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相关推荐
-
白发伤寒论|第十三讲(73.74.76)
第十三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小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对比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里面,有茯 ...
-
经方应用之茯苓甘草汤医案|甘草|桂枝|茯苓甘草汤|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姜|心下悸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导读 伤寒发汗后,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上逆于心则心悸:胸阳被阻,则阳气不能通达敷布,则四肢冷:水饮停于中焦,水津尚能敷布,故口不渴:舌苔脉象亦均为水寒之象. 点击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73,74条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从71条的小便不利微 ...
-
《伤寒论》中水液排泄异常背后的逻辑(二)
之前发的几篇文章,有些人的回复,是真的让人气愤,装逼的条友挺多啊.我也不来回复你,因为没必要,你也别来让我信你那一套,谁也不要试图去说服谁,都没必要,每个人临床经验和读书学习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一 ...
-
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
读伤寒论得这么读,这是在无字上的语言,有人说这伤害论怎么读啊,说在无字上下功夫,这就是指的这种地方,你别人看不出来,这没写他看出来了,因为说五苓散一定有小便不利,没小便不利,他不用五苓散,用不着说你就 ...
-
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苓桂术甘汤
[原文]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论>(67)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
-
茯苓甘草汤[中药]
心下停水.<伤寒论临床实验录>:程某,男,年48岁.平素脾气衰弱,常患噫气胃满,消化滞呆之证.后在溽暑季节,贪食瓜果,而患腹泻.服健脾利水之剂,腹泻止,而胸脘满闷异常,逆气上冲,烦躁不宁, ...
-
自主调节利尿法 茯苓甘草汤,中医本能系统医学方法
自主调节利尿法 茯苓甘草汤,中医本能系统医学方法
-
经方心裁(53)茯苓甘草汤:妊娠恶阻、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怕冷)
茯苓甘草汤 [原文] 1.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73) 2.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
-
经方心裁(54)茯苓甘草汤: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怕冷)、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原文]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65) 2.此文又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中,文字相近. [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忧: 苓桂草姜合成剂,须知水汗共源流. 组成: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 功效: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主治:脾胃阳郁水气证.症见心下悸,或胃脘有振水声,口不渴,四肢不温,或 ...
-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茯苓甘草汤 [原文]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 ...
-
娄绍昆: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的鉴别
在外感热病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发汗或者不正当的泻下等原因往往会造成水液代谢紊乱,也就是所谓中度脱水的"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状态. 古人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苓桂类方通阳利水来纠正脱 ...
-
茯苓甘草汤、水胃病
胃里的水声,果然有"咣当咣当"的声音.伸出舌头一看,舌面上尽是水,她告诉我有时不自觉地流出口水. 这都是水停在胃的表现,<伤寒论>指出,水停在胃的特征是"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