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一:写好隶书“主笔”,有哪些规律?
相关推荐
-
【文飞说书】(十五):老大之争——《曹全碑》主笔改造
编者按 此为萧文飞老师在杖藜书院学术群所作<结构专题之松紧疏密的辩证关系>课堂录音,根据需要做了删减. 通过梳理和举例,对<曹全碑>的特点以及改造步骤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讲解,由 ...
-
曹全碑解析(一):点画技法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 ...
-
汉隶技法系列之二十:隶书,字外功
20.隸外功夫 前人说:"书之功夫,更在书外."我们学习隶书则可以说,要学好隶书,功夫更在隶书之外.无论是厚重朴拙一路隶书,还是清秀飘逸一路隶书,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均有必要在以下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八:隶书“布白”在于疏密有致
18.字势多变 02/ 疏密有致 隶书一方面讲究布白匀称,另一方面又讲究匀称中的变化.在不违背匀称的前提下,追求疏密有致. 图17-6 邓石如隶书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论书法说:"疏可走马,密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七:隶书写成字字扁平,就俗不可耐!
17.字势多变 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结体上略呈扁势.不过,却不能以一个"扁"字来概括所有的汉代隶书结体.有些写隶书者,误以为隶书所有的字形都应当是扁的,于是字字扁平,俗不可耐,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六:为什么写好隶书要懂一点篆书?
16.篆构犹存 隶书从篆书演化而来,许多字的结体都还保留着篆体字形.对今天的欣赏者来说,对那些学习书法从楷书入门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反之,如果学隶书者具有一定的篆体认知,则会对隶书的篆意结体有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五:忽视了隶书之“白”,格调就差一大截了
15.匀称之美 一.布白匀称 初学隶书者,往往都注重点画的书写技法,注重有笔墨处,而不太在意无笔墨处即空白处:观察字帖时,眼睛也常常只是注意到点画与结构.其实,空白处同样值得细加研究.很多时候,需要学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隶书“碰笔”,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10.碰笔之法 碰笔是指笔画与笔画之间相接之处的用笔处理法. 在流传下来的古代碑刻书法中,最可见碰笔之魅力.古代碑刻书法,经历了岁月沧桑,以及自然造化的磨砺,变得斑驳苍莽,因此许多笔画的相接处,原本或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九:汉隶要点:平正,不是板正。
19.字势多变 03/ 左右参差 秀逸一路的隶书,字形在总体上趋于平正.不过,平正不是平板,平正中蕴藏着灵活多变. 如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尽量避免整齐一律,需有参差错落变化.我们观察范 ...
-
《汉隶技法》系列之十三:学会这一点,写出隶书“大气象”
13.内聚外展 秀美一路隶书在结字方面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内聚外展. 历代书家中,以内聚外展字势构筑自己风格者,首推黄庭坚.黄庭坚行书结体极力舒展笔画,咫尺千里之势,很有一种向外的张力,构成一种宏大气 ...
-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十一)
金蛇狂舞 刘德海 - 琵琶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十一) 任启政 临帖学习的过程是由初级到高级,由"节度其手"到融会己意,由临到创.描摹.对临.背临三种方法主要在"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