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藏腑阐微篇与癌症的针灸疗法

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藏止五乎?腑止六乎?岐伯曰:藏六腑七也。

雷公曰:藏六何以名五也?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藏。胞胎非五行之正也,虽藏不以藏名之。

雷公曰:胞胎何以非五藏之正也?岐伯曰:心火也,肝木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一藏各属一行。胞胎处水火之歧;非正也,故不可称六藏也。

雷公曰:肾中有火,亦水火之歧也,何肾称藏乎?岐伯曰:肾中之火,先天火也,居两肾中,而肾专司水也。胞胎上系心、下连肾,往来心肾,接续于水火之际,可名为火,亦可名为水,非水火之正也。

雷公曰:然则胞胎何以为藏乎?岐伯曰:胞胎处水火之两歧,心肾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达上下,宁独妇人有之,男子未尝无也。吾因其两歧,置于五藏之外,非胞胎之不为藏也。

雷公曰:男女各有之,亦有异乎?岐伯曰:系同,而口异也。男女无此系,则水火不交,受病同也。女系无口,则不能受妊,是胞胎者,生生之机,属阴而藏于阳,非藏而何。

雷公曰:胞胎之口又何以异?岐伯曰:胞胎之系,上出于心之膜膈,下连两肾,此男女之同也。惟女下大而上细,上无口而下有口,故能纳精以受妊。

雷公曰:腑七而名六何也?岐伯曰:大小肠、膀胱、胆、胃、三焦、包络,此七腑也。遗包络不称腑者,尊帝耳。

雷公曰:包络可遗乎?岐伯曰:不可遗也。包络,为脾胃之母,土非火不生。五藏六腑之气,咸仰于心君,心火无为,必藉包络有为,往来宣布胃气,能入脾气,能出各藏腑之气,始能变化也。

雷公曰:包络既为一腑奈何尊帝遗之,尊心为君火,称包络为相火可乎?岐伯曰:咸以为则,请登之《外经》。

陈远公曰:藏六而言五者,言藏之正也。腑七而言六者,言腑之偏也。举五而略六,非不知胞胎也;举六而略七,非不知包络也。有雷公之问,而胞胎、包络,昭于古今矣。

癌症的针灸疗法

(一)针灸疗法抗癌的特点和优势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特有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世界医学中的灿烂瑰宝,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作为一种外治方法,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腑穴、经络来激发人体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以调节脏腑功能活动,调节气血盛衰,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作为人体生命机能的综合调控系统,在针灸治疗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针灸是目前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肿瘤的防治研究中运用针灸疗法所取得的显著疗效,引起了人们特别是科学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运用针灸治疗肿瘤及其类似病证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就有针灸治疗肿瘤病的记载。如《灵枢·九针论》中即有“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甬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癌病竭”。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中,也记述用针灸方法治疗某些与肿瘤或癌症相类似的病证。如:“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即刺上脘穴),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即刺下脘穴)。”所论病证,具有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退的特点,与食管和贲门部的癌肿极相类似。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还列有好几个用针灸治愈类似肿瘤病证的医案。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针灸与药物治疗肿瘤各有特点,药物可“消坚磨石”,但“坚顽之积聚”,在“肠胃之处.募原之间,非药物所能淬及”。因此,“宜薄贴以攻其外,针法以攻其内,艾灸以消散固结”。可以“佐药物之所不适”。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肿瘤的优势,一目了然,清晰可知。

现代抗肿瘤治疗中,针灸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法,其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近20多年来,针灸疗法,无论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方面,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疗、化疗副反应方面,抑或是在根治肿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且,针灸疗法立足于整体功能的调节,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且元损伤治疗优势,也使其在多学科疗法攻克肿瘤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针灸疗法更能体现出其独到的优势。针灸疗法在防治癌瘤领域内正在迅速掘起,它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肿瘤病证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针灸抗癌的作用与机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具有三大作用,即镇痛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三大作用对于癌症的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针灸疗法防治癌症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针灸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瘤生长,缩小瘤体及至消散肿瘤,可抗放、化疗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癌症思者的生存期,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并从根本上治愈癌症的目的。

