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主人周国强、潘柳璐 | 只有足够分裂的CP组合,才能碰撞出特别有趣的茶

武夷山其实是一座割裂的山,对大多数人来说武夷山就是名胜风景区,而从地理概念来说,横亘在闽赣之间的武夷山脉,以其深藏其中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才是武夷山的精华之所在。
可单从地貌来说,这两处武夷山的区别更是天差地别。

武夷山脉有着西北汉子一样的高大威猛,而武夷山景区却是江南女子一般的隽灵清秀。我有一位博学的师兄曾经告诉我,正是这样的”割裂“才变得武夷山变得丰富和有趣。

▲地处武夷山桐木关的断裂带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于是这一期岩茶教室山场主人系列,我们到了桐木关,就像这般“断裂”的方式,分享“断裂式”的山场主人周国强、潘柳璐夫妇,和来自“断裂带”的茶。

▲山场主人:潘柳璐&周国强夫妇
武夷山的分裂感是全方位的,比如茶。
高大威猛的武夷山脉最有名的茶当属金骏眉,它是以温柔香甜闻名,而我们说到隽灵清秀的武夷山景区产的茶时却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声“霸气”。
茶如此,人也如此,当这两口子往你面前一坐时,也能感受到这种有趣的“分裂感”。
是夫妻档合伙人
亦是歃血为盟的结拜兄弟
男主人周国强,除了和你聊茶的时候会多说两句对工艺的理解,大半部分时间里都在展示他腼腆的微笑。
相比起男主人的稳妥,在桐木长大的女主人潘柳璐则更多了一点自带来自桐木断裂带的“分裂”感,我们第一次拜访她的时候是在她桐木的老宅里,那天她梳着一个男生版的“扎小辫”在家门口阳光下弹着琵琶,有几分古典,有几分当代。

▲ 第一次采访潘柳璐时看到的她本人
再后来见她几乎都是在各种路过的酒局。
酒局上的细节不重要,重点是她非常热衷于在酒局中成为生活里的哲学家,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他们夫妻两的经营之道,什么信任啊包容啊理解啊都是空话,真正的指导方针就是婚后一起喝酒,并在酒后歃血为盟,结拜兄弟。
这个时候女主人会非常笃定的眼神告诉你,“我们是真的歃过血的那种!”

当你疑惑性格差别这么大的两个人是靠什么吸引到一起的时候,潘柳璐就像拔剑似的丢出了一包长得有点像狗粮的小种,用毫无违和的气势告诉我们,“这是我和国强结婚那年做的纪念茶,是现在很少的烟熏工艺做的,你们试试看。”
Y老师不知道这款茶他们当年到底做了多少,但是周围但凡认识的小伙伴应该都喝过(喝过的同学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Put your hands up!)
当潘柳璐第六次跟我分享这款充满狗粮味的结婚茶时,不知道是前一天晚上的宿醉没有消散,还是雌激素终于冲破了雄激素的矩阵,竟然脸红了,红着脸眯着眼说,“那年桐木下雪,我们家国强竟然约我一起去淋雪,他说这样我们可以一起白头偕老了。”

人物分裂,剧情也分裂,这样裂变出来的茶,自然也丰富了不少。
受分裂CP组合影响的“茶”的气质
岩茶泰斗姚月明经常说一句话,人品如茶品,人品决定茶品。
Y老师接触过的茶人里,人品都是杠杠的。于是我更多的感受到人的性格气质对茶的影响。如果你相信“分裂”的东西是有趣的,那肯定会和我一样,觉得这对CP档算得上一对有趣的人。

潘柳璐说她的这种“分裂”可能源自于桐木关这个地方给她带来的骨子里的野性。
大学的时候,选了一个能选上的最远的大学,在2000公里外的西安,在那个城市里,她爱上了酒和摇滚。再脑补如今的古琴啊琵琶啊南音什么的仙气,分裂,真的分裂。

是的,跟她聊茶就是像Y老师此刻写文章的状态是一样的,总是会被她身上各种传说的标签带跑偏。当我们正儿八经跟她聊一款茶的时候,也是这般的分裂。
这个“分裂”也是从夫妻档兼结拜兄弟对茶理念上不同带来的不同花样。
周国强做茶的风格更贴近老一辈茶人的想法,首先考虑产量和质量。他在判断思维,更看重所以茶的制率和优品率,所以更多接触的是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对潘柳璐来说,越摇滚越感性,把茶当成她创作道路上的一次练手,探索茶的不同的可能性,有时候折腾一晚上可能就做个三两斤的茶,这种绣花式的做茶方式,正好就是上一辈人的白眼,和“做不来茶”的代表。

