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由《洞穴奇案》一书探寻法哲学原理及其启示
相关推荐
-
吴元中:类案检索与类案同判
至7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近一年,它的发布引起广泛反响. 同类情况同样对待.适用统一法律进行处理,就是 ...
-
杨立新:法官如何在司法审判的法律适用中进行创新
作者杨立新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 原载:法学杂志 法官当然有可以不动脑筋就能审结的案件.一个法官一年可以审结案件数百件,其中大部分案件在法律适用上没有太大的难度,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都很清楚,比较容易解 ...
-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读耶林《法律的目的》有感
耶林书中提到"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只有符合道德的法律才能被信仰,而这样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笔者认为,法与道德当相辅相成,并非对立排斥 ...
-
志言|明知不合理,为什么法官还要那样判?
我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我们是成文法国家,而是我们长期以来重打击.轻保护观念下防轻不防重的做法,导致法官不愿也不敢在具体法律适用过程中突破法律或司法解释的既有规定,综合全案的情节进行调适,从而做出虽然形式 ...
-
踩热点,长见识(三)一一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区别
法院判决的依据在于于欢的行为造成了一死二重伤一轻伤的严重后果.而大众认为催债人辱母在先,于欢的行为是忍无可忍的人间正义,属于正当防卫. 那法院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法律判决而不考虑人的情感呢?带着这个疑问, ...
-
品,《洞穴奇案》,经典法学虚构悬案,值得品读
品,《洞穴奇案》,经典法学虚构悬案,值得品读
-
洞穴奇案:从极端伦理困境中展开的一场跨越百年的法哲学对话
广告 洞穴奇案 全新译文修订 作者:[美]彼得·萨伯(Peter,Suber) 京东 <洞穴奇案>始于一个令人揪心的案例--五名洞穴探险人因山体塌方被困洞穴,食材耗尽,陷入绝境,为了维持生 ...
-
洞穴奇案:关于正义的最底层思考
作者曾盼 转自法律读库公众号 ID: lawreaders 五名洞穴探险人因山体塌方被困洞穴,食材耗尽,陷入绝境,为了维持生存,决定以抽签的方式选出一名牺牲者,其余四人吃掉他的血肉以存活. 威特摩尔是 ...
-
清朝奇案:书生因色被扣尼姑庵,小尼姑助他逃生却丢了自己性命!
雍正年间,闽南多山,山间建有不少尼庵道观,佛家庙堂.有庙观,则有尼僧.因之,这地方到底有多少僧尼,都知甚多,可谁也搞不清多到什么程度,几千?几万?在这众多的尼僧之中,看破情缘.心甘情愿以晨钟暮鼓为伴. ...
-
【转】明朝奇案:不守妇道女子被判凌迟,一份“自白书”引幕后家庭惨剧
众所周知,我国封建时代阶级制度森严,历朝历代律法严苛,加之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于作奸犯科之人的惩处相当严厉,尤其是女子不守妇道.儿女不孝父母.臣子以下犯上这些有悖社会伦理的罪名,都会被判极刑. ...
-
明代奇案:前任被杀,现任知县怕死,书生花3000两上任,揭开迷案
娱乐抢先尝关注昨天04:54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朝廷废除了邛江长官司.郎溪司改置印江县隶属思南府.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朝廷却发现了一件大怪事没有人愿意去印江县做知县.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 ...
-
清朝奇案:绝美妇命丧雨夜,知县妙计拿真凶
清道光年,江苏常州府有一华姓富户,主家单名安字.家底厚实,钱财万贯.亦或是华安年少时纵欲过度,被酒色腐蚀了身躯,到了中年其妻才为他诞下一子,老来得子却是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华安随意给其取名叫之华二.街 ...
-
明代奇案:女儿身亡,父亲疑心鸣冤,一场翁媳精神之恋,酿出悲剧
永乐四年(1405年)七月间,一男子骑着快马,行色匆匆地来到洛阳县城东李家坡的李秀才家,报来一不幸的消息.李秀才的女儿 当时正值酷暑盛夏,尸体不宜在家中存放,诗晴的丈夫李秀才本就非常生气,王家态度又如 ...
-
清代奇案:从歌女到姨娘,下人揭露身份胁迫,威逼不成杀害二人
大家好,我们的小胡子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清代嘉庆年间,方茂林是建宁府建安县的一名乡绅,家族世代经商,家产丰厚,算得上富甲一方.方茂林已过天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