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体悟

o脚踏浮萍,步如猫行。

o任何部位的骨节只要是向回压缩的,就是“松”错了,这个松不是太极的松,而是懈!一一康伟

o松中少紧必懈,紧中缺松必僵;懈之病因——少紧,僵之病根——缺松。一一李光昭

o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o自然松紧自然力,发与不发在心意。

o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练习腰胯力及整劲快速有效的方法:面墙而立,屈膝,半弓步,双掌抵墙,足发力,后双手用力前推。做时,要注意头领百会,脚踩涌泉,中松腰胯,如此只有松的透方能上下拉开命门,虚实腰胯,练出争合之力。

o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一一李雅轩

o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一一李雅轩

o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它是如何的劲带动,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 还要有弹力。一一李雅轩

o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纯以神行。一一李雅轩

o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一一李雅轩

o上有虚灵之神,中有腰脊之功,下有丹田之气,三者合一,内外一体,动作无不适宜矣。一一李雅轩

o松沉劲既把人打不远,也打不伤,只能把人打痛;松弹劲把人打不伤,也打不痛,可是能把人打远,所以又称为长劲。在实战打斗训练和友谊比赛中,最适合用这两种劲。惊弹劲把人打不痛,也把人打不远,可是能把人打成内伤。这种劲又称为短劲。心意劲把人打不远,也打不痛,却可以把心、肝等内脏组织打碎,甚至把人当场击毙。

o先是挺命门,渐渐会在命门下产生一段(一寸左右)明显的主宰,成为支撑全身及外力的主宰,这以后再练习用它拎松全身。挺腰时要有空灵之意,尽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

o对的感觉如人可踏于空中,身形自在,肢体如白云,心意如秋风,心动身自随。

o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状态;并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劲时顺时针转,发劲时逆时针转。

o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童儿舞大锤。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

o腰力决不是腰的力量,是指腰对全身的控制力。

o练拳必须以腰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

o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绳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o无论是打拳还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活。

o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o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o把发劲意念集中在目标后方。

o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一一孙存周

o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一一孙存周 

o 脊骨要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一一古拳论

o腰脊中正使得脊柱弯曲“拔”直,腰脊成为反弓,成为重要的劲力源泉。发力时脊柱只要恢复原状,脊椎关节不易受损伤,而且速度快。一一和有?

o练好腰,要保持腰松、沉、直竖的形态。练柔劲,要活腰;练沉劲,要塌腰;练发劲,要拧腰并进腰。一一张迎忠

o拳自始自终,顶劲绝不能失,一失顶劲,四肢者无所附攀,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一一陈鑫

o手进三分,足进七分。一一拳论

o心要占先,意在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挺起,腰须竖起,丹田须运起,自颈自足,一起相贯。一一技击要诀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0)

相关推荐

  • 练太极拳,观念正确很重要

    读我公众号的朋友应该都是人,不是神,所以,有时候有些思维的盲点是很正常的.我就通过这个分享课程,告诉大家一些身法要求怎么落实,用实际例子来让大家体验:用意不用力. 还有一些明显的错误观点,譬如&quo ...

  • 一句话太极拳6

    --太极拳练的不是人所不能的功夫,养的是人人所具有的本能. --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轻则无所不觉,灵则无所不妙,顺则无所不随,空则无所不有,整则无所不摧. --关节要舒松,肌肉要顺随,心气要平 ...

  • 太极拳“一句话”集锦,真传句句受益!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力量增加,而是练习拙力减小,最后把拙力都去掉,内劲就产生了. ·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 ...

  •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1

    我一直歇着.我喜欢看到大家动起来.大家一边练,我一边讲,才有意思.光我一个人讲,其他人坐着听,身上一点不受益,没什么意思,我也不是故事大王. 今天开始,我贴了一段李雅轩前辈的太极拳精论,请大家发表看法 ...

  • 一位前辈练拳的心得体悟,真言!

    练功,只要得法,剩下的就是一直在正确的路上前行,功到自然成! 老家有一拳友R,也练了几年太极,后来听说闲人练的不错(真的很能吹啊),很想交流一下.见面后R兄叫闲人打套拳看看,闲人觉得很为难,自己哪里会 ...

  • 习练太极拳的心得体悟

    对于练太极,一定不要急,但要有信心.练太极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怎么练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练太极是要分阶段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点,不能面面具到,更不要想一蹴而就.每天坚持就有每天的收获,三天打鱼两 ...

  • 一位前辈习武二十年的心得体悟!

    练拳套路与散手不同,拳式中之手法,不必手手能致用,故炼时心中毋庸假想一敌,炼散手,则非有假想敌不可.炼拳套之目的在调匀气分.活动身手.习惯持久.发舒筋肉.致用非拆炼散手不可,散手虽从拳式中化出,然不拆 ...

  • 太极拳郑曼青前辈的毕生练拳心得体悟

    郑曼青(1902-1975),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任国画科主任.1934年出任中央军校拳击教师,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咨议兼省国术馆馆长.1949年去台湾,196 ...

  • 一位练习太极拳多年前辈的心得体悟

     一般说来,练太极拳起初其重点自然专在「学」,但等到学会了功架後,就进入「练」的境地,从此重点自然而然地移到练的方面去了,可是「言之非难,行之惟 艰」.先谈学吧,如果不遇良师,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其结果 ...

  • 一位练习形意拳前辈的心得体悟,值得一读!

    一.初学站桩 平生第一次知道形意拳这回事,是在读大学时,于图书馆的武林杂志上了解到的.当时只是知道形意拳厉害,也一直很仰慕前辈们神奇的形意拳功夫,在现实之中却一直无缘遇到教形意拳的老师.直到毕业之后, ...

  • 杨振铎先生练习太极拳心得体悟

    云散花开关注2021-03-18 20:56在练拳过程中,是否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想还会有许多,以下再补充几点: 1.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是杨氏太极拳很大的一个特点.它为武术.健身.疗病三者的结合 ...

  • 一位练习形意拳多年前辈的心得体悟(干货)

    一.初学站桩 平生第一次知道形意拳这回事,是在读大学时,于图书馆的武林杂志上了解到的.当时只是知道形意拳厉害,也一直很仰慕前辈们神奇的形意拳功夫,在现实之中却一直无缘遇到教形意拳的老师.直到毕业之后, ...

  • 一位习武多年前辈的心得体悟!

    技击者,至得劲路时,其身心当然有一种不可思议之愉快.劲之初练,于运动时,每一动作,将气吸足,用压榨意,使其气力自然发生一种内外感应之震动作用是也.是以练技击者,以明劲路为第一要义,练至一旦豁然贯通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