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辩词|判决尚未履行,竟能解除限制消费令?——《执行异议申请书》
相关推荐
-
如何对限制高消费的行为提异议?|保全与执行
限制消费执行异议如何提?法官告诉您 来源:京法网事公众号 限制消费制度的实施对于打击"老赖",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法院的限制 ...
-
男子杀妻留下55万债务,9岁孤女被判还债成老赖
最近,"9岁女孩被限制消费"事件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称,2008年前,陈蔓的生父(化名)杀害了自己的生母和祖母后被判死刑.陈蔓的生父准备卖房赔偿债务,但是买主王某交了55万元房款之 ...
-
善执者议┃对未成年被执行人能否限制消费?
近日,有不少执行同仁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进行探讨,就是"人民法院对未成年被执行人是否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鉴于全国不同地方都有同仁提出了这个疑惑,我感觉这个问题如果不辨析明白 ...
-
执行中限制高消费令的适用和例外分析
★文章为LexisNexis首发内容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司法执行的总体原则.其中限制高消费令(下称"限高令")的使用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限高令威慑了失信被执行人,促使相关责任 ...
-
如何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实务经验+案例分享)|保全与执行
原创声明 今日推送文章,为文章作者授权本公众号首发原创文章,转载请在公众号醒目位置注明作者及出处.我们将不断创新文章内容,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保全与执行实务干货.转载请直接联系责任编辑. 如何解除限制高 ...
-
9岁女童成“老赖”?娇嫩的花朵经受不住众人撒盐!
文丨崔桂忠 近日,"9岁女孩被限制消费"一案引起热议. 据媒体报道,8年前,女孩陈某的生父杀害了她的生母和外婆,后被判处死刑.父亲杀妻后准备卖房,但买主王某交了55万元购房款后,房 ...
-
胜诉!夫妻间恶意签订协议转移财产?判决撤销!——姜某《民事代理词》|执行辩词
民事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合议庭: 受原告姜某委托,经江苏九州祥和律师事务所指派,由我们担任其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现就庭审争议焦点,结合本案的事实与法律,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被告向其妻子章某(即第 ...
-
执行法院拒绝调取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证据?违反法律规定!——姜某《执行异议申请书》|执行辩词
执行异议申请书 异议申请人:姜某,男,汉,19**年*月*日出生,汉族,住南京市*********,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崔保华.梁妙君,江苏九州祥和律 ...
-
执行辩词|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律师有权调取证据!——《调查令申请书》
原创 崔保华 梁妙君 实战辩词 8月24日 ·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 按语 姜某在2014年至2015年间向许某和张某陆续出借资金共计65万,因二人一直未偿还借款本息,姜某委托崔保华律师及其团队作为 ...
-
公司未经清算注销,股东责任难逃——王某《恢复执行暨追加被执行人申请书》|执行辩词
按语 王某为如东TSD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SD公司")提供劳务中受伤,经鉴定构成人体损伤十级,协商赔偿无果后,其向ZJ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5年该院作出判 ...
-
执行辩词|申请执行异议不立案怎么办?——《执行监督申请书》(检察院版)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FOLLOW US 按语 2014年7月,王倩(化名)从欧阳*.戴**处承租一套房屋并斥资四十余万元进行装修,用于经营茶楼.2014年11月,ZJ市JK区人民法院对房屋安排上门评 ...
-
实战辩词|“老赖”恶意转移财产规避执行,不该袒护!——债权人撤销之诉民事上诉状
按语:执行是生效裁判文书从"纸上权利"变为"真金白银"的最后一环,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但现实中,面对狡猾的"老赖&q ...
-
实战辩词|执行法院无正当理由终止执行怎么办?——《执行异议申请书》
按语 本期推送的是执行异议申请书,本案中当事人依据借款合同纠纷和委托合同纠纷两案的生效判决申请法院执行,却被法院无正当理由终止执行.代理人崔保华律师依照当事人的委托,遂成此书.最终,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
-
民事辩词|卖房后又将房屋抵押给他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案《二审答辩状》
按语 2016年刘某从杨某处购买了一套拆迁安置经济适用房,价格80万元.合同签订后,刘某向杨某支付了75万元,全家人入住该房.因拆迁安置未满5年,双方约定在房屋具备变更登记条件后办理过户手续.2019 ...
-
民事辩词|卖房后又将房屋抵押给他人?判决:注销抵押登记!——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案《一审民事代理词》
按语:2016年刘某从杨某处购买了一套拆迁安置经济适用房,价格80万元.合同签订后,刘某向杨某支付了75万元,全家人入住该房.因拆迁安置未满5年,双方约定在房屋具备变更登记条件后办理过户手续.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