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联欣赏》

《咏物联欣赏》(作者:无穷江月)

太高雅的东西累人,不如雅俗共赏的给人以一时之乐。
一、咏物联的神与形
咏物联是通过描写事物而寄托思想感情的一种对联类别。咏物联有两大要素。
第一、是被咏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如雪之清白,月之高洁,山之坚韧,海之宽大。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可称为形。
第二、是赋予事物的主观想象,包括由事物引起的情感和联想,如为人之清白、高洁,意志之坚韧,心胸之宽大。赋予事物的主观想象,可称为神。
称为形和神,这种主观想象有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指事物的特征,符合人从自身的经历中抽象出来的称为形和神。即关于社会、生命、情感的某种特征,两者有相同之处,或重叠之处。有了重叠,便产生共鸣。这时,可以说咏物联神形兼备了。
举例如下:
  瀑布(作者:无穷江月)
  未沸扬时原腆静,
  大跌落后转从容。
---这联写瀑布前后的水流。沸扬、跌落,是瀑布本身的特征,剪裁的角度不同而已;腆静,从容,分别指瀑布前后的水流状态。同时,读者在读这幅联时,可能会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经历中,看到人生中有短暂的沸扬,短暂的跌落,其余的,都平淡无奇。想到自己曾经腆静过,希望自己更从容些。还可能从平淡中获得某种满足感。
再举一例:
  雪(作者:怀抱昆仑)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纷乱、清白,是下雪过程的两个特征,从纷乱到清白,是下雪的必然过程。同时,读者在读这幅联时,可能会产生联想,想到社会发展由纷乱到清静的过程,或者个人感情,个人成长中从迷惘到觉悟的过程。
以上两个例子,由于事物的特征和人的主观想象发生重叠,因而产生共鸣,进而引发美感。
第二层意义,指事物的特征,虽不一定与社会、生命、情感的某种特征重叠,但或令人向往,让人觉得美好,高尚,陶冶情操,激发情怀,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或令人产生其他联想,包括讽刺,愤慨,悲伤等联想。
举例如下:
  海(作者:无穷江月)
  苍天俯就,
  倦日归依。
---海这联的着眼点放在作者视线的最远处,也就是海天交界处。
这样的起点,即使不直接写海的宽广,也已经包涵了海的宽广了。当然,作者并不仅仅想写海的宽广。联不直写海,而是选取了两个和海可以相提并论的物象:天和日。
天该比海更宽大了吧?可天还要俯就于海。日似乎主宰着天上的一切,可日走了一天,疲倦了,要休息的时候,来归依海。
总的来说,海这联通过天和日的行为,海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就突显出来了。人是赞扬包容性,羡慕亲和力的,这样的情怀在读联的时候被激发了。
二、网络咏物联
传统对联中已有虽然被归于其他类别但符合以上论述的对联,即本质上属于或接近于咏物联的对联。
例如:
  题阉猪业联(作者:朱元璋)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掉是非根。

  题理发店联(作者:石达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是了,关于传统对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并没有为咏物联专立一章,本人看过的一些联书也没有为咏物联专立一章。这和对联的传统功用是分不开的。
传统对联大多为实用而写,是要挂在某个特定地方的,即使朱元璋和石达开的行业联都是有地方挂的。
现在,我们要谈的,所说的咏物联,即通过描写事物而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联,被咏对象可以包罗万象,不需要立门面,不需要挂在哪个地方。
再一次举例,如下:
海(作者:无穷江月)
  苍天俯就,
  倦日归依。
---评:上面已经评论过这联。再引联友荣添所评:“写海之联多表其浩瀚博大,而于流畅中皆得形像、神似、气势三者并不多得。此联了了八字着重于宏观远景,不沾水、不写潮,上联‘苍天俯就’四字充份赋予大海浩然连天之势,皆得形像。下句转以倦日归依作结,气势毫不稍逊。又更以神赋‘博大’。读来感觉于此全联瞬止,而余意未息,可谓形像、神似而气势皆得之作。”
又例如:
    大瀑布(作者:无穷江月)
  未沸扬时原觍静,
  大跌落后转从容。
---评:上面也已经评论过这联,现在补充。古人写诗写联咏瀑布,多将视角对准瀑布本身,即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个角度。如果再从着个角度写,恐怕都要给李白诗压下,很难出彩。这联换了另一个角度,写瀑布前后的河水水流。
这个联,是作者参观位于美加交界的著名的尼亚瓜拉大瀑布。除了那汹涌澎湃的飞流,和那如雷灌耳的轰鸣,特意看了瀑布的上游和下游。
原来瀑布只是河流中的一段奇观。上游平静如潭,下游温文如池。在沸扬、跌落前后,是腆静和从容。这联气势起伏有度,大气平和。特别是下联“大跌落后转从容”,更容易使有了一定人生经历的人产生共鸣。
所以,写联的角度很重要。我们来看无穷江月另外一个作品,如下:
盆栽(作者:无穷江月)
  此生未舍参天梦,
  竟日谁知俯首情。
---评:盆栽在塑造观赏造型的同时,也让一棵树扭曲调教,使它失去了自然生长的机会。这联从这个角度切入,设身处地为树设想。它那参天梦无法实现,但始终没放弃,本来也该有大有做为的,无奈俯首处世,此恨谁知!参天与俯首的反差,道尽委曲。
是了,关于写联,我们经常会完一种看图写的娱乐方式,那么,看图就要找准切合点。
举例如下:
     看图:春花中老树(作者:无穷江月)
  劫梦几经,醒来不惯繁华事;
  壮心未已,老去犹擎半坠天。
