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品德,看小事就知道》
朋友和我说了一件她最近遇到的事儿。
正在工作中的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她上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说,由于一时疏忽,把工资情况搞错了,往她的账户打了2500元,请她查账核实后退还。
明白情况后,朋友说,现在正在上班,等下班回去后查一下,如果真是多了2500,就一定会退还的。
朋友的那张工资卡自离职后就没再用过,隔了几个月,密码也忘了。她向我吐槽着,当时办工资卡要设密码的时候,本来想用平时用的密码,结果是太简单了,必须得重新设置。她就临时想了一个自以为不会忘的。可没想到这这张卡才几个月不用,密码就一点印象都没了!公司附近没有那家银行,等她晚上下班回来这边又得是七点以后,银行早就下班了!不确定卡里有没有多那么一笔钱,她也不能盲目地先给对方转过去2500,只能如实地回复对方,说密码忘了、查不了账。等星期天去银行查,如果情况属实,会立马转还。
三天的时间,对方一天几个电话催,催得朋友恼火。后来她看是那个号码来电,干脆不接了!
周六,朋友收到那位财务人员的短信,大致内容就是:一时疏忽犯了错,这几天也很着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职员,每月工资也不多。否则,自己就把这2500给垫上了。今天是星期天,麻烦去查一下账。等确认后,转回2000就行。余下的500元,就给你了。
看到这条短信,朋友立马给对方回了电话,解释说,自己真的不是想贪图这钱。星期天也难得睡个好觉,上午就没出门。现在又正中午,太阳也挺大。等下午四点,一定去银行查。
后来,朋友把2500都给对方转了过去。她发信息给对方:钱我已经通过支付宝转给你了,2500。这钱也不是你的。你也是为公司做事。大家都不容易。以后注意点儿,别再出类似错误就好了!

后来她问我,“你说那500块钱我该不该要?当时还真有点儿犹豫!虽然不多,但也是钱啊!还是对方主动给我的?”
我笑笑,“别说这500你该不该要!换做有的人,那2500都不会再还!压根儿就不会理对方!有本事你就去告!是你打给我的,又不是我怎么样你的!到时候就装作不知道,什么没空去银行、密码忘了之类的!没听过那句话吗?'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缺钱,哪怕是不缺钱的人;所有人都不认为自己缺德,哪怕是缺德的人。’我倒是觉得你这样挺好的!至少心里实在啊!要不然过后想起来,你得为拿了这钱膈应自己多长时间啊!”
......
俭和吝不同,贪和德不容。
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试金石。送上门的钱你不要,要么嫌少、要么不敢,少有人是因为坚守品德的。
曾有人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给他五十斗、五百斗、五千斗呢?折不折?
中国自古讲,莫不可贪小利而失大义。但放眼看去,能在利益河边走还能不湿鞋的,太少有!“市井气”、“小市民”、“势利”、“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这类词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古语既有“横财不富命穷人”,又另有“人无横财不富”。而我更相信的是——“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没有人能靠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斤两争夺而真正发家致富的!
面对利益的诱惑,谁都会心动,但心动后的取舍,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世上并无“至人”或“圣人”,只有常人与小人。常人自小事中取义;小人自小事中取利。
——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