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解读:老子的愚民政策,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相关推荐
-
老子的这些话,是否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三章的文字,不知被多少人鄙弃过,他们认为老子在提倡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不就是让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好让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67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这一章,老子告诫统治者们要自知自爱,不要压迫老百姓. 先贴下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人民不畏惧的时候,则大 ...
-
什么是无知?什么是无为?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道德经>第三章,是后人对老子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和这一章中"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学行大成之人也好,道德大成之君也好,在此大成之时,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静的头脑.虽已大成,但还要在心理上认为有如玷缺,更加谨慎,这才是保持大 ...
-
道德经解读: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这是出自<道德经>第65章的内容,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 ...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65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 ...
-
道德经日课065丨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65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 ...
-
《道德经》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 ...
-
道经第15,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
15.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與(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 ...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意思是,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曾仕强先生解读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quo ...
-
16.问道老子:探索发现“古之善为士者”的“微妙玄通”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 ...
-
《白话老子》连载第15期:【古之善为士者】章
<白话老子>15期:[古之善为士者]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