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十七 解读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与颜回等并称孔门十哲。子贡非常善于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被称为儒商的鼻祖。
周朝时,天子在每一年的季冬会把下一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季冬指的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诸侯收到历书之后,会将其放在太庙中,在每月的朔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进行告祭,并在太庙听政。这里的告祭称为“告朔”,读作“gù shuò”;而这样的听政被称为“视朔”。
告朔时,需要宰杀一只生羊作为祭祀之用,称为饩羊,读作“xì yáng”。到了鲁国文公时代,鲁文公有时候会取消告朔活动,或者有时只是宰杀一只羊而并不到亲自太庙祭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子贡就建议取消告朔使用的饩羊。
孔子一直以来对周礼非常推崇和尊重,所以当他得知子贡的想法时,就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学生:“赐啊,你爱惜的是那只祭祀用的羊,而我珍惜的是告朔的礼制啊!”

子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