针灸治疗癌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癌瘤的间接治疗,即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瘤、抗癌;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作用于瘤体,以杀灭癌瘤细胞,并消散瘤体。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针灸抗癌瘤治疗的主要机理。临床观察资料表明,针灸对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水平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部分患者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且免疫指标上升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致性。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针灸治疗后,EAFR(即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巨噬细胞活力增强,这些对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癌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灸治疗还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增强:此外,针灸治疗后血清成分起变化又可对抗肿瘤病毒等。

(2)日本有学者用灸法对肋Ehrlich固体癌进行治疗,于施灸后癌肿缩小到1/2与1/4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认为癌肿缩小不完全是单纯灸法烧灼效果,灸法对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为观察灸法对肿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灸疗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抗癌作用;施灸部位的皮肤组织提取物含有抗癌物质;其抗癌因子是施灸的物理性刺激对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的抗癌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机体内的某种因子起协同作用有关。

(3)有学者进行实验观察微波针灸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对49例肿瘤患者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试,发现微波针灸后患者血清溶菌酶与白细胞上升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亦有增高趋势,提示微波针灸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抑制癌瘤生长

(1)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采用浅刺、留针、艾灸等方法,治疗晚期肝癌、胃癌、直肠癌、肾癌、乳腺癌患者,通过外观和x线肿瘤影像发现,肿瘤停止生长,且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延长了生存期。

(2)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针灸的抑瘤作用。在艾灸大椎、关元等穴后发现,瘤体重量明显轻于对照组。并且发现,灸后瘤体内癌细胞生长不活跃,部分细胞破坏严重,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还形成一层包膜包裹。目前认为,针灸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与针灸激活了带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带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3)针灸抑瘤作用提高了带瘤机体的存活率,使带瘤生存的设想成为可能,故可作为带瘤生存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针灸对早期肿瘤的生长抑制更为明显,故提示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前期病,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3.缩小肿瘤,消散肿瘤

(1)在肝癌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发现,肿瘤的消失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肿瘤逐渐缩小而消失,一种是大肿瘤分散为若干个小肿瘤逐渐消失。

(2)实验研究也证实:灸疗(指艾灸)能使瘤体重量减轻;并且观察到,灸后瘤体内除大量癌细胞破坏外,还具有淋巴细胞浸润。说明施灸使正常组织对癌细胞产生了抵抗作用。

(3)有资料报道,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针灸局部治疗不会增加肿瘤的转移串。而且随着局部肿瘤的消退、萎缩,已出现的远端转移灶,有被抑制或出现转阴的现象。目前认为,局部治疗也能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能够导致转移的消失。

4.抗放疗、化疗副反应

(1)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具有对抗放疗、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针灸能够解除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可使白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回升,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特点。

(2)针灸疗法也常用于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神经、消化道反应,能够明显缓解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临床对症取穴治疗显示,放、化疗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其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为顺利完成效、化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缓解癌性疼痛

(1)针灸的镇痛作用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国外针灸动态》报道,有学者对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针刺疗法止痛。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对这种疼痛有短期的缓解作用,有些患者可产生较长期的疗效。一船情况下,针法能减轻病人疼痛,并无副作用。

(2)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因此,癌症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为主,因而能够取得气血通利,“通则不痛”的良好效果。

(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灸缓解癌痛,与针刺等刺激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EAS)有关。内啡肪、脑啡肪等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与痛觉敏感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使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cAMP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该神经原对损伤刺激的兴奋性,能够调节脊髓上行传导疼痛途径的活动,达到镇痛的目的。

6.改善临床症状

(1)针灸疗法既能够缓解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通的局部症状,又能改善正气虚损的全身症状,特别是对于现代医学尚无肯定疗效的症状如灼痛、酸痛、伴有麻木的疼痛、腹胀、浮肿、倦怠、肢冷等,针灸疗法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些已成为目前临床公认的现象。

(2)有资料报道,湖北医学院对30例食管癌滴水不入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分两组治法交替应用。第一组耳针刺咽喉透食道,均双穴,留针反复捻转,体针取天突,手法:天突穴向下直刺2—3寸,进针得气,大弧度捻转后迟针。第二组耳针同第一组,体针取天鼎穴斜透天突穴,得气后留针45分钟。治疗结果:24例针后能进半流质或普食,4例能进流质,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鲍%以上。

