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字】说说那些关于“礼”的词

与“礼”相关联的词语不胜枚举,诸如礼貌、礼节、礼数……五月的最后一天,再来说一说那些关于“礼”的词。

“礼”,繁体字写作“禮”,从示从豊,豊亦声。按许慎的说法,从示,表明了“禮”与天相有关。许慎在《说文》里讲到,“示,天垂相,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甲骨文中“示”字字形代表地祗。许慎又说,“禮,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就是说,“禮”是人们事神以求福的仪式。古文字学家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中说:“以言事神之事则为禮,以言事神之器则为豊,以言牺牲玉帛之腆美则为豊。其始实为一字也。”按照李先生的话,“以言事神”就是“禮”,“事神之器”也称作“豊”;“禮”也好,“豊”也好,实为一字也。根据后来学者的研究,“豊”是“醴”的初文(依据文献可考的最初的字形),“醴”是“豊”的后起字,“豊”并不是祭祀之器。但无论如何,由此可知,“禮”最初乃祭祀之礼仪。

古代中国,尤其先秦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国家大事主要就在于祭祀和战争。抛却战争来说,那时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祭祀之器与祭祀之礼仪,集大成者莫过于孔子所推崇的《周礼》。《周礼》所规定的一整套社会上上下下行为规范影响深远,已扎根于每位国人心中,如今国人所尊奉的很多礼节、礼貌等细究起来与之密切相关。

“礼”这个名词至今影响非常的深,至今在我们的生活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于“礼”的一些名词在孔子时代很多都只是一个词,因为那个时候汉语还处于单音节为主的时期。比如说“仁”,比如说“礼”,比如说“导”,引导,还比如说“齐”。后来两汉及以后汉语复音化趋势越来越强,双音节词逐渐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起来,到了近现代时期,加之白话文运动的推动,复音化尤其是双音化更加明显,原先一个词大部分都变为双音节词。我们现在来细数一下,孔子所强调的“礼”,发展到今天都包含了一些什么样的名词?

“礼貌”。礼貌是指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相处,应有的相互的一种敬意,一种善意。它并不是那种特别正规、特别固定。“礼”可以说就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规范;“貌”是指人的形容,指人的面容之人的举止。在人的日常行为和形容方面都符合“礼”的要求,也不是对每个人要求得特别严格,但它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不论男女老少,也不分地位,即便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表现得礼貌一些,和表现得粗暴无礼,所给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

“礼仪”。礼仪即“礼”表现出来的外在仪式。古代中国,何种节日,着装、说话、举动都是特别讲究的,特别是贵族,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礼仪”连在一块的词,在古代有一个说法,它实际原来是两个字,但是后来就变成一个词了,就是“礼乐”。那个时代所说的“礼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说的“音乐”,而是在一些重要的礼仪上所演奏的音乐。奏乐才能够显出礼仪的庄严,显出礼仪的正规,显出一定的感染力来。今天我们可以从出土的各种编钟来猜想那个时候对礼乐的重视。因此,孔子总是把“奏乐”当做“礼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礼仪”、“礼乐”包括了人际之间的,包括了邦国他们的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节日,重大的活动,也包括了人对于先人,乃至于对天地的祭奠。

“礼节”。礼节比礼貌更明确一点,且带有规定性;尤其是强调下对于上,活人对于自己的祖先,行为、动作、言语,以及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礼节的要求。比如说古代见了君王,要行叩拜之礼,有的不只是拜叩一次,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礼节。

“礼法”,把“礼”和法联系在一起的词,把“礼”变成规则。荀子主张“尊礼而隆法”。如果你违反这种礼法,就会受到惩罚,有可能来自君王的惩罚,也可能来自本族族长的惩罚,所以称之为礼法。这也是古代社会一个与现代社会显著不同的社会。

“礼数”,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亦指官阶品级。作为“礼”的一种系统,要求心中有数。这个系统就像数字一样,首先它很明确;其次它有先后的关系,先后的次序很鲜明,不能随便更改,也不能随便的变化。这个词语自古及今活跃度还是很高的,日常口语中,人们总会说到做人要懂礼数,知礼节。

“礼遇”。礼遇就是对别人要讲礼貌,要使他感到自己被尊重。在古代这也很重要,明君对待臣下,知己相交,礼遇好比润滑剂。古人亦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这些都说明了古人对“礼遇”的看重。即便到现代社会,仍不能缺少,否则人际关系便会崩坏。