说到这的时候,潘柳璐忿忿不平的告诉我说,“Y老师你不能只盯着天心村的茶,能不能多关注下我们桐木的茶,这里的茶其实像岩茶一样也是很好玩的,除了金骏眉,还有烟熏小种,老丛红茶,还有我们桐木原料现在做出来的岩茶价格一点也不低,你也要多尝试啊!”
于是乎,在潘老师的调教下,我们成功踏上了武夷山脉上桐木的路。
正山的茶山到底有多生态?
所谓正山范围从现代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桐木村的行政范围,从山脚的皮坑卡口之后到桐木关口为止,共有12个小队,其中以桐木的行政中心三港为界,分为上下桐木两段。
三港到桐木关关口一带的茶山基本上都分布在桐木断裂带两侧深山峡谷的褶皱中;而三港到皮坑一带的茶园则主要分布在九曲上游的桐木大峡谷的两侧。

桐木断裂带本身也是地质层分裂的产物,从卫星图上看桐木是一条长度约40公里的几乎接近直线的V字型峡谷,但是能够出产顶级好茶的区域就只集中在三港到关口的这一段不足10公里的峡谷两侧。

如果你去过桐木关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站在关楼上,你往这边看,山谷的缝隙里都见缝插针的种满了茶,而在江西那边则看不到太多茶的影子。

▲桐木断裂带附近的茶园
三港在本地话中就是三条河汇聚的地方,这里自古就是桐木村的中心,现在的保护区管委会和博物馆都建在这里。

▲三港
除了人把根据地选在这里以外,桐木的猴子也把三港作为他们的”行政中心“这几年桐木的猴子也成立抖音上的网红。

▲网红猴
潘柳璐带我们去了他们家在三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山场,白虎溪和毛排。
这两个小山场分别位于桐木断裂带的南北两侧的峡谷中,离三港密集的居住区都有一段距离,潘柳璐说这样的离生活区越远的山场,受到生活干扰越少,茶的品质就越好。
但是虽然都在三港这个地方,两个山场的直线距离也不算太远,土壤类型也都是夹杂花岗岩的红黄壤,但是茶的滋味还是有很多细微的区别。

▲三港白虎溪茶园
我们探讨过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周国强觉得有可能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桐木这里茶虽然都是有茶籽有性繁殖培育的,但是这些茶籽最初的来源可能不同,这可能从源头上会对茶的滋味有一定的影响。

▲桐木菜茶
这里我真的得表达下我对桐木茶树资源的敬仰。
如果说三坑两涧的山场是BUG级的存在,那么桐木的这些有性繁殖的菜茶就是茶树资源上BUG级的存在。你想象一下,满山遍野都是鬼洞那种,大几十年上百年,而且还长不高的那种老菜茶。

而潘柳璐告诉我们,桐木所在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是世界顶级的,在这个普遍的多样性上,在一些地方又会有一些特别的物种集中的分布,这些与茶树共生的物种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茶的滋味。

▲武夷山各茶区土壤养分分布,可以看到桐木的茶园不够“肥”这可能也是茶树长不大的原因
比如在白虎溪这个小山场,我们看到了需要2-3个人合抱的香榧树成片的在与茶园共生。

▲ 三港白虎溪茶园周围被巨大的香榧树环绕

▲这些巨大的树木是香榧,而那些矮小的茶树树龄可能和这些香榧差不多
香榧是一种中国特产的奇葩坚果,找机会我专门安利一波给你们,但是大部分你看到的香榧不过就是常规的果树大小,这片茶园里的香榧简直就是栋梁之才。
毛排则更是一个因为树而得名的山场,潘柳璐说这个地方原本没有名字,是因为长了一排一排的“毛东瓜”而得名的,也就是本地野生的猕猴桃。

潘柳璐在前几年曾经带着人把桐木村12个小队最好的山场都拍摄了一遍。她说她一直想找类似岩茶教室这样的专业媒体能够把桐木山场那些细微的美妙和大家做个分享。
可是这么庞大的体系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分享完的,所以今天的专题我们就和大家分享来自潘柳璐自家所在的三港小队的三款茶。

当中既有当家的茶品金骏眉,也有这两年红茶市场的新贵老丛红茶,当然作为岩茶教室,岩茶一定也是少不了的,我们专门挑选了一款很特别的用三港老丛菜茶为原料制作的岩茶。
限量100份,好啦,设定好明晚8:30的闹钟吧。

桐木的三泡茶
2021年7月26日 明晚20:30
一次岩茶与正味红茶的对话
限量100份 独家首发分享
今日互动
关于桐木这个山场,你有什么想说的,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