---评: “先说立意,人见此图者,只道其景春花满眼,色彩斑斓;而此联却见他人忽视之见,想他人未曾之想,花于眼却尤空,色近心而不惑。
再说联句,上联,说春来不易,既来却不惯,看似人之常情,却语出惊人,别出心裁。
下联,承接上联心境进一步拓展,借树之躯暗喻自身凌云之志。
“整联气定神闲,品格超然。实为佳构!” 以上引联友一天一评。

三、联友咏物联欣赏
1、等待的铁树(作者:无穷江月)
  万紫千红皆不是,
  天荒地老只依然。
---评:这联设想铁树的等待。它所等待的应该是它的理想之物,非常独特、大不寻常,可不是万紫千红的花,值得它即使天荒地老也依然等下去。其实,不难看出联中自有寓意。当人们说“千年的铁树会开花”的时候,是在表达美好的愿望,也在表达最终实现愿望是多么不易。联从这个角度切入,联中所塑造的坚定不移的孤寂形象,让人肃然。
2、昨夜月圆(作者:怀抱昆仑)
  往后蚀成盈手痛,
  有时寂到彻肤寒。
---评:月圆,给人多少期盼,总是和美好的愿望连在一起。此联立意,反其意而用之,从月圆之后写起,月圆之后,开始慢慢月蚀了。如果月圆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那月蚀呢?古人曾希望捧一把月光“盈手”赠人。但在这联中,这一把渐渐消蚀的月光,却给自己带来了“盈手痛”,“ 彻肤寒”。此联立意新颖,切入角度独特,读后让人感叹不已。
3、桥(作者:无穷江月)
  才几步难明深浅事,
  未回头已是过来人。
---评:桥本给人提供了捷径,让人跨越本来难渡的溪河。有所得也有所失吧,短短一程,让人走过后有意犹未尽之感。这联道出那种未明就里就成了过来人的体验,恐怕许多人深有同感,而深感遗憾吧。
4、盆栽(作者:怀抱昆仑)
  生而须苟且,
  傲也是徒然。
---评:盆栽供人观赏,自身却受摧折,苟且,徒然,为盆栽的树惋惜不已。
5、雾(作者:无穷江月)
  入眼原非真混沌,
  向前或是大峥嵘。
---评: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混沌,但这联一开始就说它“原非真混沌”,令人耳目一新。下联顺理成章,点明其原因,或许在雾中不远的地方就有大景观(大峥嵘)。透过表象思考,没有想象力达到不了的地方,此联借雾给读者提供了这么个机会。
6、草(作者:怀抱昆仑)
  冰霜雨雪风尘垢,
  李赵张王你我他。
---评:上联“冰霜雨雪风尘垢”,各种艰辛,草都经历过了。下联“李赵张王你我他”,笔尖从无处横过来,让人无所适从。但细细一想,作者在写草时正想着人。草让人联想到碌碌风尘,芸芸众生。咋一想,与草何异?
7、蜡烛(作者:无穷江月)
  生死全凭一口气,
  黑白就靠这颗心。
---评:蜡烛本身其实很脆弱,一口气就能把它吹灭,它的明或灭,相当于生物的生或死,所以说“生死全凭一口气”。蜡烛的明灭,又决定了它周围是光明还是黑暗(黑白)。这联两句白话,颇得蜡烛神气,形象以外,另有涵义。
8、桥(作者:怀抱昆仑)
  吾体甘于足下面,
   此心鉴在水中央。
---评:桥多少来往人,上联“甘于足下面”一语,刻画出一种承载负重而无怨无悔的坚韧性格。下联“此心鉴在水中央”,则赋予它澄清透明的本性。“足下面”,“ 水中央”,处处切桥;再一读,分明又是人性呈现。
9、秋(作者:何妨且逍遥)
  天地之间,一口苍凉气;
  水云深处,千秋寂寞怀。
---评:苍凉、寂寞,是秋天萧瑟给人的感受,本来并无新意。但苍凉只剩一口气,寂寞笼罩千秋怀,将二者推至其极,却是本联出色之处。
10、云(作者:怀抱昆仑)
  黑白一任我,
  聚散两由之。
---评:取云之形,无非黑白、聚散;赋云以神,姿意任我、由之。联中可见性情潇洒疏狂。
11、云(作者:何妨且逍遥)
  怀亘古之浑气,
  借长天以纵形。
---评:浑气、纵形,切云之形;亘古、长天,姿意渲染。怀、借两字,赋予云以人性,引出作者胸怀,至此,则云已经有神了。神形合一,浑然一体。
12、拂晓(作者:怀抱昆仑)
  薄雾乍消归宿命,
  流光一瞬泄天机。
---评:黑夜退去,白日到来,拂晓是一天大转折的时刻。作者选取了薄雾和流光这两个反映拂晓转折的意象,加以发挥,描绘了一幅玄妙的图画。上联薄雾归宿命,有些消沉,下联流光泄天机,有带来无尽想象。整联先抑后扬,错落有致,构思奇妙。
13、水(作者:何妨且逍遥)
  我独净,何如天下净?
  不自拘,由是莫能拘。
---评:净洁而不受约束,这是在说水。从而引出天下皆净,志在其中;自身不拘,性在其中。由物而志而性,性情跃然纸上。
14、海(作者:怀抱昆仑) 
  持襟抱,千劫未变,
  任波澜,一泻重来。
---评:海,永远是海,海是不变的。海,又是波澜的海,不断涨落中。上联将海不变的特征推到极致,称之“千劫未变”,再联系到襟抱上,则是如此坚定恒持。下联进一步说,既然如此坚定恒持,何况“任波澜一泻重来”,一副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气定神闲的气概。
15、苦瓜(作者:清时有味)
  谁说年少无愁, 看它一脸皱纹, 十分清苦;
  莫笑老来扮俏, 怀此数颗红豆, 几许甘甜。
作者注:苦瓜青嫩时,沟沟壑壑,味道也比较苦;一旦变老,却成橙黄色,熟透时会绽开,状如花,露出里边鲜红籽儿,甚是好看,那红籽儿味甜。
---评:用“一脸皱纹”、“十分清苦”,描绘苦瓜,十分形象。正当读者感叹这惟妙惟肖时,作者已经笔锋一转, “数颗红豆”“几许甘甜” 写出另一种质地。透过苦瓜,塑造了一个甘守清苦,胸怀淡泊的形象。
16、风筝(作者:怀抱昆仑)
  诚无羽翼,
  别有云天。
---评:风筝是无羽翼,又别有云天。这种现象似乎违反常理,但看到风筝,有是明摆着的事。其中玄机,让人有无尽的想象余地。
17、西瓜(作者:清时有味)
  只道圆滑多好果,
  未防红处是绝途。
---评:西瓜有“圆滑”的外表,打开后见红。虽然“圆滑”与“红处”之对不太工,但用来形容西瓜,甚为妥贴。圆滑未必好果,红处即是绝途,充满警策意味。
18、石壁垂松(作者:怀抱昆仑)
  凌空傲世,
  得意忘形。
---评:“短短四言,既准确刻画了形象,且又凸现其精神。”(联友烟尘评语)
19、汤圆(作者:清时有味)
  磨磨蹭蹭,扭扭捏捏,从来是这般模样;
  粘粘糊糊,溜溜滑滑,千万别那样成熟。
