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印数少的书(淘书看世界之九)

(0)

相关推荐

  • 《内经》的成书年代与写作年代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自晋代皇甫谧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聚讼不休.见仁见智的学术公案,至今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总括起来,大致有四说: 成书于黄帝时代 因<内经>书名冠有" ...

  • 版权页

    版权页是出版物的版权标志,也是版本的记录页,一般位于书名页的背面.封三或书末.在版权页中,按规定应记录书名.著译者.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版次.印次.开本.印张.印数.字数.出版年月.版权期.书号. ...

  • 不敢轻议武侠书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出版解禁,便遇书荒.是书即畅销,读者需提前一天零一夜,购买<一千零一夜>. 筚路蓝缕,山林开启,所遇稿源奇缺.197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本<周总理诗十七 ...

  • 我有10000多本书,然而问题来了

    尽管阅读环境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网文.电子阅读以及碎片化阅读已成大势,但是对有分量而散发着草木香的实体书,却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是随着书籍数量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意料内及预想外的问题. 暂且撇开高昂的 ...

  • 苗怀明:《落叶半床书:书香小品赏读》前言

    提到书籍,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著名作家高尔基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比喻很准确也很形象的道出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性. 丰子恺绘<柳荫读书图> 对人类来说,书籍和空气.面包一 ...

  • 苗怀明:一位晚明文人眼中的世界图景——从新版《夜航船》说起

    在看到新版<夜航船>之前,我是没有太多期待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十来个<夜航船>读本,大多是依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的整理本而来,有的标明出处,有 ...

  • 苗怀明: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

    说到书这个字,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别的,而是层层叠叠堆在地上的半屋子书,这些都是近期新买的和朋友惠赠的,还没来得及上架,也没想好怎么上架,书房里实在放不下了,这样凌乱地堆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一种逃避. 来 ...

  • 苗怀明:结缘网络淘旧书(淘书看世界之八)

    四百多张汇款单,两万多元书款,上千册来自四面八方的图书,一批至今未曾谋面的书友以及围绕买书.读书所发生的一系列或庄或谐的故事--这是笔者两年多来网络淘书的一份真实记录,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忆. 笔 ...

  • 苗怀明:流落街头的签名本(淘书看世界之七)

    在笔者的藏书中,有不少有作者本人的签名.这些签名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送给笔者本人的,一种则是作者送给别人,被笔者在旧书店里或旧书网上淘到的. 梅节先生题赠笔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

  • 苗怀明:琉璃厂的黄昏——对一处人文风景的怀念(淘书看世界之六)

    曾经是古旧书店云集.珍本秘籍叠出的北京琉璃厂不仅盛况早已不再,而且也已逐渐从当代知识分子的视野中淡出,这话可能说得有些偏激或过分,但它确实道出了北京琉璃厂在现时的尴尬生存境地. 昔日的琉璃厂 如今,全 ...

  • 苗怀明:马来西亚淘书记(淘书看世界之五)

            到异国它乡去了近一个月,没带回什么土特产,倒背了一大堆中国旧书回来,我的马来西亚之行也因此算是有了一点特色. 比起前些年,如今出国可是容易多了,即使没有探亲.留学的机会,只要有钱,想到 ...

  • 苗怀明:旧书业的凄凉守望——想起老姚(淘书看世界之四)

    短平的头发,厚厚的镜片,身材高大,背微有些驼,六十来岁的年纪,温和.斯文,像个文弱书生,或坐在店里看书,或忙于整理书架.这大概是我对老姚的全部印象. 称老姚固然是出于礼貌,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直到目前 ...

  • 苗怀明:一生运命寄旧籍(淘书看世界之三)

    认识花猫(准确地说是花脚猫)是在2002年夏天,当时大家都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版玩,网络售书刚刚起步,花猫是第一批网上售书者. 那时候的花猫与其说是一只猫,不如说是一只鸟,整天唧唧喳喳的,灌水的热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