要证候可分为两种类型.热性病的里证,主要指的是热性病的表现明显期,常表现为里热,里实.其证候为:高热,不恶寒,反热,汗出而热不退.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3)
心 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的作用. 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与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 膀胱
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1.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脾
脾 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运化水谷:饮食入胃后,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进行的.但需经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大肠
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化糟粕. 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包括结肠和直肠.主传化糟粕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阴阳学说【一点资讯】
阴阳学说 "阴阳"并不神秘. 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消化的物质势力,并认为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同时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