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45)

(0)

相关推荐

  • 雍正自带招黑体质,但他的军机处很硬核,该结构没了清朝也就没了

    清代军机处 清末新政,是中国跨入近代以来变革幅度最大的一次变革,而1906年开启的"预备立宪"改革,着手推进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开中国制度变迁之先河.那君主立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 ...

  • 内阁协理大臣内阁协理大臣为国务大臣之一,帮助内阁总理大臣辅弼皇帝,担负责任,处理政务(相当于副总理)。

    折叠 编辑本段 机构背景 宣统三年四月(公元1911年5月),大清帝国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关,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大学士那桐(满洲 ...

  • 所有人都在减速,只有摄政王载沣一个人在加速

    清朝末年的资政院,是建立国会前的过渡性议事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置,借鉴了当时的日本国会和英国议会. 倘若假以时日,则满清在国会建立后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甚至可以预言,满清皇帝为了减 ...

  • 晚清皇族的回归,并未能挽救清朝灭亡的命运

    乾隆以后,清朝进入到了周期性衰退之中,国家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明显衰退,皇族势力重返政坛,在晚清政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道光.咸丰时期重用疏远宗亲 自道光年间以来,皇族在政坛上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 ...

  • 档案《末代皇族 载沣 "隐姓埋名"的末代摄政王》

    档案《末代皇族 载沣 "隐姓埋名"的末代摄政王》

  • 【你懂得·辛亥记事】9、颠覆传统宣传的武昌起义始末

    第九单元 辛亥记事 9.武昌起义 1911年,同盟会借保路运动,成功的把湖北新军引到了四川.留在湖北的同盟会,以倾向宋教仁的谭人凤.居正为首的成员,决定在湖北搞起事. 上一课我讲过,湖北革命党的基业, ...

  • 悠悠大公桥(1)

    ▲宜昌晨曦初现的大公桥滨江带 稍稍年长点的看官都会哼两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都知道万里长江冲出西陵峡口的南 ...

  • 悠悠大公桥(2)

    ▲唐贵智<南津关附近红层中的地应力场示意图> 宜昌河道的"沧海桑田"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一节的照片上得到证实,这是地质学家.宜昌地质地矿研究所唐贵智先生所绘制的<南 ...

  • 悠悠大公桥(3)

    ▲青草滩长云满渡 万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就在长江和汉江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十分壮观的"江汉湖泊群".据统计,解放初期,湖北全省共有湖泊1065个, ...

  • 悠悠大公桥(4)

    ▲图上是江南五龙山,图下是青草滩,如今还能见到的只有宝塔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清廷将彝陵州更名为宜昌府,增设东湖县城即为宜昌府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东湖县将所属三十八" ...

  • 悠悠大公桥(5)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招民填川诏 当年,从当阳.荆(门)襄(阳)往宜昌的行旅客商,只要到了青草铺与九溪铺和峰溪铺交界处的金巴岭,就知道宜昌快要到了,都会松一口气,停下脚来歇息,喝茶.青草铺 ...

  • 悠悠大公桥(6)

    ▲<宜昌府志 溪> 笔者在寻找史料翻阅同是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时发现一个新大陆,宜昌地方史学界常说的"常家溪"在清同治年间叫&q ...

  • 悠悠大公桥(7)

    ▲1953年宜昌港务局确定的港区和作业区地界 宜昌文史爱好者张玉新老师在<旧貌与新颜--宜港茶园的前世今生>中回忆说:1953年,宜昌港务局在作业区内兴建工人茶园,购置躺椅660把,并拟定 ...

  • 悠悠大公桥(8)

    ▲<东湖县志 铺> 从上面这张<东湖县志 县疆域图>中可见,当时宜昌府有三十六"铺",除了作为府治的"东湖铺"(东湖县城),就是北面的& ...

  • 悠悠大公桥(9)

    ▲王天官 不知各位看官发现没有?常家溪发源于东山寺左边的青龙嘴,和<东湖县志>说的那样"经江家塝.石垸子,会南湖水,出天官桥入江."而那句"访僧湖引东南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