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医案:阳明急下证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48

    148.伤寒五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 ...

  • 赵永山伤寒讲义·阳明病相关辨证论治(二)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变得更有价值 这一节主要分析阳明病的成因,不宜采用攻下法的阳明病证,以及中医思想的整体观念.  SPRING EQUINOX 二零零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读医撷菁: 许学士治一妇病伤寒发寒热,遇夜则如见鬼状,经六七日忽然昏塞,涎响如引锯,牙关紧急,瞑目不知人,病势危困(许叔微医案)-- 马氏妇科

        许学士治一妇病伤寒发寒热,遇夜则如见鬼状,经六七日忽然昏塞,涎响如引锯,牙关紧急,瞑目不知人,病势危困.许视之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经来否?其家云:经水方来,病作而经遂止,得一二日发寒热,昼虽静 ...

  • 许叔微医案:失汗衄血证

    失汗衄血证第八十一 [原文] 里人秦氏子得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或者劝其不须服药,待其自安,如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医治之,医至问日数,又不审其脉与外证,但云已过期矣,不可汗下矣 ...

  • 许叔微医案:妊娠伤寒脚肿证

    妊娠伤寒脚肿证 [原文] 里巷一妇人妊娠,得伤寒,自腰以下肿满.医者或谓之阻,或谓之脚气,或谓之水分.予曰:此证受胎脉也,病名曰心实,当利小便.医者曰利小便,是作水分治,莫用木通葶苈桑皮否.曰当刺劳宫 ...

  • 【便秘严重也会要命——宋代名医许叔微治阳...

    [便秘严重也会要命--宋代名医许叔微治阳明便秘医案]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江苏仪征人,南宋医学家,曾为翰林学士,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活人甚众,所著<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数 ...

  • 阳明可下证第六

    阳明可下证第六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热邪毒气并蓄于阳明,况阳明经 ...

  • 【许叔微】汗后劳复证第七十三

    有人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宛然复作,断之曰:"劳心所致也.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营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其劳."庶几便愈. 医者在座,难之曰:&qu ...

  • 许叔微大承气汤医案 – 经方派

    宋代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热邪毒 ...

  • 宋代伤寒大家许叔微桂枝汤医案三则 – 经方派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许氏的<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奠定了其在伤寒学术领域的地位,被后世尊为经方派的代表.清·徐彬 ...

  • 宋代伤寒大家许叔微桂枝汤医案三则,让你抓住桂枝汤方证要点

    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