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视健康(控糖新指标3,9一IO在75%↗

要点记录

1、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代表2-3个月范围内的整体血糖水平,广泛用于糖尿病控制情况的评估。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只是平均值,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从而使一部分血糖异常波动的糖尿病人出现“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假象。

2、血糖波动大的危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加速胰岛功能的衰退;加快危重症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3、隐匿糖高峰出现时间:①黎明现象,晨起血糖比睡前血糖高,是胰岛功能差的表现,可通过测睡前、夜里3点和清晨血糖来发现。②午休时间:建议午餐后活动10-30分钟再午休。③晚餐后:一般是晚餐过于丰盛的情况;④半夜:一般是睡前加餐的人容易出现,建议年轻糖尿病人睡前血糖不低于5-8mmol/L、70岁以上糖尿病人睡前血糖不低于7-8mmol/L,就不需要加餐。

4、生活中容易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①睡眠不好/熬夜:大脑持续兴奋,升糖激素持续分泌;②应激状态:疾病、妊娠等特殊情况;③久坐不动。

5、动态血糖监测仪,是发现隐匿糖高峰的最佳办法,可以真实反映全天血糖达标和波动情况。报告自动生成“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TIR)”,代表的是一天中血糖达标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百分比。TIR越高,说明血糖越达标,预后越好。

01|糖化血红蛋白的是代表2-3个月血糖平均值,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

优势:相对稳定,代表2-3个月范围内的整体血糖水平。广泛用于糖尿病控制情况的评估。

弊端:临床发现,光靠空腹血糖+某一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20%的糖尿病人不能真实反映血糖风险。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会引起全身多个脏器和血管的损伤。

2021年4月最新更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将“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02|午夜、早晨9点和下午6点是糖高峰,却又常常和测血糖的时间点错过,因此容易被忽视

病程长、年龄大的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差,降糖药的药效不一定能覆盖24小时,因此容易出现隐匿的高血糖时段。

隐匿的高血糖时段

①午夜

②早晨9点(早餐后)

③下午6点(晚饭后)

被隐匿的原因

①大多数人测空腹血糖是在早晨6点,午餐后2小时血糖是在下午3点左右测,这两个时间点刚好错过了真正的血糖高峰期。

②血糖有高有低,平均之后刚好在理想范围内,所以看起来糖化血红蛋白是达标的。

03|血糖波动大的危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加速胰岛功能衰退、增加死亡风险

血糖波动大的危害

①加重视网膜病变、蛋白尿发生发展、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糖尿病并发症。

②加速胰岛功能衰退。

③加快危重症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低血糖等糖尿病危急重症,以及心律失常、脑血管病变等。

04|血糖易升高的四个时间点:黎明、午休时间、晚餐后和半夜,糖尿病人要格外关注

1、黎明现象

表现:在夜里没有进食的前提下,早晨5-7点左右测的血糖,比昨晚睡前测得的血糖明显升高。

原因:早晨时间,人体被唤醒,抵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正常人的胰岛功能可以抵消这个作用,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差,抵消不了,所以出现血糖升高。

专家提醒:黎明现象是胰岛功能差的标志,如果同时有血糖波动,说明胰岛功能更差。

如何发现黎明现象:睡前、夜里3点、早晨7点分别测一次血糖,对比检查自己的血糖有没有明显上升。

2、午休时间

表现:糖尿病人午餐主食较多、餐后立即开始午休,也会造成血糖在几个小时内持续升高。

对策:①饭后散步10-30分钟,再去午休。②分餐,把午餐的一部分食物分到下午3-4点吃。

3、晚餐后

表现:一部分糖尿病人由于白天要上班,晚餐会吃得比较晚、比较丰盛,容易造成晚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4、半夜

表现:曾经发生过半夜低血糖的人,由于害怕再次发生低血糖,故在睡前加餐。

专家建议:打胰岛素(尤其一天打4针的)、晚上感觉身体不适、经常睡不好觉的糖尿病人,睡前一定要测血糖,根据血糖值判断是否需要加餐。

睡前的安全血糖

7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7-8mmol/L。

年轻糖尿病人:5-8mmol/L。

05|生活中容易引起血糖波动的三个常见因素:睡眠不好/熬夜、应激状态、久坐不动

1、睡眠不好/熬夜

原因:人体在睡眠的时候,升血糖的激素水平都比较低,脏器和细胞都在做自我修复。睡眠不好/熬夜的人,大脑持续兴奋,身体持续分泌兴奋性的激素,引起血糖升高。

2、应激状态

原因:感冒发烧、阑尾炎、妊娠等特殊情况会引起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糖升高。正常人只会出现血糖轻度升高,糖尿病人则会明显升高。

3、久坐不动

原因:运动量少,消耗少。

专家提醒:对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光靠节食、不做运动,会造成机体能量缺乏、功能减退,使得体质越来越差。

06|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真实反映全天血糖达标和波动情况,发现隐匿糖高峰

提问:为了观察血糖波动情况,每天多测几次血糖,甚至每个小时就测一次?

专家解答:频繁的自我监测也并不能反映血糖真实波动情况,而且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现在最新的动态血糖监测仪,每天可以测300-600次血糖,可以真实反映全天血糖达标和波动情况。

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TIR)

指标含义:例如血糖控制目标是6-10mmol/L,那么就要计算全天血糖在6-10mmol/L这个范围内的时间,占24小时的百分之多少。

临床意义

TIR高:血糖波动小,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低,预后好。

TIR低:血糖波动大,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预后差。

图解血糖控制范围

1、1型和2型糖尿病

>13.9mmol/L  <5%

10-13.9mmol/L  <25%

☆3.9-10.0mmol/L  >75%

3.9-3.0mmol/L  <4%

<3.0mmol/L  <1%

2、老年/高危1型和2型糖尿病

>13.9mmol/L  <5%

10-13.9mmol/L  <50%

☆3.9-10.0mmol/L  >50%

<3.9mmol/L  <1%

绿色范围代表合格,黄色和橙色代表不佳,红色是警报。

检测方法

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1-2周,系统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报告,快速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