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

#伤寒论#【原文】
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①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②,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注释】
①蜷(quán)卧:眠卧时身体蜷屈不伸。
②胎滑:苔滑,舌上有腻滑的白苔。
【译文】
脉寸部和尺部都呈紧象,同时出现鼻塞流涕、用口呼吸、唇口干燥、身体蜷曲而卧、足冷、舌苔滑等症,为表里俱病,虚实混淆,既有寒邪郁闭肌表,又有阳虚里寒。当此之时,治当精思明辨,分清表里之偏重,妥善处置,切勿随意乱投药物。病至七八天后,若出现微发热而手足转温和的,即正复邪退、疾病向愈的佳兆;若反而发大热的,为正衰邪盛、虚阳外越的征兆,这时病就比较难治了。若病人畏寒发热,有恶心想吐的感觉,这是表寒偏重,病势偏重于表,治宜解表为主,兼顾其里;若病人腹痛,腹泻,又是里寒偏盛,里证为重为急,治当先救其里,后治其表,或温里解表兼施。
【评析】
本条指出表里疑似脉症的治禁,及其病变转归和预后判断。
脉象尺寸俱紧,标志着邪盛,鼻塞流涕,用口呼吸,唇口干燥,为表邪闭郁,蜷卧足冷,舌上苔滑,又是虚寒之象,确实寒热疑似,虚实难分。因此,特郑重提出“勿妄治也”的禁例,示人宁可稍待时日,仔细观察病情,切勿乱投药物,以避免鲁莽治误,这一点十分重要,必须牢记。七八日之后,病情有好转与恶化两种可能:如果热微而手足温和,表明邪退正复,为病势将解;如果反发高热,则是正虚邪盛,为病势转剧而难治。此外,根据现有病情,还可推断出将要发生的症状,如仍然恶寒,不仅是表证未解,由于表寒外束,必致气逆欲呕;如腹部疼痛,知寒邪在里,脾寒气陷,必然要发生腹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