---评:上下联八组重字,把汤圆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止。末了一句“千万别那样成熟”,一语双关,让人长思。
20、柴(作者:恐龙)
  昔同良木为邻,共青山寂寞,风雨中有节有骨;
  终是虚荣误我,恋俗世辉煌,红火后化灰化烟。
---评:柴的两种处境。先是在野,虽然寂寞,但有骨气。后入尘世,短暂辉煌,终化烟灰。虚焰误柴,虚荣误人。先扬后抑,托物言志,诚可引以为戒。
21、雪(作者:紫袖儿)
  占尽山河尤是客,
  化成烟雨不由身。
---评:“占尽山河”四字,自是一场大雪,覆盖大地,霸气突起。忽然笔调一转,一个客字,点出雪气势虽大,却是无根之物,寄居之物。下联延着这思路,雪化了,也身不自主。雪本来给人的联想是如何白,如何洁,而旷原上的雪又是如何气派恢宏。这联却开辟新角度,想人之未想,所谓新奇,此乃范例。其立意,足以让失意客嘘唏不已,或让雄心人三思而行。
22、盐(作者:恐龙)
  我解生活本如此,淡了没味,浓了没味;
  何怜命运太虚空,来亦无形,去亦无形。
---评:淡了没味,浓了没味,深得盐之味,也很有哲理味道。下联”来亦无形,去亦无形”,正合盐之特征;以 “何”字开头,转消极为豁达。这联寓生活体验领悟于厨房之物,虽是道盐,实是道理。
23、雪(作者:仄仄平平)
  占尽山河异乡客,
  化为春水自由身。
---评:这联由紫袖儿的《雪》联化来,反其意而用之。占着的就不是自己的,还受其累,化开了才能有自由身。这条思路,也挺新颖。
24、云(作者:仄仄平平)
  道是无根游四海,
  实则着意洗长天。
  评:上联“无根游四海”,给人一中轻浮的感觉,也切合云。下联笔调一转,点出“着意洗长天”的气概。“游四海”,“洗长天”,落笔大气。能洗长天的,数数也只有云了,白云一过,蓝天澄清。此联先抑后扬,赋予浮云一种全新的使命。 另外,此联还可以精简,前面二字不必要了。
25、茶(作者:三槐)
  凝木兰香、著瑶草色;
  醒千日醉、清众人浊。
---评:木兰、瑶草,已是色香奇异,然而上联不管如何形容,只言其形。下联醒醉,清浊,似乎在讲茶的功用。但醒千日醉  清众人浊,已经不是茶了。醒世清尘,为宏大寄托了,实为咏茶佳作。
26、海水(作者:落霞孤鹜)
  历尽沧桑,自然苦涩;
  包容日月,到底宽宏。
---评:历尽沧桑,包容日月,写它物,或许是夸张,但写海水,确实实在。将海水的苦涩与历尽沧桑巧妙地连在一起,联想自然。从包容日月,联想到宽宏,也顺理成章。整联时空交贯,海气磅礴。
27、鸽子(作者:海岳)
  飞散九天白浪,
  点活一座苍山。
---评:如联友不笨≠笨所评:“此联写得好美!试想水上白鸽纷飞,远观如浪花点点,一个‘散’字尤其形象。远处有山,山静而鸟飞,静者因动者而活,动者因静者而远,一个‘活’字,跳脱而出。”诚然,一个“活”字,活一山,也活一联。
28、昙花(作者:丢了闲山静水)
  着人青眼,
  衣我白裳。
---评:昙花一开,因其短暂,更引人注目,故“着人青眼”。然而它并无斑斓色彩,只以淡雅素身出现,实不指望招人惹眼。如联友林泉评语:“青眼、白裳,人赏之极、我淡之极,俱从此出”。
29、溪水(作者:落霞孤鹜)
  只平凡心,依山依石,弯曲皆随意;
  无铿锵调,或仄或平,吟哦总自如。
---评:这联写溪水那种随意自如的意态,溪水之外,隐约是为人之温和闲淡。
30、草(作者:草草大王)
  原上枯荣空寄梦,
  山中生长不知年。
---评:借草言梦之难寄,但是,若不计较枯荣,安于尘外,则可怡然自得。这联超然脱俗。
31、风(作者:看剑)
  古今些逝影,
  天地一飞痕。
---评:风是看不见的,但又是感得着的。正因为人们可以感到风的存在,有时似乎也就看见它的存在了,这种感觉可以叫做通感吧。这联写的就是视觉里的风,逝影、飞痕之说,让人若隐若现地看到了风。当然,这联并不是简单采用这种通感的写法。风在时间上是古今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处不在的,这样一来,一种看似虚无之物就显出了一种大气。

32、云(作者:飘萍浪子金锐)
  居群而傲,
  处乱不惊。
---评:云,往往成群出现,往往纷乱无序,所以这联写“群”写“ 乱”,正是云的特征。云,又高高在上,俯瞰人间,所以是傲;而且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并不慌乱,所以不惊。这联虽然高度抽象,却非常切云。当思路从云跳开,这联分明又是写人。写云,直取其髓;写人,直显其性!
33、看图:大瀑布(作者:班主任)
  负气而来,无人在此拦得住;
  飞身而下,何事于心想不开?
---评:这联将澎湃奔泻的大瀑布写成轻生儿,笔走偏锋得紧,想得出奇。如联友一散人所言:“这个漂亮,偏锋得紧”。
34、莲(作者:素月分辉)
  四君子里未含我,
  八百湖中常遇卿。
---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历来因其清高脱俗而受赞扬。上联“四君子里未含我”,一来就让莲抒发不平之气。不过,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下联顺势给莲开辟另一个天地:“八百湖中”。常遇春,这样一来,莲在作者的眼中就很有地位了。
35、盆景(作者:天石心)
  石重疑缩地,
  松小欲飞天。
---评:这联从正面写盆景,于小盆景,观大天地,性情自见。
36、盆景(作者:坡上草)
  小我无妨同日月,
  轻身一样好风光。
---评:这联从正面写盆景,从小模样,抒大胸怀。
37、落叶(作者:竹箫梅林)
  已知冷暖风凉事,
  何苦周旋花样身。
---评:叶落了,代表着某种终结,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故有“冷暖风凉事”之说。而落叶,还要在即将终结的时候,做出最后一个表演,“周旋花样身”,真把落叶写出风姿来了。作者有替落叶不平之意,秋叶拿自己生命最后的色彩,予人欣赏,现在落下来,还要亮出漂亮的动作,让人欣赏。欣赏之余,于心不忍。
38、水(作者:闹红一舸)
  于山净气,
  入世涤尘。
---评:这联写的水,不是自洁之水,而是净他之水。出世入世,不啻水矣!
