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

起居养生是道教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道教的摄养之道范围很广,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坐、卧、社交,从身体到精神等各个方面。其包含的内容可以分为避免伤害身体、摄养形神、生活保健、坚持炼养等几方面。

(1)避免各种伤生害身之事

道教养生家们认为,人若想要健康长寿以至长生不死,要避免各种有可能伤身害生之事。葛洪所谓“不伤”,孙思邈强调“自慎”,都是在阐述这一养生原则。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引《仙经》云“养生以不伤为本”,并认为“此要言也”。孙思邈说:“故养生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葛洪还列举了一系列伤生之事以警世人:“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驽,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之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在道教养生家眼中,这些都不是空乏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原则和实践准则。

(2)从身体到精神两个方面去积极养生

道教所流传的摄养形神方法很多,诸如导引、行气、按摩、养神、饮食、散步等皆是。道教养生学主张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并且往往是以养神统御养形,以静为主,以动为辅。这种养生原则是受先秦道家无为尚静思想的影响。道教养神的方法很多,诸如静坐、行气、存神、诵经等等,最关键还是辟除声色名利等外界欲望的干扰,使魂神安静,精神恬淡。古代道教养生家们认为,如此便能促使形体安康。孙思邈说:“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至于养形之法,道教养生家一方面继承道家“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的思想,另一方面亦主张一定量的体力活动和运动。青牛道士封君达曾指出:“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道教养生的日常运动包括行气导引、按摩、散步、登涉等。总体看来,都是相当科学合理的。

(3)生活卫生保健

《养性延命录》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又指出:“沐浴无常,不吉。夫妇同沐浴,不吉。新沐浴及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凡大汗忽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新沐浴了,不得露头当风,不幸得大风刺骨;疾触寒来,勿临面火上,成癫起风眩。”对于睡觉:“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凡卧欲得数转侧。……大春欲得瞑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类似的研究著述,在道教养生著作中占很大分量,反映了道教对古代日常养生的研究成果。

(4)坚持炼养就是坚待气功导引等术的积极锻炼

欲想炼气,进行导引按摩,以及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都需要长期坚持,方能奏效,因而,道教养生家们很强调长期坚持炼养的重要性。葛洪认为“勤能致寿”,指出:“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

道教日常养生之道的方法十分繁多,诸如叩齿、梳发等等,难以一一详述。然而道教养生学中关于日常起居养生保健的内容是十分合理的和科学的。

(0)

相关推荐

  • 道家养生系列:玄门导引

    道家养生系列:玄门导引

  • 通畅条达 延生之道

    俗话说,健康就是"吃得下,解得出,走得动,睡得着,想得通",要做到这几点,从传统中医养生实践的方法和经验看,始终离不开一个"通"字,如经络通.气血通.胃肠通.气 ...

  • 道教养生 | 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

    起居养生是道教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道教的摄养之道范围很广,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坐.卧.社交,从身体到精神等各个方面.其包含的内容可以分为避免伤害身体.摄养形神.生活保健.坚持炼养 ...

  • 道家正宗嫡传修炼方法养精化精炼津养丹补丹化神

    道家的基础修炼就是固本培元,增强人体免疫力,修复身体器官损害,可以配合五行补命丹和九华草灵丹,提高驻世时间,不要整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达到命功的三个境界:无害.圆满.无漏对应人体三个部位玉清(下丹田) ...

  • 郝现军思考中医微信录第143~145.龚延贤摄养诗、五谷的生命力、健康人易犯的27个错误

    微信第143条. 龚延贤摄养诗:吃喝玩乐常用来形容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其实这4件事也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明代医家龚廷贤活到92岁,他在<摄养诗>中归纳出一套与吃喝玩乐有关的养生经: ...

  • 摄养诗(养生诗赏析)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明代名医龚廷贤生于中医世家,曾任太医院官吏,其医术甚为 ...

  • 药王养生法---《孙真人摄养论》

    今天介绍<道藏>中一篇养生的文章,是药王孙思邈写的保养内脏而得长寿的方法,此文是药王一生的养生精华,就一年十二月时令变化所致之五脏强弱差异,采用相应摄养方法,以补益脏腑,防止损伤,从而可以 ...

  • 罗大伦三子养亲汤 痰湿体质及其摄养

    痰湿体质的人我们又称之为多痰族.由于痰湿"堆积"体内,可引发许多疾病.例如当今好发的糖尿病.肥胖症等,多与痰湿关系密切. 一.痰湿体质的表现 形体肥胖或素肥今瘦,或容易发胖,腹部肥 ...

  • 26《大蓄卦》-蓄止蓄聚蓄养之道

    <大蓄卦>-蓄止蓄聚蓄养之道 第二十六卦 大畜卦 山天大畜 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乾为天,天被包含在山中之表象,天至大而在山之中,因此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但讲得不是如何积累财富,而是如何不断 ...

  • 道家之静坐:坐忘、体道

    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静"的详细论述,如"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q ...

  • 起居调摄

    养生导引秘籍 --修龄要指 作者:[明] 胡文焕  <篇名>起居调摄:     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 挣开.却除风火.披衣起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