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离企业里的“死海效应”?

作者 陆喜梅2018-12-13 21:243957

许多大企业或不够优秀的企业在长年累月中衍生出“死海效应”,即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不要以为“死海效应”的危害到此结束,事实上,在企业里面,变成中高层干部的“劣币”在选择新进员工时,往往会选择比自己更加平庸的员工,一来害怕威胁到自己的位置,二来选择同样“态度好、能力低”的白兔型员工,更容易管理。

如此一来,新鲜优秀血液被禁止流入,平庸之领导带领平庸的团队,恶性循环,试问还能创造出好的效益吗?

七问题反问死海效应的起因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死海效应”?企业得问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是否按照既定标准执行工作?

2、薪酬管理有否适时改变还是因循守旧?

3、岗位升迁凭的是忠诚度还是能力?

4、企业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任务为导向?

5、新老员工是否区别对待,是否默许内部拉帮结派?

6、尾大不去时能否快刀砍乱麻?

形成“死海效应”的企业,大多犯上以上的一条或多条。马云说过,员工离开的原因要么薪水没给到位,要么心累了,对于不合理的制度,若企业毫无改善之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让员工看不到企业变好的诚意;而一些企业愚蠢的行为在“白兔型”员工推波助澜之下,居然变成合情合理;再有企业对人不对事,喜欢“双标”处事,这就变相排挤了一些优秀种子的进入和存在。

(图片来源:网络)

喜欢到处奉迎的白兔型员工不是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反而重心用在打好人际关系、拉帮结派上,每天只为完成任务,如此,任务是做完了,但是却做不好,碍于“人情”,谁也没有动白兔型员工的奶酪……

如何才能逃离死海效应?

选人时要选价值观一致的人。甭管能力和忠诚度,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留得下来,一些创业型公司的做法是让执行总经理亲自面试人才选拔的最后一关,虽然有点费劲,但这是谨防人才流失的一道好关卡。

广开建议的渠道。对于制度,有人觉得甚好,有人觉得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所以由上及下开通意见收集的渠道就显得很必要。譬如年长的总监无法理解如今90后员工的一些想法和需求,或者老一套的标准早已不合时宜却不得而知。新来的小刘看到公司流程非常不对劲、选择离职,偏偏离职理由那一栏只能填写几个字,于是他便写上:“公司流程混乱。”没想到,这个离职理由被主管驳回,小刘思忖,才明白离职的理由不可训斥公司,公司如此的行事,剥夺了倾听员工心声的渠道,整天掩耳盗铃,如何进步?相反,优秀的企业不但让员工多说,还增开意见收集的渠道,让企业运作公开透明,让人家都来参与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如此大家心里有数,也能看到公司的改进,起码不会有“掉坑”的感觉。

(图片来源:网络)

让优秀员工离开的原因还有就是进步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优秀者总想得到更多,除了更多的薪酬,还有更多的技能。李女士来公司三年了,能力不差,但一直没有晋升的机会,已经离职的同事怂恿她跳槽,结果李女士的回答很奇怪,她说在岗位上是暂时没有晋升,但是公司却为员工开设了英语口语培训课程,试问哪一家公司能如此真正关心员工的发展?为了报答公司,她只能做得更好,而非跳槽。

薪酬制度要有灵活性,例如特殊任务就该出台特殊任务的考核指标。有员工爆料,说某公司新投标项目让员工连续奋战几个月,最终员工获得的仅仅是KPI上系数由1变成1.2,有员工讽刺,上一回他完成了一项极其简单的工作,系数也变成了1.2,如此做法,重要事项与简单事项变成了同等的事情,试问以后谁又愿意去完成艰难的工作?因此,KPI不应该是死的,而应该是会转动的,而且需要“转”得比员工的脑子还要快!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让白兔型员工离开?

