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2:无不是没有,无不是道。无与有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状态
相关推荐
-
有无的纠缠告诉我们,生命的本相就是“无生无死”
每个人都想长生不老.到如今的这个人世间活着,不愿意死去.因此,怕死.所以生死事大. 在这些忧愁苦恼中,看不到生命的本相.古人告诉我们:无常亦是常.生命的状态是无常的,生命的本质是常. <道德经& ...
-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ǎ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
万物本源 | 古道中医成长记(一)
「古道中医成长记」系列将呈现「古道中医精研班」同学于课中习作节选,以此记录明医之成长,也望观者互参交流. 万物本源 宇宙中一切万事万物均源于太虚.关于太虚,老子谓之"道",< ...
-
真正的“高级功法”:让元神不受干扰地充分发挥其机能,在无为的“定境”中去无不为!
壹 "大道至简.大法至易""不患不成,唯患不勤".金丹之道从有为法入门,至无为法而成,由先天真意.玄关元气.灵关元神合凝而成.传统路线为"从静而入,至 ...
-
老子的“无为”到底是怎么能“无不为”呢?
老子曰: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人们都知道老子倡导"无为",为此很多人诟病老子的主张是在反对人们奋斗,认为这种思想太过于消极. 老子 ...
-
大道无为最智慧,争来争去为什么!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01 清静经里有一句话:"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怎么解?上士,下士好说,争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可以这样理解. 单看一句"上士无争", ...
-
大道无为,投资要学会适当放弃
一.贪婪的惩罚,学会放弃一些机会 "从前有个渔夫,生了5个孩子,一家7口靠着渔夫打渔为生,但是随着众多渔民的大量捕捞,渔越来越少.而渔夫生的孩子又多,需要的口粮也多,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妻子来 ...
-
大道无为29:摆脱“身体即我”带来的束缚,你就会宠辱不惊
<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 ...
-
大道无为28:排除外在诱惑,保持内心的清静,你就是自己的主宰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文字属于排列句.意思看似复杂,内容其实归一. 五色. ...
-
大道无为27:“无”的道理告诉我们,防大于治
<道德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段文字,老子举了三个生 ...
-
大道无为26:不占、不贪、不主宰,这就是大道之德
<道德经>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之畜之:大道能催生万物,让万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生生存并成长.这里体现的是大道有"好生之德". 生而 ...
-
大道无为25:抛弃个人意志,让一切顺其自然
<道德经>云: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对于这八个字,很多学者.专家都没有做详细的理解.最多的解释就是"知通智",无知,就是不玩心智.在我看来,这是不妥的. "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