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凡事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险
相关推荐
-
老子的认知观和境界论:“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许多深刻的论述,而他关于"虚极静笃"的论述是最深刻的论点之一,这不但阐明了老子的认知观,而且还表现了老子关于人生境界和政治哲学的深刻观点. 老子,属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知常乃道,不知常,满清灭国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着重讲了我们要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草木枯荣,万物兴衰,终会回归根本. 而我们作为旁观,观察这些规律,就能让我们明智. 可是,如果我们根本不思考,不致虚守静,而直接想当然的做事 最终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子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老子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 ...
-
我读《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依道而行,自然能众望所归,天下归附
我读<道德经> 2 9 天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
-
细读《道德经》第六章,凡事依道而行,真的不需要勤奋努力的概念
[细读<道德经>系列之第六章] 本章说的是,道生万物的本源性,并通过谷神及其玄牝之门的比拟来论述."用之不勤"的表述,让我们得到有益的启示:凡事依道而行,不需要勤奋努力 ...
-
深根固本乃长生久治之道!读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 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 ...
-
《道德经新译》第三十一章:秉道而行进退自如
<道德经新译>第三十一章(兵篇第四章) 秉道而行 进退自如 (原第69章)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 ...
-
道德经日课052丨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52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 ...
-
《围城》的城和《道德经》的道|玄鸟·早茶夜读595
594| 读城记2020
-
《道德经》瞻阅有感遵道~守道~奉道而行
原文 第二十二章 七十八言.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袌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 ...
-
夜读道德经(连载21):道隐无名
大多人都觉得:"人过得留名,雁过得留声",这才是没有虚度此生. 但"名"真有这么要紧吗?如果玫瑰不叫玫瑰,它就不再芬芳了,那只能说明,它不是真正的"玫 ...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不是指的善良,而是指圣人遵道而行的品德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不是指的善良,而是指圣人遵道而行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