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流落街头的签名本(淘书看世界之七)

(0)

相关推荐

  • 一叶书香之(1)《书衣文录》

    一叶书香之(1)<书衣文录> 老作家孙犁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他用印刷厂包装书的牛皮纸做成书套(包的书皮),把自己的书细心地包起来,并且用毛笔在书套上写下一段该书或者跟书相关的文字,记录下 ...

  • 布衣书局胡同:我在何兆武先生家收旧书

    5月28日,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9岁.何兆武先生于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译作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 ...

  • 所有爱书人、藏书人的担忧:现在我老了,该把它们送给谁呢?

    作者 | 鸿影藏书阁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理论物理学研随笔>作者范洪义,他在<前言>中自称是"科技界的垦荒者","又是个文学爱好者 ...

  • 苗怀明:印数少的书(淘书看世界之九)

    一本书印数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内容和水准固然重要,书名之类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珍本禁毁小说大观> 比如萧相恺先生的<稗海访书录>一书,记录其为编撰<中国通俗小说 ...

  • 苗怀明:结缘网络淘旧书(淘书看世界之八)

    四百多张汇款单,两万多元书款,上千册来自四面八方的图书,一批至今未曾谋面的书友以及围绕买书.读书所发生的一系列或庄或谐的故事--这是笔者两年多来网络淘书的一份真实记录,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忆. 笔 ...

  • 苗怀明:琉璃厂的黄昏——对一处人文风景的怀念(淘书看世界之六)

    曾经是古旧书店云集.珍本秘籍叠出的北京琉璃厂不仅盛况早已不再,而且也已逐渐从当代知识分子的视野中淡出,这话可能说得有些偏激或过分,但它确实道出了北京琉璃厂在现时的尴尬生存境地. 昔日的琉璃厂 如今,全 ...

  • 苗怀明:马来西亚淘书记(淘书看世界之五)

            到异国它乡去了近一个月,没带回什么土特产,倒背了一大堆中国旧书回来,我的马来西亚之行也因此算是有了一点特色. 比起前些年,如今出国可是容易多了,即使没有探亲.留学的机会,只要有钱,想到 ...

  • 苗怀明:旧书业的凄凉守望——想起老姚(淘书看世界之四)

    短平的头发,厚厚的镜片,身材高大,背微有些驼,六十来岁的年纪,温和.斯文,像个文弱书生,或坐在店里看书,或忙于整理书架.这大概是我对老姚的全部印象. 称老姚固然是出于礼貌,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直到目前 ...

  • 苗怀明:一生运命寄旧籍(淘书看世界之三)

    认识花猫(准确地说是花脚猫)是在2002年夏天,当时大家都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版玩,网络售书刚刚起步,花猫是第一批网上售书者. 那时候的花猫与其说是一只猫,不如说是一只鸟,整天唧唧喳喳的,灌水的热情明 ...

  • 苗怀明:曾做偷书贼(淘书看世界之二)

    上大学那阵子真的很穷,父亲整天省吃俭用,每月也只能给我寄个二.三十块钱,临毕业前花钱多的时候最多也就寄五十块.在京城这个能花钱的地方,正值能吃饭的年龄,那点在家里看来颇为奢侈的钱加上学校发的助学金,除 ...

  • 苗怀明:线装书的故事(淘书看世界之一)

    在我十年京城求学的生涯中,只见过两个来自广东的同学,老谢就是其中的一个.之所以要如此强调广东,是因为从那个地方来京城读书的人除上海之外是最少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广东属先富起来的地区,那里同学的 ...

  • 苗怀明:一位晚明文人眼中的世界图景——从新版《夜航船》说起

    在看到新版<夜航船>之前,我是没有太多期待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十来个<夜航船>读本,大多是依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的整理本而来,有的标明出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