39、蚕(作者:开胃有黄瓜)
  苦苦纠缠,当年着相;
  轻轻一放,此日破空。
---评:用“苦苦纠缠”形容结茧,再用“轻轻一放”(个人偏向将“放”字换成“点”)形容破茧,蚕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哲化的诠释。而“当年着相”,“此日破空”,禅味自见。
40、树(作者:新绿染罗裙)
  守望一生,把静默无语站成风景;
  轮回四季,用开落有时诠释永恒。
---评:上联的的“守望”“ 无语”“ 风景”,很切树。守望一生,坚持不懈,在作者眼中是一种美,所以成了风景。下联写树在四季中“开落有时”,四季变化,虽是轮回,却是必然,所以成了永恒。是树诠释了永恒。准确把握树的特征,同时赋予一种隽永的风韵。联友陆天泓评此联为“诗化的哲思”,然太新颖。
41、笔(云斋主人:牛一云起)
  尔长存瘦管空心,却如我一般情性;
  我也有清风傲骨,笑输尔肆意挥扬。
---评:一边将笔比我,一边将我比笔。虚怀随意,傲啸张扬,物我难分,从中可见作者性情。
42、镜子(作者:三少爷的微笑)
  长恨身归无处觅,
  不知影入此中来。
---评:白居易有关于桃花的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联将白诗稍改一下,化出题意,成了咏镜子联。正如白居易看到山寺桃花而找到春的心情,镜子似乎让人从迷失中找到了自我。但是,上者偷意,中者偷师,下者偷句,底蕴立现。
43、鼠(作者:牛一云起)
  切齿尊前休笑我,
  钻营自愧不如人。
---评:联以“切齿”起,仿鼠口气,戏谑中充满讽刺。如作者注:咱是喜欢背后磨牙,暗里钻营,可自愧不如人类精研此道。
44、雨(牛一轩辕)
       不意染成萱草翠
       无端滴到落花哭
---评:有韵味,蕴籍,神形兼备。(联友白衣孤鸿评语)
45、雨(作者:耕色)
  点播山色,
  合奏水声。
---评:点播、合奏,雨把山水调动得有声有色,生气灵动。
45、雨(作者:耕色)
  点播山色,
  合奏水声。
---评:点播、合奏,雨把山水调动得有声有色,生气灵动。
47、柳(作者:羲崖灵药)
  多少年过去,我守着阳关,看你离开的方向。
  东西客走来,谁停下脚步,折些伤痛的情怀。
---评:自从唐人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人们心中就就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惜别之地。联写阳关的柳,多少年过去,守着阳关,一直看着离开的方向,其情何依依。行人倒是来过,但行色匆匆,似乎谁都没停下来注意它,更不用说分但它的守望情了。本来折柳送别,是自古以来的风俗。如果有人来折柳,说明又有一番离别,会触动它伤痛的情怀。但是,看来连这种伤痛也无人顾及,故其痛更甚。
48、峰(作者:悔庐老人)
  不曾真隐,
  于是大孤。
---评:山峰若隐在云雾中,则人不知其真面目。一旦露面于世人了,则无物可与匹敌,所以感觉是大孤。这联突出了山峰卓立不群的形象。关于孤与隐的关系,真隐,或许不孤;不隐,于是大孤。联外之意,颇有哲理意味。
49、花(作者:羲崖灵药)
  空生一段尘缘,寂到开,开到寂;
  本是三千幻象,人观我,我观人。
---评:花本来是美丽的,可是这联却赋予它寂然的个性。上联说花的美丽,无非是一段尘缘,是空生的尘缘。所以让人见到花开,只是以寂始,以寂终。下联进一步说花本身以及花外,都属于三千幻象,在幻象中,就无所谓人观花或花观人。全联禅味颇重。
50、山(作者:游移)
  石也罢,土也罢,成岭成峰皆岁月;
  雄者兮,秀者兮,经风经雨倍孤独。
---评:沧桑孤寂,得山之性。
51、月(作者:羲崖灵药)
  今夕是何年,应知此夜非昨夜;
     婵娟连万里,莫问他乡与故乡。
---评:这是借月怀乡之作。今夕是何年?一问就看出离乡已久,已经明白时已异,地亦非。婵娟连万里,指月照着远隔万里他乡和故乡,月虽同,人自隔,感叹良多。
52、厕(作者:笑笑子)
  到此行得方便事,
  关门放下公私心。
---评:到厕所行方便事,倒是大白话。下联“放下公私心”,便将厕所这平常的去处,写出品味来了。
53、风(作者:羲崖灵药)
  回首百年身,总有尘烟吹不散;
  远行千里路,纵多晴雨了无痕。
---评:这联赋予风苍老的身躯(百年身),和丰富的经历(千里路),但是到头来,它只是见证者,尘烟它吹不散,晴雨中它了无痕迹。其重意味,耐人琢咀嚼。

太高雅的东西累人,不如雅俗共赏的给人以一时之乐。
一、咏物联的神与形
咏物联是通过描写事物而寄托思想感情的一种对联类别。咏物联有两大要素。
第一、是被咏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如雪之清白,月之高洁,山之坚韧,海之宽大。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可称为形。
第二、是赋予事物的主观想象,包括由事物引起的情感和联想,如为人之清白、高洁,意志之坚韧,心胸之宽大。赋予事物的主观想象,可称为神。
称为形和神,这种主观想象有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指事物的特征,符合人从自身的经历中抽象出来的称为形和神。即关于社会、生命、情感的某种特征,两者有相同之处,或重叠之处。有了重叠,便产生共鸣。这时,可以说咏物联神形兼备了。
举例如下:
  瀑布(作者:无穷江月)
  未沸扬时原腆静,
  大跌落后转从容。
---这联写瀑布前后的水流。沸扬、跌落,是瀑布本身的特征,剪裁的角度不同而已;腆静,从容,分别指瀑布前后的水流状态。同时,读者在读这幅联时,可能会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经历中,看到人生中有短暂的沸扬,短暂的跌落,其余的,都平淡无奇。想到自己曾经腆静过,希望自己更从容些。还可能从平淡中获得某种满足感。
再举一例:
  雪(作者:怀抱昆仑)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纷乱、清白,是下雪过程的两个特征,从纷乱到清白,是下雪的必然过程。同时,读者在读这幅联时,可能会产生联想,想到社会发展由纷乱到清静的过程,或者个人感情,个人成长中从迷惘到觉悟的过程。
以上两个例子,由于事物的特征和人的主观想象发生重叠,因而产生共鸣,进而引发美感。
