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史话一:父为东征总指挥,子亦不甘示弱,率国民奋勇抗东夷
相关推荐
-
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周公东征三年平叛 | 西周史话连载07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西周史话>连载07,欢迎收看. 武王灭商以后,又回到了西方的镐京.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清醒地看到,偌大一个商王朝,牧野一战就顷刻瓦解,确实 ...
-
周公东征:艰难处境中的抉择、行动、善后
周公摄政的消息传到东部地区,管叔.蔡叔非常生气,武庚乘机挑拨,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对付周公.于是流言四出:"周公将不利于年幼的周王."由于管.蔡.武庚大量发布流言,从东部地区一直发散 ...
-
周公旦摄政
周公(?-约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封地,胡称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殷周交替之际,周公辅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 ...
-
三监之乱是谁平定的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qu ...
-
鲁国史话三:两兄弟随父去王都长见识,却被天子的偏心搅了局
鲁国自伯禽建国以来,一直与齐国一起帮周王室镇守着王朝的东方,使得东夷及南蛮各藩不敢轻易反叛或袭扰王畿.但随着鲁幽公的昏聩统治,使得鲁国国内发生了内乱,也让周王室一度失去了东方的依靠,更让蛮夷之地渐渐嚣 ...
-
鲁国史话廿二:《春秋》记载的2件平常事,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鲁桓公三年,既发生了晋国"嫡庶之争"的第五次交锋,又有鲁桓公自己的大婚喜事.就连一个不太知名的芮国,其国内都出现了一些纷纷扰扰.可以说,这真是热热闹闹.好戏连台的一年. 然而,这样 ...
-
鲁国史话廿一:做了充分准备的桓公大婚,却有如此多的不合规之处
上一次,咱们讲述了鲁桓公三年的三场诸侯"见面会",表面上看这三次诸侯国君的会面彼此间没有什么关联,但细细品来都是在为鲁国即将发生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做着准备.并且,这件重要的事件鄙人已 ...
-
鲁国史话廿:3场诸侯“见面会”,都在为1件重要的事情做准备
两篇"晋国史话",为大家讲述了晋国"嫡庶之争"的第五次交锋.好容易这一次是翼城一方主动出击,却招惹了不该招惹的陉庭,最终还是被曲沃大军碾压,甚至连哀侯都丢了性命 ...
-
鲁国史话十九:桓公继续搞事情,却从“一战一和”中看出了他心虚
上一次,鲁桓公在即位之后第一次抢到了"主角"的戏份,特意邀请了郑.齐.陈三国与鲁国一起,准备替宋国平息弑君之乱.可是,华督这个杀害了宋殇公的罪臣也十分狡猾,根据四国的情况,分别给予 ...
-
鲁国史话十八:好容易有了“主角”戏份,桓公却被大臣好一番说教
上一篇文章,咱们继鲁隐公被弑后又讲了一个比较悲伤的故事.宋国那位十分好战的国君宋殇公,也步了鲁隐公的后尘,被属下臣子所杀.虽说殇公宋与夷在位期间,的确是没给宋国带来什么发展,还由于连年战争,让百姓生活 ...
-
鲁国史话十七:《春秋》中的3个字,证明了太史公的判断很准确
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悲情"的鲁隐公,咱们的"史话"故事也要来到一个新的纪元,即姬息的弟弟姬允的执政时期.那作为这位新鲁侯的开篇故事,咱们要讲些什么呢?在下想给大家 ...
-
鲁国史话十六:被“老实”标签绑定了的他,是否有机会得以善终?
上一次,咱们共同经历了鲁国的黑暗时刻,见证了鲁国史书<春秋>中的首位国君(代理鲁君)鲁隐公是如何惨遭杀害的.看到这样一位善良的鲁君都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不禁让人对姬息产生了无限的同情.正因 ...
-
鲁国史话十五:3句话引来杀身之祸,隐公最后的心愿也化为了泡影
周桓王八年,即鲁隐公十一年,从咱们的"史话"故事刚刚讲到这一年的时候,在下就剧透了这是一个悲伤的年份.只不过这个伤感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比较靠后,因此,鄙人才迟迟没有提及.现在,我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