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惧待罪(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一)

唐玄宗召见河南尹崔隐甫,准备重用他。中书令张说瞧不起崔隐甫缺乏文采,就向唐玄宗提议让他去当金吾大将军。前殿中监崔日知一向和张说关系不错,张说就举荐他当御史大夫。然而,唐玄宗并没有听从张说的建议,仍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崔日知则被任命为左羽林大将军。从此,崔隐甫就和张说有了矛盾。

张说很有才学和智谋,但为人贪财,百官向他汇报工作是有不符合他心意的地方,他就当面驳斥,甚至大声呵斥谩骂。张说厌恶御史中丞宇文融的为人,又担心宇文融获得更大的权力,因此他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中书舍人张九龄对张说说:“宇文融蒙受恩宠掌握大权,又能言善辩,很懂得权术,您对他不能不有所防备。(宇文融承恩用事,辩给多权数,不可不备。)”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鼠辈何能为!)”这年夏四月壬子(初四),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李叔良的曾孙)一起向唐玄宗上书弹劾张说,他们说:“张说曾请术士观星象以测吉凶,他还徇私奢靡,收受贿赂(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唐玄宗接到报告后命源乾曜会同刑部尚书韦抗(韦安石堂兄的儿子)、大理少卿明珪与崔隐甫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

源乾曜等人审问张说,案情颇有些进展。有一天,唐玄宗派内侍高力士前去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后对唐玄宗说:“张说披头散发,满脸污垢,他坐卧在稻草做的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朝廷的处分。(说蓬首垢面,席藁,食以瓦器,惶惧待罪。)”唐玄宗听后心里很是怜悯。高力士趁机说张说对国家有过功劳,唐玄宗于是大事化小,仅罢免了张说的中书令职务,其余的官职不变。

罪大罪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皇权的畏惧。张说虽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举报,但他表现出惶惧待罪的态度让玄宗很满意,于是处理也就轻描淡写了。

(0)

相关推荐

  • 大漠孤烟藏隐情

    一次特殊的经历,遇到一个特别之人,使王维的人生阅历.政治境界.为官心态发生重大转变. 这次特殊经历,就是奉旨出使塞上,宣慰唐军大破吐蕃的军功,并留任河西节度使幕府通判. 这个特别之人,就是当时的河西节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十一:皇甫惟明出使吐蕃与中唐名相张说病逝

    开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春正月初六(辛卯),唐玄宗李隆基任命黄门侍郎裴光庭为侍中,依旧兼任御史大夫:左丞相张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正月二十一(丙午),唐玄宗临幸薛王李业的宅第,当天回宫. 二月十一(丙寅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十五:张说设置门下五房与唐玄宗废黜王皇后

    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春正月初一(丁卯),唐玄宗李隆基为东都在押囚徒减罪,流放和死罪减一等,其余全都赦免了.他还赐给老年人物品. 正月初三(己巳),唐玄宗离开东都北巡,并下敕宣布,在经过的地方慰问老 ...

  • 听张鷟蔽罪议法 ——《判词经典》之七

    听张鷟蔽罪议法 --<判词经典>之七 西人马克思·韦伯曾指摘,中华帝国的官吏是非专业性的,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只能舞文弄墨,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35章)

    几天后,王维一行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凉州都督崔希逸早已在凉州等候.王维代表朝廷慰问嘉奖崔希逸,崔希逸跪下接旨谢恩.两人都向长安方向行了大礼,以谢皇恩. 隋唐时期,崔氏是很有影响的名门望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21章)

    第121章  远离庙堂 暑日的午后,最易让人困倦.和往常一样,用完午膳,璎珞陪莲儿小睡片刻.醒来时,璎珞只觉背上粘粘的,有些发腻. 步出屋外,除了院中的知了在树上叫得欢畅,周围都是静悄悄的.见王维不在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太平公主之死与唐玄宗赐崔湜自尽

    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七月初三(甲子),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为强,率领亲信十来人和家丁三百多人,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窦怀贞和萧至忠等,巩固了政权. 七月初四(乙丑),太上皇李旦下诰命说:"自今以 ...

  • 崔湜传(公元713年)

    十八 唐朝-22.9.1.4 崔湜薛稷岑羲宋之问张知謇卢粲郭山恽韩琬韦叔夏孟诜传(公元713年) <新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湜,字澄澜.少以文词称.第进士,擢累左补阙, ...

  • 陈子昂二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五)

    麟台正字.射洪人陈子昂上疏朝廷,认为:"朝廷派遣使者巡察四方,不可任用不称职的人,刺史.县令诸官员不可不认真选择:近年来百姓疲于征战,不可不好好安抚.(朝廷遣使巡察四方,不可任非其人,及刺史 ...

  • 反易刚柔,故山变为灾(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四)

    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向朝廷报告,说新丰县东南有座山从地下踊出.朝廷于是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各地方都上表祝贺.江陵人俞文俊不以为然,他上书说道:"天气不和寒和暑就会并行,人气不和肉瘤就会滋生, ...

  • 怀义和尚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三)

    垂拱二年六月辛未(初三),朝廷任命苏良嗣为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为右相. 有一次,苏良嗣和怀义和尚在朝堂相遇,怀义对其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令随从拽住他,打了他几十下耳光.怀义赶紧跑去向太后告状 ...

  • 男宠怀义和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一)

    武则天重修了原来的白马寺,派怀义和尚为该寺的住持.怀义是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前在洛阳街市卖药,因千金公主的关系进宫,并得到太后的宠幸.武则天想让冯小宝自由出入宫禁,便命他剃度为僧,大号怀义.又考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

    裴炎入狱后,郎将姜嗣宗从洛阳出发,出使长安.到了长安,刘仁轨问他东都洛阳的事情.姜嗣宗自夸道:"我很久之前就发觉裴炎有点反常了.(嗣宗觉裴炎有异于常久矣.)"刘仁轨又问:" ...

  • 李孝逸平定徐敬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九)

    李敬业起兵后,谋士魏思温劝道:"您以恢复李唐天下为口号,就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前进,直奔东都洛阳,如此则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志在勤王的,全国百姓就会四起响应.(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 ...

  • 裴炎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八)

    武承嗣请太后追封她的先祖为王,并建立武氏七代祖先的宗庙,武则天同意了.裴炎进劝谏道:"太后是母临天下,对外应当展现自己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于自己的亲族.您没见吕氏的前车之鉴吗!(太后母临天下 ...

  • 李敬业讨武(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七)

    这时,武氏亲族掌权,李唐宗室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不已.正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盩厔县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杜正伦的侄子)等人都因事获罪.其中李敬业被降为柳州 ...

  • 武则天劝仁轨(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六)

    光宅元年二月庚申(初八),唐廷命刘仁轨专管西京留守事务. 正式任命之外,太后武则天还专门写信给刘仁轨,对他说:"从前汉朝把关中之事全权委托给萧何处置,现在我把关中委托给你也是一样的用意.(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