第二层意义,指事物的特征,虽不一定与社会、生命、情感的某种特征重叠,但或令人向往,让人觉得美好,高尚,陶冶情操,激发情怀,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或令人产生其他联想,包括讽刺,愤慨,悲伤等联想。
举例如下:
  海(作者:无穷江月)
  苍天俯就,
  倦日归依。
---海这联的着眼点放在作者视线的最远处,也就是海天交界处。
这样的起点,即使不直接写海的宽广,也已经包涵了海的宽广了。当然,作者并不仅仅想写海的宽广。联不直写海,而是选取了两个和海可以相提并论的物象:天和日。
天该比海更宽大了吧?可天还要俯就于海。日似乎主宰着天上的一切,可日走了一天,疲倦了,要休息的时候,来归依海。
总的来说,海这联通过天和日的行为,海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就突显出来了。人是赞扬包容性,羡慕亲和力的,这样的情怀在读联的时候被激发了。
二、网络咏物联
传统对联中已有虽然被归于其他类别但符合以上论述的对联,即本质上属于或接近于咏物联的对联。
例如:
  题阉猪业联(作者:朱元璋)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掉是非根。

  题理发店联(作者:石达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是了,关于传统对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并没有为咏物联专立一章,本人看过的一些联书也没有为咏物联专立一章。这和对联的传统功用是分不开的。
传统对联大多为实用而写,是要挂在某个特定地方的,即使朱元璋和石达开的行业联都是有地方挂的。
现在,我们要谈的,所说的咏物联,即通过描写事物而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联,被咏对象可以包罗万象,不需要立门面,不需要挂在哪个地方。
再一次举例,如下:
海(作者:无穷江月)
  苍天俯就,
  倦日归依。
---评:上面已经评论过这联。再引联友荣添所评:“写海之联多表其浩瀚博大,而于流畅中皆得形像、神似、气势三者并不多得。此联了了八字着重于宏观远景,不沾水、不写潮,上联‘苍天俯就’四字充份赋予大海浩然连天之势,皆得形像。下句转以倦日归依作结,气势毫不稍逊。又更以神赋‘博大’。读来感觉于此全联瞬止,而余意未息,可谓形像、神似而气势皆得之作。”
又例如:
    大瀑布(作者:无穷江月)
  未沸扬时原觍静,
  大跌落后转从容。
---评:上面也已经评论过这联,现在补充。古人写诗写联咏瀑布,多将视角对准瀑布本身,即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个角度。如果再从着个角度写,恐怕都要给李白诗压下,很难出彩。这联换了另一个角度,写瀑布前后的河水水流。
这个联,是作者参观位于美加交界的著名的尼亚瓜拉大瀑布。除了那汹涌澎湃的飞流,和那如雷灌耳的轰鸣,特意看了瀑布的上游和下游。
原来瀑布只是河流中的一段奇观。上游平静如潭,下游温文如池。在沸扬、跌落前后,是腆静和从容。这联气势起伏有度,大气平和。特别是下联“大跌落后转从容”,更容易使有了一定人生经历的人产生共鸣。
所以,写联的角度很重要。我们来看无穷江月另外一个作品,如下:
盆栽(作者:无穷江月)
  此生未舍参天梦,
  竟日谁知俯首情。
---评:盆栽在塑造观赏造型的同时,也让一棵树扭曲调教,使它失去了自然生长的机会。这联从这个角度切入,设身处地为树设想。它那参天梦无法实现,但始终没放弃,本来也该有大有做为的,无奈俯首处世,此恨谁知!参天与俯首的反差,道尽委曲。
是了,关于写联,我们经常会完一种看图写的娱乐方式,那么,看图就要找准切合点。
举例如下:
     看图:春花中老树(作者:无穷江月)
  劫梦几经,醒来不惯繁华事;
  壮心未已,老去犹擎半坠天。
---评: “先说立意,人见此图者,只道其景春花满眼,色彩斑斓;而此联却见他人忽视之见,想他人未曾之想,花于眼却尤空,色近心而不惑。
再说联句,上联,说春来不易,既来却不惯,看似人之常情,却语出惊人,别出心裁。
下联,承接上联心境进一步拓展,借树之躯暗喻自身凌云之志。
“整联气定神闲,品格超然。实为佳构!” 以上引联友一天一评。

三、联友咏物联欣赏
1、等待的铁树(作者:无穷江月)
  万紫千红皆不是,
  天荒地老只依然。
---评:这联设想铁树的等待。它所等待的应该是它的理想之物,非常独特、大不寻常,可不是万紫千红的花,值得它即使天荒地老也依然等下去。其实,不难看出联中自有寓意。当人们说“千年的铁树会开花”的时候,是在表达美好的愿望,也在表达最终实现愿望是多么不易。联从这个角度切入,联中所塑造的坚定不移的孤寂形象,让人肃然。
2、昨夜月圆(作者:怀抱昆仑)
  往后蚀成盈手痛,
  有时寂到彻肤寒。
---评:月圆,给人多少期盼,总是和美好的愿望连在一起。此联立意,反其意而用之,从月圆之后写起,月圆之后,开始慢慢月蚀了。如果月圆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那月蚀呢?古人曾希望捧一把月光“盈手”赠人。但在这联中,这一把渐渐消蚀的月光,却给自己带来了“盈手痛”,“ 彻肤寒”。此联立意新颖,切入角度独特,读后让人感叹不已。
3、桥(作者:无穷江月)
  才几步难明深浅事,
  未回头已是过来人。
---评:桥本给人提供了捷径,让人跨越本来难渡的溪河。有所得也有所失吧,短短一程,让人走过后有意犹未尽之感。这联道出那种未明就里就成了过来人的体验,恐怕许多人深有同感,而深感遗憾吧。
4、盆栽(作者:怀抱昆仑)
  生而须苟且,
  傲也是徒然。
---评:盆栽供人观赏,自身却受摧折,苟且,徒然,为盆栽的树惋惜不已。
5、雾(作者:无穷江月)
  入眼原非真混沌,
  向前或是大峥嵘。
---评: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混沌,但这联一开始就说它“原非真混沌”,令人耳目一新。下联顺理成章,点明其原因,或许在雾中不远的地方就有大景观(大峥嵘)。透过表象思考,没有想象力达到不了的地方,此联借雾给读者提供了这么个机会。
6、草(作者:怀抱昆仑)
  冰霜雨雪风尘垢,
  李赵张王你我他。
---评:上联“冰霜雨雪风尘垢”,各种艰辛,草都经历过了。下联“李赵张王你我他”,笔尖从无处横过来,让人无所适从。但细细一想,作者在写草时正想着人。草让人联想到碌碌风尘,芸芸众生。咋一想,与草何异?
