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前传:2.钞票上的“花痴”

1627年11月29日,一个男孩儿出生在了英格兰艾塞克斯的布莱克诺特利。他的父亲是一个铁匠。还是个业余草药专家,时常买药给周围的人。这个男孩儿先是就读于布伦特里的学校,长大以后在剑桥的圣三一学院读书。他的名字叫约翰·雷。

约翰·雷于1648年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于1651年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1649年雷成为圣三一学院的一名教师,主讲希腊语、数学和人文学科。你看,这个年轻人还是个文理兼修的人。文科理科他都能来。

从1658年到1662年,他走遍了英国的大部分地区,他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并且记录各种信息。1660年,他和一些朋友匿名发表了《剑桥郡的植物记录》,这是第一份郡记录。因为是匿名发表的,所以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文章是谁写的。而且那时候的科学著作都是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可以算是那时候知识分子的通用语言。不管你走到哪个国家。碰上有学问的,你用拉丁语交流是一点儿问题没有。

从1662年到1666年,约翰·雷就和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弗朗西斯·维路格比一起走遍了欧洲西部地区。他们走了好大一圈,一起采集了很多的标本。他们尝试着将这一大堆标本进行分类。雷负责植物,维路格比负责动物。1672年维路格比不幸去世了。雷不得不一肩挑,动植物全都自己干了。

后来,雷搬回了老家,在那里对植物和动物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调查。他出版了一系列的关于分类和历史性的书。他的一些具有开拓性的著作有:《英格兰植物目录》(1670),《植物新方法》(1682)和《植物史》(共三卷,1686~1704)。在《上帝在创造中显示的智慧》(1691)一书中,雷讨论了生物对环境的自我适应问题。

约翰·雷的贡献很多。他有着一连串的“第一”和“最早”的名号。约翰·雷被正式认可为“英国植物学之父”。

  • 发表了第一部系统的英国植物志;

  • 最早同时描述植物的属与种;

  • 最先认识到现代“物种”一词的通常用法并加以界定;

  • 引入第一个基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动植物分类系统;

  • 将开花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 第一个用“种”来做分类单位;

  • 首次列举出植物界一些重要的自然类群或者纲目;

  • 最早提出关于生物学'物种’本质的明确概念;

约翰·雷有个特点,他喜欢看实物,看活生生的植物,他不喜欢看标本。因为一个植物失去了生命以后,很多特征都变了。而且你标本做的怎么样这玩意儿也难讲。他记录植物的特征,尽量看活的。

分类学其实发源很早,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开端。但是到了中世纪就已经停滞不前了。后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搞草药的也很关心各种各样的植物。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药性。分类什么的不重要。在他们的眼里,“属”和“种”的概念已经出现了。但是混的一塌糊涂。不过那时候人类活动的地域都很小。周围野地里的花花草草,大家认个八九不离十就够用了。地里庄稼别认错就OK。有限的植物,你按照名字字母排一排也就够了。可是到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这可麻烦了。人类的活动地域就打多了。还从新大陆带回好多奇花异草。更要命的是发明了显微镜。拿这玩意儿到处看。一看不得了,还有这么多的微生物。真菌啦、地衣啦、苔藓啦。这些隐花植物也被植物学家们关注了。各种新东西层出不穷。博物学家们彻底麻爪了。这东西非常考验记忆力啊。

对自然界的观察可不像在实验室里面那么方便那么纯粹。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往往是短时间就能得出个结果。但是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可能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看到那么一点点的变化。但是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绝对是使人心旷神怡的事情,这也抵消了长期观察的枯燥。约翰·雷长期观察一个区域的植物,他就发现了别人注意不到的现象,区域植物的演替现象。在某些地方,先前分布极广的植物会突然消失了;过上若干年以后,又重新出现了。它们之所以消失,要么是因为某年的天气状况不适于种子发芽,要么是因为土地失去了活性,再要么就是一大堆杂草或其他东西阻碍了植物的生长。一旦这些阻碍因素消除,它们就会一大片的又出现了。约翰·雷作为一个博物学家。他的眼光不仅仅盯着动物植物。他还观察到了地质变化。他发现海浪拍击海岸会对海岸有侵蚀作用。人家约翰·雷能够够获得“英国植物学之父”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他是分类学的先驱者之一。

约翰·雷逝世于1705年,两年后的1707年,两名对分类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出生了,出生在法国的那位名叫布丰,出生在瑞典的那位则更加大名鼎鼎,他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