(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够解除食管癌、贲门癌等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进食、吞咽困难等症状;对于肺癌患者,针灸能够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即通过针灸对全身机能活动的调节,都能够使病理的不正常状态向正常的生理状态转化,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三)抗癌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

1.抗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

(1)温补阳气常用穴:如关元、气海、神阙(灸)、命门、足三里等。

此组穴位可温补人体阳气,增强防卫机能,抗御癌瘤。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多可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

(2)补脾益肾常用穴: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

此组穴位滋养先天,补养后天,培元固本,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达到阻抑癌瘤发生、发展的治疗目的。近代研究资料表明,以上补脾益肾穴位,可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激活肝、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使造血功能活跃、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吞噬功能加强,对抗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3)养血升白常用穴:如大椎、肾俞、关元、命门、胃俞、脾俞、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太溪等。

此组穴位可控脾养血,补肾生髓,对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能够兴奋骨髓造血系统,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升白细胞。

(4)气阴双补常用穴: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太冲、气海、肾俞、肝俞等。

此组穴位可益气养阴,生津润燥。适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火毒内攻,阴虚内热和晚期患者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等证。

(5)软坚化痰常用穴:如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间使、合谷、外关、脾俞、肺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疏通淋巴管道,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6)活血化瘀常用穴:如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阳陵泉、血海、百会、大椎、脾俞、膈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保人瘤体,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从而阻止癌细胞着床,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针灸抗癌的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证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脾俞、太溪、三阴交、内关等。

(2)痰湿凝聚证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合谷、间使等。

(3)热毒内炽证宜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百会、神阙(灸)等。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分钟;神阙用艾条灸,每日2次,每次5分钟。

(4)气血不足证宜补养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等。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

(5)脏腑亏虚证宜温补脾肾,养益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溪、内关等。运用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6)气虚血癌证宜补气化被,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肝区疼痛者加肝俞。

(7)阴虚火旺证宜滋阴清热,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合谷、三阴交、肺俞、足三里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间断捻针,每5—7天为1个疗程。

(8)阳虚水泛证宜健脾益气,温肾行水,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运用针刺治疗中多用补法,每日1-2次。艾灸以灸脾俞、肾俞为主,配合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日2-3次,每次以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上阴阳失调证的肿瘤患者,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以及阴阳亡失等几方面,需有经验的医生诊疗判断,这里就不介绍了。

30年前我们国家的医院还很稀少,所以急诊室也非常少。没有紧急措施的当时,针疗室起到了紧急救治的抢救室的作用。只要有患者,无论多晚,我都会急忙赶到针疗室。

那是有夜间交通限制的1979年,中央信息部长金在宇在开始限行的子夜叫我去他的私宅。接我的汽车在无人的路上一刻未停,直奔他的家中。我问司机是什么事情,他回答说,「只是接受了指示而已,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高位权重的中央信息部长在这么晚叫我这样无名的医生去的理由是什么呢?如果生病应该去好的医院才对呀。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到了金部长家,屋内只有他一人,见不到急病患者。简单的寒暄过后,金部长低声地和我说:「请帮我想办法睡觉吧!」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找我来是为了治疗失眠症啊。估计金部长患失眠的时间不短了,否则不会这么着急找我来的。

失眠症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大部分是因为心火上升导致足厥阴肝经兴奋所引起的。所以为了降心火,我在金部长手腕内侧,控制心脏元气的神门穴和聚集心气的巨阙穴扎了针。肝经脉的兴奋点在脚部第一和第二个脚趾之间,所以要在行间穴和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的百会穴进行治疗。

金在宇部长的失眠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金部长日理万机用脑过度,加上有很严重的慢性肝炎,肝炎造成身体无法排毒,皮肤瘙痒形成肝斑,最终导致失眠。

病症的原因找到了,就需要对肝也进行治疗。为了调理肝功能,我选择了聚集肝脏元气的太冲穴、聚集肝气的期门穴和肝脏元气流动的肝俞穴进行针灸治疗,肝俞穴对失眠症有特效。

为了调节肾功能使其顺利排除毒素,我对腿内侧的筑宾穴进行针灸治疗。因为皮肤受肺和大肠的影响,所以利用肺俞穴和肩糖尿病穴治疗痒痛症。此外,我还选择了膝盖内侧上的血海穴,调理肝血功能,只有使血液净化才能治疗皮肤病。如果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脾胃的功能特别重要,所以我在聚集胃气的中脘穴、两边的梁门穴也下了针。

