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任无谦让——《论语》悟读【404】
相关推荐
-
【《论语》阅读札记(十五)】/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十五) 傅安平 人之长寿,于己是好事,能为人一场,阅历世间更多的春秋:但因为长寿,也免不了要经受时间跨度中发生的更多的苦难. 孔子是 ...
-
【第162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14章》子贡何以知道老师不会帮助卫出公?
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14章>子贡何以知道老师不会帮助卫出公? 7·14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7)
一原文八佾第三3.0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试解]孔老师说:"君子当以胸怀仁德为本,以通明礼教的精神与内涵为修行的着手处,故其 ...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五)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05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试解]在众弟子中漆雕开是一位笃志于仁德大道,为人诚实刚直的人.孔老师对其德行才能颇为赏识,鼓励他能够出仕做点 ...
-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
-
素说《论语》:子路篇(一)
素说《论语》:子路篇(一)
-
素说论语:学而篇(13)
学而第一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试译]有老师说:"诺言在近道义时才可以践守.恭敬在近礼时才能避免遭受侮辱 ...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十五)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15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试解]孔老师在谈到君子的品德.修养和才能时谈到了子产,对子产的精神风貌和思 ...
-
危难显节操,困厄见德行,孔子以深谷幽兰自居,不以无人而不芳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楚昭王礼聘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拜谢楚昭王,途中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悟读述杂【64】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悟读述杂【64】
-
《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悟读述杂【8】
《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悟读述杂【8】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人生进取无尽处——《论语》悟读【351】
天涯海角有穷时,人生进取无尽处.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蘧(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 ...
-
仁和如兰润天下——《论语》悟读【328】
仁和如兰润天下,临达似竹敞胸襟.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章: [原文] "克(好胜).伐(自夸).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 ...
-
未雨绸缪备无患——《论语》悟读【326】
有备则无患,远虑解近忧.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九章: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q ...
-
君子三德仁智勇——《论语》悟读【354】
步小人之途,或赢一时: 行君子之道,方得永恒.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 ...
-
刚毅木讷近乎仁——《论语》悟读【324】
刚毅木纳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七章: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的,坚毅的,质朴的,讷言的,那四者都近于仁.&qu ...
-
无妄无臆亦无惑——《论语》悟读【35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论语>第十四篇第三十一章: [原文] 子曰:"不逆(妄断)诈,不亿(通"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 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