林奈出生在了北欧的瑞典。他的父亲是个牧师,而且是个园艺师。很喜欢在家鼓捣花花草草的。林奈从小就在是这种环境里面长大的。而且他的家乡号称叫“北欧的花园”。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林奈从小就跟花花草草结缘。林奈可以说是个“花痴”,对植物学他特别痴迷。自己收集了很多植物的标本。他经常会围着园艺师老爸问东问西的。他老爸也很有意思。他规定,问过的问题不能重复提问。这倒好,林奈不得不养成一个好记性。问过的问题你要保证不忘才行啊。要么脑子好,要么记笔记。反正这都是学习的必备技能。

林奈是个标准的野孩子,他学习成绩很差,不断地被处罚。但是他的校长慧眼识才。让他管理自己的花园。还介绍了植物学家罗斯曼和他认识。在罗斯曼的启发下,这孩子才开了窍。林奈开始如饥似渴的读书。没有罗斯曼的点播教导,就没有后来林奈的成就。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非常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的知识和采集生物制作标本方法。他总是一头扎在图书馆里面查资料或者是在植物园里面观察植物。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普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拉普兰地区地处北欧,有四分之三在北极圈以内,拉普兰每年10月进入冬季,一直要到第二年的5月份才开春,整个冬季长达8个月。在这里放眼望去,几乎全是森林、河流,而在冬季这些全被皑皑的白雪覆盖,一望无际,就像世外仙境。

在这块方圆7400平方公里的荒凉地带,林奈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他把这些调查结果写在了《拉普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欧洲各国去周游。后来在荷兰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在他周游列国的过程里。他认识了不少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算是积攒了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圈。他也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

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非常急迫。你再不给生物编写户口本。这玩意儿是没有办法去搞定这么多的动植物啊。林奈发现,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比如土豆、马铃薯、洋山芋、荷兰薯、地蛋、薯仔、番仔薯这都是一种玩意儿。这还不算外国名字。土豆基本上可以算是名字最多的植物了。这是一种植物好多种名字。当然也有反过来的。好多种植物,只有一个名字,比如红木。红木这一个名字,现在囊括了二科、五属、八类、三十三种植物。一般人哪里搞得明白那么多东西啊;

  2. 植物学名冗长,需要裁剪;

  3. 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欧洲国家民族众多,文字非常的多样。各地风俗习惯差距又很大。不同的语言叫法不一,放大了名字的混乱度。

说白了,林奈已经受不了这种状况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植物分类必须有个依据,不能自己瞎写啊。

林奈在乌普萨拉大学期间,发现花的花粉囊和雌蕊可以被作为植物分类的基础。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植物分类的基本思路。林奈的《自然系统》这本书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这本书里面,林奈首次系统的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说到底还是跟林奈这个“花痴”有关系,他对花朵研究的很深。美丽的花朵,其实都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不仅仅是植物,动物也是这样。你看哺乳动物这名字怎么来的?还是跟生殖有关系。生孩子的跟生蛋的自然不是一类。

林奈觉得,要想让一门学问成为科学,那么首先你就要能够明确的描述东西。你不能乱糟糟的。最起码你要有一套能够给物种命名的方法。名字要规范化,术语也要规范化,模糊的东西要明确。是基础的基础。他首创了双名制命名法。

所谓林奈的命名法,首先就规定了用拉丁语。世界各国都用拉丁语来命名生物。当时拉丁语只是少数知识分子或者高层人士在使用。普罗大众都是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拉丁文基本上成了书面语。很少做口头表达。到了20世纪,干脆成了死语言。日常中没人再用了。但是死语言有死语言的好处。死语言因为没人用,词义和语法都不会再变化了。活语言就不行。比如中文里面“奇葩”这个词,过去是褒义词,现在在互联网流行文化的推动下,变成贬义词了。死语言恰好不会有这个问题。到现在,生物的拉丁文名称还是正根儿。

林奈的命名法是分成两部分。前面是属的名字,后边是种名。写出来都是拉丁文。属的名字一般是名词。种的名字往往是描述这个植物的特征。因此一般是形容词。最后加上命名者的名字或者缩写。你要是发现个新物种,拿自己名字放在物种的命名里面,那也是一种荣誉。反过来讲,你要是搞错了,大家也都知道是你搞错了,你要担责任的。林奈还怕人起名字又臭又长。规定每一部分不超过12个字母,太长了不便于使用。这一套双名的命名法贡献就好比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啊。从此博物学可能谈不上车同轨,但是从此博物学是书同文。林奈的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井井有条。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比如说,我们人类,林奈称为智人“Homo sapiens”,有意识的人。这就是双名法。但是,光有名字还不够啊。商鞅帮助秦国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军功爵制度。博物学领域也类似。林奈也建立了一套分类体系。他依照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多个种。纲(class)、目(order)、属(genus)、种(species)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林奈的名气非常大。1986年,瑞典国家银行推出新款100克朗纸币,上面印有林奈的肖像。可见瑞典人为林奈而自豪。相比之下,法国人布丰就显得没那么大的名气。大家关注也很少。林奈的眼里,生物们就是一个个的名字,一个个的分类。但是在布丰的眼里,却看出了这一个个的物种背后的东西。

布丰看出了什么呢?