7、蜡烛(作者:无穷江月)
  生死全凭一口气,
  黑白就靠这颗心。
---评:蜡烛本身其实很脆弱,一口气就能把它吹灭,它的明或灭,相当于生物的生或死,所以说“生死全凭一口气”。蜡烛的明灭,又决定了它周围是光明还是黑暗(黑白)。这联两句白话,颇得蜡烛神气,形象以外,另有涵义。
8、桥(作者:怀抱昆仑)
  吾体甘于足下面,
   此心鉴在水中央。
---评:桥多少来往人,上联“甘于足下面”一语,刻画出一种承载负重而无怨无悔的坚韧性格。下联“此心鉴在水中央”,则赋予它澄清透明的本性。“足下面”,“ 水中央”,处处切桥;再一读,分明又是人性呈现。
9、秋(作者:何妨且逍遥)
  天地之间,一口苍凉气;
  水云深处,千秋寂寞怀。
---评:苍凉、寂寞,是秋天萧瑟给人的感受,本来并无新意。但苍凉只剩一口气,寂寞笼罩千秋怀,将二者推至其极,却是本联出色之处。
10、云(作者:怀抱昆仑)
  黑白一任我,
  聚散两由之。
---评:取云之形,无非黑白、聚散;赋云以神,姿意任我、由之。联中可见性情潇洒疏狂。
11、云(作者:何妨且逍遥)
  怀亘古之浑气,
  借长天以纵形。
---评:浑气、纵形,切云之形;亘古、长天,姿意渲染。怀、借两字,赋予云以人性,引出作者胸怀,至此,则云已经有神了。神形合一,浑然一体。
12、拂晓(作者:怀抱昆仑)
  薄雾乍消归宿命,
  流光一瞬泄天机。
---评:黑夜退去,白日到来,拂晓是一天大转折的时刻。作者选取了薄雾和流光这两个反映拂晓转折的意象,加以发挥,描绘了一幅玄妙的图画。上联薄雾归宿命,有些消沉,下联流光泄天机,有带来无尽想象。整联先抑后扬,错落有致,构思奇妙。
13、水(作者:何妨且逍遥)
  我独净,何如天下净?
  不自拘,由是莫能拘。
---评:净洁而不受约束,这是在说水。从而引出天下皆净,志在其中;自身不拘,性在其中。由物而志而性,性情跃然纸上。
14、海(作者:怀抱昆仑) 
  持襟抱,千劫未变,
  任波澜,一泻重来。
---评:海,永远是海,海是不变的。海,又是波澜的海,不断涨落中。上联将海不变的特征推到极致,称之“千劫未变”,再联系到襟抱上,则是如此坚定恒持。下联进一步说,既然如此坚定恒持,何况“任波澜一泻重来”,一副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气定神闲的气概。
15、苦瓜(作者:清时有味)
  谁说年少无愁, 看它一脸皱纹, 十分清苦;
  莫笑老来扮俏, 怀此数颗红豆, 几许甘甜。
作者注:苦瓜青嫩时,沟沟壑壑,味道也比较苦;一旦变老,却成橙黄色,熟透时会绽开,状如花,露出里边鲜红籽儿,甚是好看,那红籽儿味甜。
---评:用“一脸皱纹”、“十分清苦”,描绘苦瓜,十分形象。正当读者感叹这惟妙惟肖时,作者已经笔锋一转, “数颗红豆”“几许甘甜” 写出另一种质地。透过苦瓜,塑造了一个甘守清苦,胸怀淡泊的形象。
16、风筝(作者:怀抱昆仑)
  诚无羽翼,
  别有云天。
---评:风筝是无羽翼,又别有云天。这种现象似乎违反常理,但看到风筝,有是明摆着的事。其中玄机,让人有无尽的想象余地。
17、西瓜(作者:清时有味)
  只道圆滑多好果,
  未防红处是绝途。
---评:西瓜有“圆滑”的外表,打开后见红。虽然“圆滑”与“红处”之对不太工,但用来形容西瓜,甚为妥贴。圆滑未必好果,红处即是绝途,充满警策意味。
18、石壁垂松(作者:怀抱昆仑)
  凌空傲世,
  得意忘形。
---评:“短短四言,既准确刻画了形象,且又凸现其精神。”(联友烟尘评语)
19、汤圆(作者:清时有味)
  磨磨蹭蹭,扭扭捏捏,从来是这般模样;
  粘粘糊糊,溜溜滑滑,千万别那样成熟。
---评:上下联八组重字,把汤圆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止。末了一句“千万别那样成熟”,一语双关,让人长思。
20、柴(作者:恐龙)
  昔同良木为邻,共青山寂寞,风雨中有节有骨;
  终是虚荣误我,恋俗世辉煌,红火后化灰化烟。
---评:柴的两种处境。先是在野,虽然寂寞,但有骨气。后入尘世,短暂辉煌,终化烟灰。虚焰误柴,虚荣误人。先扬后抑,托物言志,诚可引以为戒。
21、雪(作者:紫袖儿)
  占尽山河尤是客,
  化成烟雨不由身。
---评:“占尽山河”四字,自是一场大雪,覆盖大地,霸气突起。忽然笔调一转,一个客字,点出雪气势虽大,却是无根之物,寄居之物。下联延着这思路,雪化了,也身不自主。雪本来给人的联想是如何白,如何洁,而旷原上的雪又是如何气派恢宏。这联却开辟新角度,想人之未想,所谓新奇,此乃范例。其立意,足以让失意客嘘唏不已,或让雄心人三思而行。
22、盐(作者:恐龙)
  我解生活本如此,淡了没味,浓了没味;
  何怜命运太虚空,来亦无形,去亦无形。
---评:淡了没味,浓了没味,深得盐之味,也很有哲理味道。下联”来亦无形,去亦无形”,正合盐之特征;以 “何”字开头,转消极为豁达。这联寓生活体验领悟于厨房之物,虽是道盐,实是道理。
