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有汗可用小青龙

  冯某,女,4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

  咳嗽3月余,渐进性加重。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咽痒则咳,有少许白痰,咳则气紧,有汗,近日咳嗽夜甚,影响睡眠,平素易汗出,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食冷易胃脘不舒,大便日一行,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表寒里饮,治当温散寒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炒杏仁12克,桂枝6克,生白芍6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5日二诊:咳嗽偶作,较前为轻,不影响睡眠,周身舒适很多,余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上方去半夏加制附子(先煎)9克,7剂水煎服。

  药后痊愈。

  分析:小青龙汤用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证。本案辨得“心下有水气”(即“寒饮”)较易,但辨出“伤寒表不解”则似乎较难。然从患者服药后自诉“周身舒适很多”,则可反推其服药前当有周身不适及不畅等“表不解”的症状。

  小青龙汤方中麻黄、桂枝并用,当为麻黄剂,“表不解”当为表实无汗,而本案患者则见易汗、有汗,本不当用小青龙汤。

  类似本案,咳、喘似小青龙汤证而症见有汗者,临证较为多见,如取用小青龙汤,则多致汗出增多而见乏力头昏等,如不用小青龙而改用他方,则往往难以取效。

  中医临床以方治证,用不用麻黄剂、桂枝剂,取决于有没有麻黄证、桂枝证。

  笔者思考,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小青龙汤去麻黄,则由麻黄剂变为桂枝剂,即可用于有汗而内有寒饮之咳喘。于是,笔者每遇此证,即用小青龙汤方去麻黄加炒杏仁治之,疗效可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脉浮紧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发热恶寒,如疟状者,麻黄桂枝汤主之,桂枝麻黄汤亦主之. ◆伤寒表未解,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后,外证已,仍咳而呕渴 ...

  • 『名医经验』微汗解表治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20%左右的人在一生中患过荨麻疹.其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成巨大风团.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块损害,瘙痒剧烈. ...

  • 『名医经验』将汗之痒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田某,女,28岁.5年前发烧治疗后起少量皮损,2007年4月开始经北京中医医院治疗,基本处方如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生地10 ...

  • 『名医经验』得汗不止于药

    很多读者一接触"银屑病从汗治"这个话题,便想当然地认为是讲吃药发汗治疗银屑病的.这里面有两点误解:一是误认为汗就是发汗:二是误认为取汗必须用药.前一点笔者已经诉之再三,本文要介绍的 ...

  • 『名医经验』急汗热服 缓汗温服

    王好古在<此事难知卷上·太阳六传>中讲到九味羌活汤的服法时说:"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这充分体现了易水学派临证风格的细腻,不仅强调方药的应用 ...

  • 『名医经验』出汗的地方会起疹吗

    有很多医生和患者认为:出汗的皮肤是不会起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某女患者夏季起疹最为严重,腋窝处汗多,而腋窝处银屑病皮损也很多:某男患者素不易出汗,经过锻炼.多穿.适当饮食羊肉汤后开始出汗,却在最先出汗 ...

  • 『名医经验』“微汗”的通俗理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要达到正常的出汗,需要按照<伤寒论>中的"遍身蛰蛰微似有汗一时许"为目标求之.简言之,有治疗价值的出汗应该 ...

  • 『名医经验』红汗、白汗与正汗

    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其<伤寒论类方>中有言"血由肺之清道而出,与汗从皮毛而泄同"."汗从皮毛而泄"在人体本能来讲,就是出汗,治疗上叫做汗法." ...

  • 『名医经验』桂枝加黄芪汤消晨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签兴 患者张某,女,35岁.于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每日清晨睡醒后约三四分钟,便觉自身闷热,心中烦乱,随即遍身汗出,但汗出量不多,仅周身贴身衣物微湿而已,汗出之后 ...

  • 『名医经验』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治验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