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司马乂一腔热血喂了狗,李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相关推荐
-
话说西晋:西晋末年,不仅有赵汉,还出了个成汉,这是怎么回事?
话说西晋:西晋末年,不仅有赵汉,还出了个成汉,这是怎么回事? 原创2021-05-18 21:17:58·二成文史说 晋世海宇分裂,首起割据者,实为巴氐,其事尚在刘渊创乱之前,特其地较偏,为能牵动大局 ...
-
激荡四百年:巴蜀混战,李雄乱中得利,引发荆湘叛军蜂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0篇 中原满目苍夷,即将改朝换代,僻处西南的益州也颇不宁静,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并最终影响到了中原. 成汉王朝建立后,李雄一直觊觎汉中之地,却始终没能 ...
-
激荡四百年:李特接连获胜日益坐大,罗尚屡战屡败成都告急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3篇 益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是刘备建功立业的地方,对于西晋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们不可能置之不理.由于益州属于河间王司马颙的节制范围,平叛最终 ...
-
读通鉴(172)吃相太难看
读通鉴(172)吃相太难看 永宁元年辛酉,公元301年 春,正月,以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认为当时正是国家多难,私下在打算据河西之志,所以求任职凉州.这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张轨至,任 ...
-
捋一捋八王之乱||~61~长沙悲歌(二)
虽然朝纲日败,司马乂仍思振作以勉强维持,他要解决的首要大事是平定蜀中叛乱. 蜀中叛乱,源于公元296年的氐人造反,略阳.天水等六郡几万家百姓流亡进入汉川.到汉中后,流亡的百姓上书朝廷,请求寄食于巴.蜀 ...
-
激荡四百年:罗尚镇守益州应对失策,李特凭借流民反客为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1篇 当赵廞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梁州刺史罗尚很不以为然,上表称:"赵廞非雄才大略之人,蜀人不会归附他,败亡指日可待." 简单介绍 ...
-
激荡四百年:赵廞叛乱三个月被平定,李特反客为主占据成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8篇 前面说到李特因战乱从略阳重回蜀地,深为蜀地的地理形势所震撼.但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短短数年间,他就成为蜀地的风云人物. 元康六年(公元296 ...
-
激荡四百年:赵廞叛乱三个月覆灭,李特惊天逆袭占据成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8篇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朝廷以扬烈将军赵廞为益州刺史,征调梁州.益州的军队和粮食援助雍州讨伐氐.羌人. 赵廞是贾南风的姻亲,本为长安令,因齐万 ...
-
激荡四百年:司马越吃里扒外致使司马乂被炙杀,古今同悲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7篇 司马乂和司马颖休战之时,朝廷大臣们都认为,晋朝不能再这么自相残杀下去了,觉得他们是亲兄弟,或许可以劝和. 经过商议 ,大臣们推举"德高 ...
-
激荡四百年:两王联手讨伐司马乂,陆机驭下无能惨败身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8篇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八月,司马颙率先起兵,以张方为都督,领七万大军,从函谷关东出,直奔洛阳. 司马颖率军驻扎在朝歌,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将军. ...
-
激荡四百年:刘裕终究难容司马休之,大举出兵第三次平荆州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80篇 先后除掉刘毅和诸葛长民,刘裕在北府军内部已经一言九鼎,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宗室,首当其冲的是司马休之. 刘毅被杀后,司马休之代替他镇守荆州.在荆州 ...
-
激荡四百年:司马子如弥合高欢父子,王罴固守华州东魏撤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2篇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正月初一,元宝炬在长安西郊正式登基,追尊父亲元愉为文景皇帝,母亲杨氏为皇后. 正月初二,元宝炬以宇文泰为都督中外诸军. ...
-
激荡四百年:平定叛乱王统进徙戎论,贾南风图谋废黜司马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4篇 尽管西晋朝廷已到了病入膏肓之际,但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干事.能干事的人,比如司空张华和中书令陈准. 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西晋朝廷终于派出了左积弩将 ...
-
激荡四百年:桓玄势如破竹攻破建康,司马元显惨败陈尸街头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41篇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二月,桓玄从江陵出发,朝建康进发. 其实,对于此次出兵,桓玄的心里并没底,常常想着退路.但一直走到寻阳,还是看不到朝廷 ...
-
激荡四百年:桓玄心存异志图谋篡位,司马元显一步错步步错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40篇 趁着孙恩之乱,朝廷无力干预,桓玄先后击败殷仲堪和杨佺期,基本恢复了桓温当年的地盘,他志得意满,想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所以,桓玄一直在厉兵秣 ...
-
激荡四百年:贾南风设计陷害司马遹,群情激奋重启八王之乱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5篇 倚仗贾南风的势力,贾谧行事傲慢,即使在司马遹面前也是一副平起平坐的派头,司马遹为人刚强,看他越来越不顺眼,经常不鸟他. 太子詹事裴权劝谏司马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