23、雪(作者:仄仄平平)
  占尽山河异乡客,
  化为春水自由身。
---评:这联由紫袖儿的《雪》联化来,反其意而用之。占着的就不是自己的,还受其累,化开了才能有自由身。这条思路,也挺新颖。
24、云(作者:仄仄平平)
  道是无根游四海,
  实则着意洗长天。
  评:上联“无根游四海”,给人一中轻浮的感觉,也切合云。下联笔调一转,点出“着意洗长天”的气概。“游四海”,“洗长天”,落笔大气。能洗长天的,数数也只有云了,白云一过,蓝天澄清。此联先抑后扬,赋予浮云一种全新的使命。 另外,此联还可以精简,前面二字不必要了。
25、茶(作者:三槐)
  凝木兰香、著瑶草色;
  醒千日醉、清众人浊。
---评:木兰、瑶草,已是色香奇异,然而上联不管如何形容,只言其形。下联醒醉,清浊,似乎在讲茶的功用。但醒千日醉  清众人浊,已经不是茶了。醒世清尘,为宏大寄托了,实为咏茶佳作。
26、海水(作者:落霞孤鹜)
  历尽沧桑,自然苦涩;
  包容日月,到底宽宏。
---评:历尽沧桑,包容日月,写它物,或许是夸张,但写海水,确实实在。将海水的苦涩与历尽沧桑巧妙地连在一起,联想自然。从包容日月,联想到宽宏,也顺理成章。整联时空交贯,海气磅礴。
27、鸽子(作者:海岳)
  飞散九天白浪,
  点活一座苍山。
---评:如联友不笨≠笨所评:“此联写得好美!试想水上白鸽纷飞,远观如浪花点点,一个‘散’字尤其形象。远处有山,山静而鸟飞,静者因动者而活,动者因静者而远,一个‘活’字,跳脱而出。”诚然,一个“活”字,活一山,也活一联。
28、昙花(作者:丢了闲山静水)
  着人青眼,
  衣我白裳。
---评:昙花一开,因其短暂,更引人注目,故“着人青眼”。然而它并无斑斓色彩,只以淡雅素身出现,实不指望招人惹眼。如联友林泉评语:“青眼、白裳,人赏之极、我淡之极,俱从此出”。
29、溪水(作者:落霞孤鹜)
  只平凡心,依山依石,弯曲皆随意;
  无铿锵调,或仄或平,吟哦总自如。
---评:这联写溪水那种随意自如的意态,溪水之外,隐约是为人之温和闲淡。
30、草(作者:草草大王)
  原上枯荣空寄梦,
  山中生长不知年。
---评:借草言梦之难寄,但是,若不计较枯荣,安于尘外,则可怡然自得。这联超然脱俗。
31、风(作者:看剑)
  古今些逝影,
  天地一飞痕。
---评:风是看不见的,但又是感得着的。正因为人们可以感到风的存在,有时似乎也就看见它的存在了,这种感觉可以叫做通感吧。这联写的就是视觉里的风,逝影、飞痕之说,让人若隐若现地看到了风。当然,这联并不是简单采用这种通感的写法。风在时间上是古今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处不在的,这样一来,一种看似虚无之物就显出了一种大气。

32、云(作者:飘萍浪子金锐)
  居群而傲,
  处乱不惊。
---评:云,往往成群出现,往往纷乱无序,所以这联写“群”写“ 乱”,正是云的特征。云,又高高在上,俯瞰人间,所以是傲;而且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并不慌乱,所以不惊。这联虽然高度抽象,却非常切云。当思路从云跳开,这联分明又是写人。写云,直取其髓;写人,直显其性!
33、看图:大瀑布(作者:班主任)
  负气而来,无人在此拦得住;
  飞身而下,何事于心想不开?
---评:这联将澎湃奔泻的大瀑布写成轻生儿,笔走偏锋得紧,想得出奇。如联友一散人所言:“这个漂亮,偏锋得紧”。
34、莲(作者:素月分辉)
  四君子里未含我,
  八百湖中常遇卿。
---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历来因其清高脱俗而受赞扬。上联“四君子里未含我”,一来就让莲抒发不平之气。不过,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下联顺势给莲开辟另一个天地:“八百湖中”。常遇春,这样一来,莲在作者的眼中就很有地位了。
35、盆景(作者:天石心)
  石重疑缩地,
  松小欲飞天。
---评:这联从正面写盆景,于小盆景,观大天地,性情自见。
36、盆景(作者:坡上草)
  小我无妨同日月,
  轻身一样好风光。
---评:这联从正面写盆景,从小模样,抒大胸怀。
37、落叶(作者:竹箫梅林)
  已知冷暖风凉事,
  何苦周旋花样身。
---评:叶落了,代表着某种终结,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故有“冷暖风凉事”之说。而落叶,还要在即将终结的时候,做出最后一个表演,“周旋花样身”,真把落叶写出风姿来了。作者有替落叶不平之意,秋叶拿自己生命最后的色彩,予人欣赏,现在落下来,还要亮出漂亮的动作,让人欣赏。欣赏之余,于心不忍。
38、水(作者:闹红一舸)
  于山净气,
  入世涤尘。
---评:这联写的水,不是自洁之水,而是净他之水。出世入世,不啻水矣!
