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
《老子的养育智慧》拆书会,徐金老师说:“期末学校喜欢评三好,你家孩子学校评三好吗?”
“评。”
“评三好的标准是什么?”
“成绩!”
“学校为什么热衷于评三好?”
“树立榜样,激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好,今天咱们看看是否真能激励大家好好学习。你的感受越深,学习效果越好。学庆,发卷子!”
只见学庆麻利地拿出一叠卷子。
“妈呀,还来真的!”我内心一阵忐忑,又有一些好奇,“到底会考什么?我可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卷子发下来一看,总共10道填空题,都是周教授的《老子的养育智慧》书中内容,也有周教授在电台讲《道德经》节目的片花。
题虽简单,可一说考试,紧张地竟然想不起答案,就那些片花,我可是听了几百遍、甚至上千遍,顿时感觉自己好笨!
“评比”结束,徐金老师让未评上的说一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验证一下树立榜样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大家七嘴八舌袒露心声:
“我觉得自己好笨,怎么努力都考不好。既然学不好,干脆就不学了呗!”
“我嫉妒评上三好的10位同学,以后不和他们玩了,见了他们绕着走。”
“我不是学习的料,这辈子完了,不会有啥出息!”
“我智商低,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

说完、笑完,徐金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评比害人不浅呀!以后你还支持学校评三好吗?还希望你的孩子压住别人吗?还埋怨你家孩子没有得三好学生奖状吗?还拿你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吗?还拿老大和老二比吗?”
“不比了!”
“那如何评价孩子?”
“只说孩子的优点。”
“对了,缺点看不见,因为孩子压根就没有缺点!”
“尚贤”,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相反,打击了许多人,对人际关系的培养也是有害的。
“周正教授说,人世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学习好的人不一定能赚钱,赚钱的人并不一定学习好。人的成就和各种因素相联系,如果拿一种标准来衡量大家,这个标准本身就是偏颇的。油盐酱醋茶,你评吧,怎么评?!拿什么标准评?!拿含碘量来比,盐是三好,其他的都是废物!”
“不尚贤,使民不争!”

我们家姐妹5个,小学阶段,我一直是班上的前两名,但爸妈从来不拿分数说事儿。考好了,妈妈说:“又发奖状啦!”没考好,妈妈从来不提,也不给脸色。所以我们姊妹几个从来没有因为成绩的事儿心情不好,也没有因为谁比谁如何如何互相有隔阂,在妈妈眼里,五朵金花各有各的优点:
“大妞出力多。”
“二妞干活细致,学习认真。”
“三妞嘴巴巧,朋友多。”
“四妞长得好,乖巧,灵活。”
“五妞爱学习。”
二妞和妈妈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妈妈边干边夸奖:”二妞干活实在、有耐心、能坚持。”
三妞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做饭,妈妈边做边赞许:“三妞干活快,手一份嘴一份。”
……
妈妈总是让我们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我们更乐意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女儿们长大了,都各自成了家,妈妈又把5个女婿夸个遍:
“大女婿待我亲,给我端洗脚水。”
“二女婿细心,会挑衣服,给我买的衣服鞋子都合适。”
“三女婿孝顺,你父亲偏瘫时,晚上都是他陪护,帮忙翻身照顾。”
“四女婿会挣钱,带我坐飞机、坐船,开车带我到各地去旅游。”
“五女婿经常在家做饭,想办法买好吃的给我们调剂口味。”
有一次,母亲笑着说:“我知足了,生了5个好闺女,又赚了5个好儿子。”
现在,母亲依然在我们姊妹几个家住,从来没有哪个女儿女婿说姥姥偏心向着哪个。
因为姥姥就是:“谁在我身边就亲谁,你们都是我的外孙外孙女。”没有对比,没有远近。
五个大家庭的和睦,来源于母亲的“不尚贤”,不评比、没有第一,孩子快乐,妻贤子孝,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