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技法系列之十八:隶书“布白”在于疏密有致
相关推荐
-
铁线篆创作的难与易
郭松筠书<四时读书乐>铁线篆 由于铁线篆的独特性,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在书写过程中,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必须全神贯注,笔笔到位,字字精准,行行贯气.在这种近乎禅定的状态下, ...
-
硬笔书法练习宝典之 行书间架四十九式
第七式.轻重均匀 楷书结构中笔画轻重粗细相差不大,比较均匀.而在行书中,笔画的轻重变化有时较悬殊.行书中笔画少的字常用粗画,反之则用细画.如"罪"."觞".&q ...
-
邓石如篆书
本文转至中国书画报仅用于学习 邓石如篆书 邓石如是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尤以篆书为佳,其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箸篆"的樊篱,富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隶书“碰笔”,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10.碰笔之法 碰笔是指笔画与笔画之间相接之处的用笔处理法. 在流传下来的古代碑刻书法中,最可见碰笔之魅力.古代碑刻书法,经历了岁月沧桑,以及自然造化的磨砺,变得斑驳苍莽,因此许多笔画的相接处,原本或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六:为什么写好隶书要懂一点篆书?
16.篆构犹存 隶书从篆书演化而来,许多字的结体都还保留着篆体字形.对今天的欣赏者来说,对那些学习书法从楷书入门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反之,如果学隶书者具有一定的篆体认知,则会对隶书的篆意结体有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五:忽视了隶书之“白”,格调就差一大截了
15.匀称之美 一.布白匀称 初学隶书者,往往都注重点画的书写技法,注重有笔墨处,而不太在意无笔墨处即空白处:观察字帖时,眼睛也常常只是注意到点画与结构.其实,空白处同样值得细加研究.很多时候,需要学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九:汉隶要点:平正,不是板正。
19.字势多变 03/ 左右参差 秀逸一路的隶书,字形在总体上趋于平正.不过,平正不是平板,平正中蕴藏着灵活多变. 如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尽量避免整齐一律,需有参差错落变化.我们观察范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七:隶书写成字字扁平,就俗不可耐!
17.字势多变 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结体上略呈扁势.不过,却不能以一个"扁"字来概括所有的汉代隶书结体.有些写隶书者,误以为隶书所有的字形都应当是扁的,于是字字扁平,俗不可耐, ...
-
汉隶技法系列之二十:隶书,字外功
20.隸外功夫 前人说:"书之功夫,更在书外."我们学习隶书则可以说,要学好隶书,功夫更在隶书之外.无论是厚重朴拙一路隶书,还是清秀飘逸一路隶书,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均有必要在以下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一:写好隶书“主笔”,有哪些规律?
11.主笔见神 书法以神采为上.神采之显现,借助多个方面.其中,一个字的主笔起着不小的作用. 一个字的主笔如房之栋梁.树之主干.人之脊椎.字的间架结构,主笔是主要支撑.清秀飘逸一路的隶书,字之结构大都 ...
-
画字,很多书者通病!田英章欧体楷书技法系列讲座〈八〉
画字,很多书者通病!田英章欧体楷书技法系列讲座〈八〉
-
大气开阔,独具特色的豸游周氏祠堂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十八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