下回再说……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有多少种植物?

    中国有多少种植物?在以摸清植物学家底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早已出版的今天,继续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多余?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录,我国有维管束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然 ...

  • 中国维管植物物种报告(2000-2019)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地完成"大国点名"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热潮中,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科研工作者也在对中国这个世界植物资源大国的植物新物种进行"点名"工作.近日,新千年 ...

  • 翅果菊~~对分类学的提问

    远远看去蛮好看,近看也不错的小精灵.不知怎么就飘到了草坪了,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发芽,开出了美美的花.再与我相遇,被搬到了这里.先看前辈们在文献中都对翅果菊怎么评价的吧 首先是一个对翅果菊分类提出意见的 ...

  • 观光木

    城里有那么多树木,你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直到一夜暖风突然在一个早晨把它带来了.有时一阵阵寒冷的大雨会又把它打回去,这样一来似乎它再不会来了,而你的生活中将失去一个季节-- 这是海明威在<流动 ...

  • 中国水杉与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馆藏标本(二)

    哈佛大学的阿诺德树木园,始建于1872年,是全球最顶尖的植物科学研究机构,民国时期与中国植物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早在1905年,其聘请英国人威尔逊(E. H. Wilson 1876-1930年)代 ...

  • 物种起源—前传:4.化石疑云

    1787年,在北美的新泽西,从地下挖出了一个巨大的骨头.就在一条河的岸边上.泥土被水冲刷,露出了半截骨头.在当时,谁也不认识这块骨头到底是什么.有好事者就把它挖出来,给了美国的一位解剖学家.解刨学家毫 ...

  • 物种起源—前传:3.御花园的管理员

    布丰跟林奈是在同一年出生的.都是在1707年.林奈是在北方的瑞典,布丰则是在法国.这一年老牛顿已经64岁的.正在担任皇家造币厂的厂长.而且他担任了皇家学会主席也已经有一阵子了.从这个时间节点,你也可以 ...

  • 物种起源—前传:01. 教皇Hold不住

    时间还是要回到顺治11年.这一年未来的千古一帝康熙大帝刚刚出生.中国大地正在经历战火.各地反清起义还在不断地冒出来.招降郑成功的努力也失败了.甘肃天水这一年还发生了大地震,天灾人祸不断.亚欧大陆的西边 ...

  • 中国诞生前传之春秋图霸和战国争雄(上)

    春秋图霸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周朝赖以立国的分封制逐渐瓦解,各个诸候国相互征伐.兼并.到了战国时期,几个强大的诸候国相继实行变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其中,秦国从中脱颖而出 ...

  • 循序渐进VUE+Element 前端应用开发(23)--- 基于ABP实现前后端的附件上传,图片或者附件展示管理

    在我们一般系统中,往往都会涉及到附件的处理,有时候附件是图片文件,有时候是Excel.Word等文件,一般也就是可以分为图片附件和其他附件了,图片附件可以进行裁剪管理.多个图片上传管理,及图片预览操作 ...

  • 前锯肌用不上支撑体位全都掉链子,那怎样找到并练习前锯肌?

    如果你看过那些写手倒立,手臂平衡的文章,多半会听说过一个神秘的肌肉叫做"前锯肌"的,但是好像至今为止这个神秘的肌肉都好像犹抱琵琶半遮面似得羞羞答答地没有真相.但是传说中对手倒立鹤禅 ...

  • 中国「最受欢迎男星」TOP10!新生代剧男神肖战、王一博角逐第一,前EXO成员皆上榜

    中国具备超高颜值.精湛演技的男星不在少数,近期国外网站KingChoice就举办了「2021中国最受欢迎明星排行榜」票选,<陈情令>新一代男神肖战.王一博异军突起,同时角逐最大赢家,前EX ...

  • 科学大发现:人类视而不见的地球磁场竟然是物种起源的最大诱因

    我们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磁体,科学界估计,地球的磁场已经运行了至少30多亿年.我们知道,通常物质所带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数量的,故其对外不显电性.但由于地球核心物质受到的压力较大,温度也很高,使内部 ...

  • 老公屡屡被传孕期出轨上夜店?但她这产后状态,也太真实了…

    表情看着也蛮舒展的,从以前憨憨甜甜的柔弱脸,突然变成了聪明幸福的模样? 一姐突然想起,在苗苗孕期,因为郑恺先前的玩咖身份,风言风语不少. 甚至还被扒出郑恺和女爱豆一起去夜店的(不知真假)瓜-- 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