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专家谈】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系列(二)

二  关于课时量的问题

课时总量:我们可以大致匡算一下课时总量。我们的人才培养周期是三年,共有六个学期。每学期学生在校18周左右,除去军训、各类学生活动、期中期末考试,实际上真正上课的时间也就是16周左右,每天7节课,一周35节左右,每个学期560节,整个人才培养周期是六个学期,也就是做多3360节课,实际上应该在3000到3300节之间。

不同课程课时量的分配:一般情况下,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大致在1:2左右,也就是说文化基础课在1100节左右,专业课时总量在2200节左右,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安排一定的选修课程,课时总量不要超过10%。我们还要考虑,专业技能课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原来,很多学校第三学年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了,就是我们所说的:2+1人才培养模式,很多学校最后一年就是把学生推向企业,放羊式管理,造成了很多管理上和人才培养质量上的问题。现在国家不在提倡这种做法而开始认同“2.5+0.5”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由原来的顶岗实习一年变成了半年,因此我们在课程课时量的设计上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要做到有利于教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各门课程课时的比例,从这一点上来讲各专业管理教学的人员必须懂专业教学,否则就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

注:职教专家王迎新专著《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反思录》摘编。

有需要联系专家讲座的单位或机构

请加微信(手机同号):173621714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