39、蚕(作者:开胃有黄瓜)
  苦苦纠缠,当年着相;
  轻轻一放,此日破空。
---评:用“苦苦纠缠”形容结茧,再用“轻轻一放”(个人偏向将“放”字换成“点”)形容破茧,蚕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哲化的诠释。而“当年着相”,“此日破空”,禅味自见。
40、树(作者:新绿染罗裙)
  守望一生,把静默无语站成风景;
  轮回四季,用开落有时诠释永恒。
---评:上联的的“守望”“ 无语”“ 风景”,很切树。守望一生,坚持不懈,在作者眼中是一种美,所以成了风景。下联写树在四季中“开落有时”,四季变化,虽是轮回,却是必然,所以成了永恒。是树诠释了永恒。准确把握树的特征,同时赋予一种隽永的风韵。联友陆天泓评此联为“诗化的哲思”,然太新颖。
41、笔(云斋主人:牛一云起)
  尔长存瘦管空心,却如我一般情性;
  我也有清风傲骨,笑输尔肆意挥扬。
---评:一边将笔比我,一边将我比笔。虚怀随意,傲啸张扬,物我难分,从中可见作者性情。
42、镜子(作者:三少爷的微笑)
  长恨身归无处觅,
  不知影入此中来。
---评:白居易有关于桃花的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联将白诗稍改一下,化出题意,成了咏镜子联。正如白居易看到山寺桃花而找到春的心情,镜子似乎让人从迷失中找到了自我。但是,上者偷意,中者偷师,下者偷句,底蕴立现。
43、鼠(作者:牛一云起)
  切齿尊前休笑我,
  钻营自愧不如人。
---评:联以“切齿”起,仿鼠口气,戏谑中充满讽刺。如作者注:咱是喜欢背后磨牙,暗里钻营,可自愧不如人类精研此道。
44、雨(牛一轩辕)
       不意染成萱草翠
       无端滴到落花哭
---评:有韵味,蕴籍,神形兼备。(联友白衣孤鸿评语)
45、雨(作者:耕色)
  点播山色,
  合奏水声。
---评:点播、合奏,雨把山水调动得有声有色,生气灵动。
45、雨(作者:耕色)
  点播山色,
  合奏水声。
---评:点播、合奏,雨把山水调动得有声有色,生气灵动。
47、柳(作者:羲崖灵药)
  多少年过去,我守着阳关,看你离开的方向。
  东西客走来,谁停下脚步,折些伤痛的情怀。
---评:自从唐人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人们心中就就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惜别之地。联写阳关的柳,多少年过去,守着阳关,一直看着离开的方向,其情何依依。行人倒是来过,但行色匆匆,似乎谁都没停下来注意它,更不用说分但它的守望情了。本来折柳送别,是自古以来的风俗。如果有人来折柳,说明又有一番离别,会触动它伤痛的情怀。但是,看来连这种伤痛也无人顾及,故其痛更甚。
48、峰(作者:悔庐老人)
  不曾真隐,
  于是大孤。
---评:山峰若隐在云雾中,则人不知其真面目。一旦露面于世人了,则无物可与匹敌,所以感觉是大孤。这联突出了山峰卓立不群的形象。关于孤与隐的关系,真隐,或许不孤;不隐,于是大孤。联外之意,颇有哲理意味。
49、花(作者:羲崖灵药)
  空生一段尘缘,寂到开,开到寂;
  本是三千幻象,人观我,我观人。
---评:花本来是美丽的,可是这联却赋予它寂然的个性。上联说花的美丽,无非是一段尘缘,是空生的尘缘。所以让人见到花开,只是以寂始,以寂终。下联进一步说花本身以及花外,都属于三千幻象,在幻象中,就无所谓人观花或花观人。全联禅味颇重。
50、山(作者:游移)
  石也罢,土也罢,成岭成峰皆岁月;
  雄者兮,秀者兮,经风经雨倍孤独。
---评:沧桑孤寂,得山之性。
51、月(作者:羲崖灵药)
  今夕是何年,应知此夜非昨夜;
     婵娟连万里,莫问他乡与故乡。
---评:这是借月怀乡之作。今夕是何年?一问就看出离乡已久,已经明白时已异,地亦非。婵娟连万里,指月照着远隔万里他乡和故乡,月虽同,人自隔,感叹良多。
52、厕(作者:笑笑子)
  到此行得方便事,
  关门放下公私心。
---评:到厕所行方便事,倒是大白话。下联“放下公私心”,便将厕所这平常的去处,写出品味来了。
53、风(作者:羲崖灵药)
  回首百年身,总有尘烟吹不散;
  远行千里路,纵多晴雨了无痕。
---评:这联赋予风苍老的身躯(百年身),和丰富的经历(千里路),但是到头来,它只是见证者,尘烟它吹不散,晴雨中它了无痕迹。其重意味,耐人琢咀嚼。
54、气象站(作者:试剑)
  天上风云常放眼,
  人间冷暖早关心。
---评:切气象站,而且超出气象站。“人间冷暖早关心”,别具情怀。
55、气象站(作者:雪灵犀)
  物外春秋何必问,
  人间风雨等闲看。
---评:气象是人人皆见的自然之象,但很多人并不深究。只有气象站,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气象。见识多了,就有了气度,有了大度,显得从容不迫。
56、琴弦(作者:凝若雪)
  且自冰心暗隐,任往日尘嚣,归于寂落;
  倩谁玉指轻弹,将一弦清冷,化作温柔。
---评:一种近乎绝望的等待,形离得虽近,意却难遂。就在甘于落寞之时,仍怀一丝期望,低回婉转。
57、柳(作者:林泉)
  每与江风伴,去且依依、守更依依,七分缱绻三分泪;
  曾经燕子裁,章台袅袅、灞桥袅袅,一样缠绵别样诗。
---评:眼前景衬古典景,如联中所言,极言柳之缱绻缠绵。
58、兰(作者:上官大人)
  知君岁月蹉跎,富贵清贫,一去无由皆淡漠;
  笑我溪山独守,风前雨后,来生共对再凝香。
---评:联中情淡而痴,“来生共对再凝香”结句,令人玩味。如联友然也所言;“执着如此,夫复何求。”
59、雾(作者:丢了闲山静水)
  莫道其间无出路,
  应知刹那大光明。
---评,雾中可见人的见识。保持乐观的心态,心怀光明的希望。题雾,实言雾外,让人眼前一亮。
60、沙(作者:小雨)
  千万次冲刷,只留下这温柔絮语,
  偶然间掬起,偏遗失些零落情思。
---评:海滩上的沙,是冲不走的,沙里藏了哪些东西,又不容易辨认,好像零落遗失了。人的思绪,有时何尝不如此。此联有沙之韵,有人之情。
61、垃圾桶(作者:不笨≠笨 )
  人皆洁身自好,
  我独垢面何妨?
---评:在世人洁身自好的时候,垃圾桶承担起藏污纳垢的任务,品格自高。想起一句电影中警察的名言:这是份肮脏活,但总得有人干。
上面这些,总的看来,咏物联一般并不表明作者确切的主观意图,或者作者并没有确切的寓意寄托,而读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当时的心态来理解联,得出和作者或相同、或类似,或完全不同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讲,咏物联又是保持某种不定性的载体。
就我个人领悟来说,感觉是咏物联属于比较确切的主观作联。
最后,说一下,翻了旧帖子,再次品味了多年之前混论坛时候的情怀,再读众联友的文字,于是,思念更甚,真是于无声处起惊雷,所以,用最后一首联来当自己的感谢之音,如下:
雷(作者:一剑小楼春)
  寂然有怒,
  感动无名。
---评:雷之动静,若大感情,非常情可比。当如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