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索碎的正山小种,属于红碎茶吗?不,看来你还不懂红茶的分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红楼梦》里,有个情节很有意思。

说的是贾赦突然要邢夫人替他讨鸳鸯做妾,于是,邢夫人便给鸳鸯拉郎配。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却处处透露着“套路”二字。

第一步,先来道喜。

但其实放在过去,如果有人突然跟你道喜,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为你大概就知道,自己一辈子的命运要被决定了。

第二步,夸鸳鸯好。

邢夫人嘴上说的是,挑来挑去,这些女孩里头就是你最好。

绕了一大圈子,旁敲侧击,而不是直接说,我家老爷看上你了,想纳你为妾。

第三步,画大饼。

许诺鸳鸯,进门就封你为姨娘,又体面,又尊贵,将来再生个儿子,母凭子贵,多好的事情啊。

结果,当然是不奏效的。

鸳鸯听了,并没有动心,当机立断,拒绝了邢夫人。

甚至还去找了贾母为自己出头,气急的鸳鸯,当下要剪发以明志,宁愿永不嫁人,这事才结束。

这个套路放在如今,不就是妥妥的逼婚吗?

这场“抗婚”,无疑是鸳鸯在书中留下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爱鸳鸯那一句:“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

和大观园里那些只想着谈恋爱,或是嫁人攀高枝的丫鬟相比,简直是太潇洒独立了。

坚定善良、有情有义,只可惜生错了时代。

《2》

无独有偶,在茶圈里也能常常看到类似的事件。

把一些毫不相关的茶类,混为一谈,强行“拉郎配”。

前阵子,有位茶友在我们家分别购买了正山小种红茶《一段香》,以及马头岩肉桂。

收到货后打开冲泡品饮,但在对比之下,对方提问说:

“为什么《一段香》的条索看起来更细更碎一些,它是红碎茶吗?”

当然不是了。

根正苗红的正山小种,怎么会和红碎茶扯上关系呢?

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茶友对红茶的基础分类并不太了解。

虽然已经对他进行了回复和解释,但还是存在着诸多不放心。

故而,写下了这篇文章,带大家认清正山小种和红碎茶之间的关系。

一切,还是要从红茶国标说起。

在红茶的国家标准中,分为了三大部分,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

而正山小种,隶属于小种红茶的分类之下。

其中写道,“小种红茶根据产地、加工和品质的不同,分为正山小种和烟小种两种产品。”

正山小种,指的是产于武夷市星村镇桐木村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域内的茶树鲜叶,用当地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独具似桂圆干香味及松烟香的红茶产品。

桐木关那个地方,生态环境良好,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有许多古老的茶树,经过天长日久的自然繁殖,形状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即便是当地人,也难以辨清品种。

因此,为它们取了一个统一的名称——菜茶。

而正山小种,便采摘自这些菜茶的芽叶。

正山小种的标准十分严格。有产地,有树种,也有工艺,是难以复刻的优质红茶。

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和精致加工而成。

工艺复杂、繁多,铸造成了正山小种独特的风味特点。

其中的正山烟小种,保留了传统的烟熏法,在茶青采摘下来后,到加工制作完成之前,需要经过多次的烟熏,用本地产的马尾松熏制。

而反观红碎茶,简而言之就是故意切碎的红茶,在加工的过程中,有一道揉切的工艺。

制作相比于正山小种,简单许多。

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就完事了。

并且,由于需要切碎,基本不用芽头来做,一些泡袋茶和新式奶茶的茶底,通常采用的便是红碎茶为原料。

而正山小种大多是一芽一、二叶,用料比大多数红碎茶来得高端。

因此,红碎茶不等于正山小种,也不会拥有正山小种的独特风味。

《3》

说回到,为什么这位茶友会觉得正山小种很碎呢?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细节,“更细更碎”。

更,表示程度的加深。

也就是说,有对比,有参照物,才有“更”。

如果只有单独的一款茶叶放在面前,便只会针对眼前作出评价,而不会说它比xxx更细更碎。

由此可见,茶友的这句话中,有对比的意味。

的确没有猜错,在茶友后续的反馈中,也提到了自己之所以认为其比较碎,对比的是买到的另一款马头岩肉桂。

这时候,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了。

说话间,李麻花已经分别拆了一泡马头岩肉桂和《一段香》,对比着看。

茶友所买的那款马头岩肉桂,条索无疑是粗大的,肉眼看起来,甚至有着水仙之感,叶片褐多咖少。

而《一段香》呢,条索细长、紧结。

采摘的等级较高,多数为一芽一叶,少数一芽二叶,叶窄细,芽多,整体呈深褐色,颜色均匀。

相较之下,正山小种红茶的确会比武夷岩茶更碎一些。

就像一个身高一米八的男生,在众人眼里,已经算是一个高个子了。

但如果他旁边站着姚明,一下子就显得小鸟依人。

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它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啊!

完全不同的两款茶叶,跨越了两大茶类,武夷岩茶属于青茶,正山小种属于红茶,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等,都存在着天壤之别。

即便它们都来自武夷山,仰望着同一片蓝天,呼吸着同一片空气,但也不代表可以一概而论。

况且,同样是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工夫红茶的长相,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所以,千万不要再误会正山小种了!

《4》

正山小种的采摘,讲究的是一芽一、二叶,芽头和叶片都比较小。

当如此形态的芽叶被采摘下来,在精心制作的过程中,它会脱水,失去体内的大量水分。

故而,“缩水”了之后,整体看起来变得更瘦、更小了。

和武夷岩茶粗犷的模样相比,正山小种红茶自然是细细的、小小的。

同时也给一些茶友带来了错觉,认为正山小种很碎。

但若是发现一款正山小种的条索,变得十分粗壮,甚至能和多数武夷岩茶相媲美,反而存在猫腻。

它可能是假货,以别的地方茶青制作而成,非正宗的正山小种,所以才会变成条索粗大的模样。

此外,即便同是正山小种红茶,条索也有粗细之分。

例如桐木野茶,是在野生的茶树上采下来的芽叶,叶片较为厚实,蜡质层厚。

因此,在精制完成以后,条索比在茶园里种植的正山小种,更粗,更壮实一些。

桐木野茶,自带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

野茶的野劲,是台地茶所没有的,若是喝过真正的正山小种,也一定要尝试一下野茶独特的风味。

《5》

黑和白,冷和热,是我们最常见的对比。

它有时是有棱角的,有时也是含蓄的。

在日常生活中,对比处处都有,但我们也只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进行比较。

而不会拿着颜色去对比体感,这该是多么奇葩的一件事啊。

同样的,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的PK,就是一件奇事。

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却被强行“拉郎配”。

条索是粗是细,是整是碎,每种茶类自然有特定的标准。

强行对比,便只能是个喜剧——无厘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