阿里有3.25的考核,阿里的考核六档评分标准,其中评分3~3.25评分(即不合格到需要提高区间的位置)必须有10%,腾讯年末也有淘汰一人的制度,也就是说,更替与流动在企业里也是相当重要

对于白兔型人才,我们的办法需要温和。有一位老人逛公园往往被一群吵闹的男孩打扰,他想了想,就对那帮男孩说,他很喜欢热闹,如果他们明天再来,就给他们10块钱,第二天男孩们玩得更欢,于是老人按照约定给了他们10块钱,第三天他们仍来,老人却只给他们5块钱,第四天只给2块钱,到第五天,老人说自己没钱了,没办法再给了,结果那帮男孩说自己来玩了一个下午,却拿不了钱,太不值得了,于是他们再也不来了。对付白兔型员工亦是如此,太强硬的手段会挑拨企业内部“小团体”的不满,但如果只涉及到个人的利益,一步一步削减,制定新的KPI,让白兔型员工要么进步、要么走人,结果就顺理成章了。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问,死海效应是否就像劣币驱逐良币?看似相同,却也有不同,死海效应温婉如絮风,让一些企业浑然不知,所以我们需警惕“死海效应”带来的假象;优秀的企业需要活起来,而不是像死海里的水一样平静……

(0)

相关推荐

  • 雷军说:世界500强企业最害怕的就是“死...

    雷军说:世界500强企业最害怕的就是"死海效应",看我是怎么破解的! 死海效应是什么?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能力强的员工就会离职,因为他无法容忍公司的某些行为,即使辞职,也很快就 ...

  • “下属没业绩,要不要干掉他?”周鸿祎点赞,马云这样做

    作者:Leah 来源:职场成长菌 转载联系:Leah(ID:sicong633947) 01  下属没业绩,要不要干掉他? 前两天和朋友阿凯聊天,阿凯说他最近很是烦恼. 阿凯在快消公司做销售经理,管理 ...

  • 老板!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叫职场死海效应,...

    老板!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叫职场死海效应,那玩完了.因为所以公司都害怕死海效应?--360老板红衣哥周鸿伟 死海效应:是指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能力强的员工就会离职,因为他无法容忍公司的某些行为.即使 ...

  • “优秀员工留不住”!老板,你痛恨“死海效应”吗?

    口述 | 李祖滨 德锐咨询董事长 整理 | 邓文豪 本文节选自 1 月 27 日李祖滨在正和岛第 68 期专题分享会的主题分享<企业如何避免人力资源的死海效应>. 职场死海效应 死海的水平 ...

  • 从“死海效应”纵观妖魔化的团队管理

    当一家企业渡过了创业期,进入准发展期后.创业团队里面的成员就会有一部分人被蒸发掉,而许多民营企业也是死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蒸发掉的那一部分人可能是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的人.然而这些被 ...

  • 企业最怕“职场死海效应”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什么是"职场死海效应",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湖面海拔远低于海平面.尽管有约旦河水流入补充水量,但死海水平面依然因蒸发而不断降低 ...

  • 警惕你的公司团队中可怕的“死海效应”

    (2016-05-06 13:11:21) 这是一篇能抵抗时间流逝的文章.你会发现,它所反映的现象在职场.商界从来就不曾消退.它的推介语是: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 ...

  • 周鸿祎:大公司要避免出现死海效应

    2018-06-17 09:02 6月13日,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发表了一条微博,讨论了一个大公司常见的人才问题.他在微博中说:"公司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否则就会发 ...

  • 陷入“死海效应”的公司

    璞玉2018.12.18 16:48:29字数 1,827阅读 514老王的公司最近又有核心员工离职,老王甚为苦恼,临近年底,大量工作要做,可这个时间员工竟然不顾年终奖.年底跳槽难等情况,提出离职很决 ...

  • 心理学效应-----布里丹毛驴效应

    布里丹法国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他证明了在两个相等但相反的推力下,想要随便的行动,是不太容易实现的. 布里丹的一个小故事:布里丹养了一头驴子,每天吃着附近农民送来的干草,有一天一个农民为了表达对布里丹 ...

  • 论股市里的锚定效应锚定效应:又称沉锚效应...

    论股市里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又称沉锚效应,是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 ...

  • 团队管理出现“死海效应”,怎么办?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 狄敬超:36氪经授权转载. 如何解决「死海效应」呢?总结方法是:追求卓越.制度和透明.人才标准和流动 ...

  • 宁高宁:人是企业里最核心的要素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做了一场"组织人事工作--如何服务集团战略发展"的授课,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践经验,谈了自己对战略.人才的看法. 他指出,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