还要说到一个词,“礼教”,这个词偏向贬义。偏向贬义,主要症结还是在于礼教中的那些戕害人性的地方。比如鲁迅笔下所揭示的那些礼教下的丑恶的社会现象。正因此,五四的时候,对于中国旧的礼教给予了相当程度的批评。

当然,还有“礼拜”这个词。这个词与西方宗教信仰有关,因为西方多数时候在星期天举行教会聚会,久而久之,那天便叫作“礼拜天”,也就有了“做礼拜”这个词了。

“礼”,自产生起就被当作重要的社会系统,历经千百年下来,层层叠叠、繁繁复复的关于“礼”的程式化的东西仍旧在沿用。人们在做一些重大事情时,总会选择一个仪式,总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有人说,这就是“仪式”存在的意义。这或许就是我们老祖先习以自豪的“礼仪之邦”的原因吧。

(0)

相关推荐

  • “倒茶敲桌礼”是什么意思?

    操作方法 01 这个礼节始于什么时代,莫衷一是,我只知道从小就学会这个礼节,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但是随着功夫茶的推广,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个动作.今天我就讲讲这个话题. 02 "叩指礼" ...

  • 教俭戒骄意深微——《论语》悟读【205】

    薄筵十月,厚礼三载. <论语>第九篇第三章: [原文] 子曰:"麻冕(麻织的帽子),礼也:今也纯(纯丝),俭(用丝织帽叫俭),吾从众也: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倨傲)也.虽违众 ...

  • 中国古代礼教

    中国古代礼教类代表作有<周礼>.<仪礼>.<礼记>.<荀子>.<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 ...

  • 荀子“性恶论”视阈下的礼法关系( 散文百家·下旬刊)(李东升)

    2020-11-16 06:57:32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8期 摘 要:荀子基于 "性恶论"以"心有征知"作为"化性起伪"的关键条 ...

  • 封建伦理

    读<韩诗外传>第四卷·十一 (峻岫) (原文) 君人者.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臣以礼事君,忠顺而不解,父宽惠而有礼,子敬爱而致恭,兄慈爱而见友,弟敬诎而不慢,夫照临而有别,妻柔顺而听从,若 ...

  • “人有三样,不富也旺”到底是哪三样?有一样都是好事

    引言 人生在世,图的就是一个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如果能再发点小财就更好了,哈哈哈哈.可是怎么才能顺风顺水,福兴财旺呢?这是很多人耗尽一生都思考不明白的事情. 古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有三样 ...

  • 【每期一字】说说那些年关于“雪”的故事,忆忆那时之岁月!

    今冬的第一场雪,准确来说,是雨夹雪,纷纷扬扬地飘洒着,想起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头的那段话,"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那本期就来 ...

  • 【每期一字】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番吧!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周国平 我有一个梦想,那是与历史对话,与历史交流.曾记得郭德纲经常引用的一首定场诗,"道德三皇五帝,功 ...

  • 【每期一字】说“书”

    2018年1月已过半月有余,[每期一字]系列也出来两期了,本期继续这个系列吧.每日晚上出去闲走,当走在人行天桥之上,望着那桥下夜景,想起一句话,繁华之后也尽是落寞,道不尽也说不完.千古之下,唯有书纳万 ...

  • 【每期一字】说“和”

    提起"和",你会想起什么?也许你会想起一堆与"和"有关的成语,比如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也许你会想起与"和"有关的故事,比如&qu ...

  • 【每期一字】说“年”

    提起"年",每个人都能想起很多与"年"相关的.不同的民族里,迥异的文化中,西方有圣诞节,而我们有春节,"年文化"可以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 ...

  • 【每期一字】说“秦”

    说起"秦",会想起很多,有成语"秦晋之好",有秦国.秦朝,还有秦氏,甚至罗马的大秦吗,等等.这个字说来也很有意思,本期且来说一说. 何为"秦" ...

  • 【每期一字】说“玉”

    说起"玉",都不陌生,与"玉"有关的词很多,名字中带"玉"的也不在少数,无论古今中外,"玉"在人们心中都是美好的代表,它 ...

  • 【每期一字】说“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可以说是崇尚"颜值"的时代,将"颜色"带上了量的指标,也是人类的一种变化吧.对错与是非,且不论.何谓"美"?也许这个 ...

  • 【每期一字】说“我”

    拖更有些时日了,在此表示抱歉,今天开始继续更新[每期一字]这个系列. "我",贯穿千余年,可以说是汉字当中频率比较高的字了.有关"我"的成语,比如"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