在我做针灸的同时,金在宇部长睡着了,治疗结束后,我把针收拾好从他家出来了。

金部长第二天又找我了,非常高兴地说:「能睡着了像获得了重生一样。之前虽然吃了不少药,也看过有名的医生,但是并没有治好。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接受了针灸治疗,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好了.... 早知道这样,就不用受那么多的苦直接针灸就好了。拜托您继续给我治疗吧。」

金部长每当失眠的时候就在医院抓药吃。本来他的肝就不好,再吃安定剂和安眠药这样刺激的药物,使病情更加恶化。

针灸见效之后,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去金部长家治病。因此我们的关系变得很密切,当他听我说针灸术可能在韩国灭绝时,他显得非常难受。

我对金部长讲述了我一直想尽办法恢复针灸师制度,却屡屡失败的事情后,他连声叹息。

最后,金部长答应我与朴正熙总统谈谈此事,还和我约定10月30日带我与朴总统会面细谈。

恢复针灸师制度和针灸法的事似乎有了希望。我数着手指等待与总统会面的日子,但是......

1979年10月26日,不知何种原因,金部长向朴正熙总统开了枪。当我听到新闻时,我甚至不知道是做梦还是现实。

就这样,随着金在宇部长的枪击事件和朴正熙总统的死亡,针灸室制度又成了泡影。

(0)

相关推荐

  • ​老年小脑萎缩的针灸疗法

    针灸是我们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疗法,针灸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针灸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上面有着很好的功效,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采用针灸来治疗老年朋友出现的小脑萎缩,大 ...

  • 220.针灸疗法在癌症防治中有何作用?

    针灸疗法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发热.腹胀.便秘.尿闭.失眠多梦.月经失调等临床症状.用瘢痕灸治疗肺癌.胃癌可改善一般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对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反应有提升血象的作用. ...

  • 足少阴肾经---盲俞穴

    拼音 Huāng Shū 所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 主治 <针灸大成> 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按:诸家俱以疝主于肾,故足少阴经髎穴多兼治疝.丹溪以 ...

  • 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注意这些

    生活中患有关节炎的患者不在少数,就拿风湿性关节炎来说,患病人数是非常多的,而且多数都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呢?给大家介绍一下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藏腑阐微篇

    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藏止五乎?腑止六乎?岐伯曰:藏六腑七也. 雷公曰:藏六何以名五也?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藏.胞胎非五行之正也,虽藏不以藏名之. 雷公曰:胞胎何以非五藏之正也 ...

  •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藏腑阐微篇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藏止五乎?腑止六乎?     岐伯曰:藏六腑七也. 雷公曰:藏六何以名五也?   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藏.胞胎非五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阴阳二跷篇

    司马问曰:奇经八脉中有阴跷阳跷之脉,可得闻乎?岐伯曰:<内经>言之矣. 司马曰:<内经>言之,治病未验或有未全欤. 岐伯曰:<内经>约言之,实未全也.阴跷脉足少阴肾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顺逆探原篇

    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 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天人寿夭篇

    天人寿夭篇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然乎? 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形必与气相合也,皮必与肉相称也.气血经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红铅损益篇

    红铅损益篇 容成问曰:方士采红铅接命,可为训乎?岐天师曰:慎欲者,采之服食延寿:纵欲者,釆之服食丧躯. 容成曰:人能慎欲,命自可延,何藉红铅乎?岐伯曰:红铅,延景丹也. 容成曰:红铅者,天癸水也.虽包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经脉终始篇

    经脉终始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之脉,既有终始<灵>.<素>详言之.而走头.走腹.走足.走手之义,尚未明也,愿毕其辞.岐伯曰: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 足,乃高之接下也.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经气本标篇

    经气本标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气有标本乎?岐伯曰:有之. 雷公曰:请言标本之所在.岐伯曰: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三寸中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脾土篇》

    少师问曰:脾为湿土(1),土生于火,是火为脾土之父母乎?岐伯曰:脾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心经之君火,包络.三焦.命门之相火,皆生之(2).然而君火之生,脾土甚疏(3):相火之生,脾土甚切(4),而相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