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岁月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大概都记得这句台词。影片中,在科班里学戏的小学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挨打罚跪更是家常便饭。现实中,科班生活甚至比这更为严苛。
提到科班,人们首先会想到成立于1904年的富连成。富连成,初名喜连升、喜连成,1903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筹办。1912年,牛子厚业务不振,把它转手给商人沈仁山、沈秀水,并改名为富连成。东家虽然换了,但掌管富连成教学业务的一直是京剧名家叶春善。至1948年因财务问题歇业,富连成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近700名学生。其中,马连良、谭富英、于连泉、叶盛兰等京剧名家都出自于富连成。
1930年,焦菊隐创办了新式科班——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与富连成只招男生不同,中华戏校也招收女学员。作为新式戏校,中华戏校的条件和教学科目都比富连成洋气一些。许多老艺人回忆,富连成的学生都穿长袍,戴瓜皮帽,显得老气横秋,而中华戏校的学生,男生一人一身中山装,戴大檐帽,女生则一律是月白色上衣,黑裙子,留短发。
(原载北京日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