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技法系列之十六:为什么写好隶书要懂一点篆书?
相关推荐
-
汉代小篆《袁安碑》的临写心得
一说到汉代篆书,印象中的有<袁安碑>.<袁敞碑>,两个碑的用笔和结字风格相近.今天来讲一讲<袁安碑>,东汉篆书碑刻,现在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 ...
-
本市热点:辞旧迎新——公关礼仪专家李兴国拜年——书法作品欣赏
公关礼仪专家李兴国向全国人民拜年 <辞旧迎新>书法作品欣赏 本市热点讯: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 ...
-
《袁安碑》介于小篆和隶书之间的书法
<袁安碑>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为近世所处篆书碑石最完整者,现藏河南博物院.其碑书体宽博,介于小篆和隶书之间,继承秦篆而有所发展,字体结构通婉流畅,圆劲遒美,是汉 ...
-
黄仁龙「篆书答疑室」丨帮你重新梳理学习篆书的脉络.评论有惊喜!
-本期嘉宾- 黄仁龙老师 对话 哪 儿小童鞋 黄仁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隶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
-
本市热点:礼仪专家李兴国——书法作品大拜年
礼仪专家李兴国--书法作品大拜年 本市热点讯: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五:忽视了隶书之“白”,格调就差一大截了
15.匀称之美 一.布白匀称 初学隶书者,往往都注重点画的书写技法,注重有笔墨处,而不太在意无笔墨处即空白处:观察字帖时,眼睛也常常只是注意到点画与结构.其实,空白处同样值得细加研究.很多时候,需要学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九:汉隶要点:平正,不是板正。
19.字势多变 03/ 左右参差 秀逸一路的隶书,字形在总体上趋于平正.不过,平正不是平板,平正中蕴藏着灵活多变. 如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尽量避免整齐一律,需有参差错落变化.我们观察范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八:隶书“布白”在于疏密有致
18.字势多变 02/ 疏密有致 隶书一方面讲究布白匀称,另一方面又讲究匀称中的变化.在不违背匀称的前提下,追求疏密有致. 图17-6 邓石如隶书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论书法说:"疏可走马,密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隶书“碰笔”,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10.碰笔之法 碰笔是指笔画与笔画之间相接之处的用笔处理法. 在流传下来的古代碑刻书法中,最可见碰笔之魅力.古代碑刻书法,经历了岁月沧桑,以及自然造化的磨砺,变得斑驳苍莽,因此许多笔画的相接处,原本或 ...
-
汉隶技法系列之二十:隶书,字外功
20.隸外功夫 前人说:"书之功夫,更在书外."我们学习隶书则可以说,要学好隶书,功夫更在隶书之外.无论是厚重朴拙一路隶书,还是清秀飘逸一路隶书,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均有必要在以下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七:隶书写成字字扁平,就俗不可耐!
17.字势多变 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结体上略呈扁势.不过,却不能以一个"扁"字来概括所有的汉代隶书结体.有些写隶书者,误以为隶书所有的字形都应当是扁的,于是字字扁平,俗不可耐,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一:写好隶书“主笔”,有哪些规律?
11.主笔见神 书法以神采为上.神采之显现,借助多个方面.其中,一个字的主笔起着不小的作用. 一个字的主笔如房之栋梁.树之主干.人之脊椎.字的间架结构,主笔是主要支撑.清秀飘逸一路的隶书,字之结构大都 ...
-
90期/“未来之路”诗两首 梁剑清读 白鹿原文学作品精选系列第二十六期
梁剑说:白鹿原诗社推出的又一个女诗人."未来之路"的创作,目前我看到的应以抒情诗为主,并且她的诗作紧贴生活又潇洒飘逸.清明感怀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又有命运无奈的感叹,字里行间也透 ...
-
郭松年庄园:武宣庄园文化三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十六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