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春节过后,这群人开始被抛弃:这些父母,都活成了儿女的''手下败将''

春节回了农村老家。

乡下过年爱热闹,正月里大人小孩四处拜年串门。

我因为要加班处理工作,有时稍觉被搅扰,就打趣地跟爸妈抱怨:

“过年想清净一下还真难呢。”

没想到一句玩笑,父亲记在了心上。

前几天,父亲准备去隔壁村的舅爷爷家拜年。

从拜年的前一天晚上起,我发现他就总在我房门外转悠,好像有话要说,又一声不吭。

我问父亲怎么了,父亲搓了搓手,又摸了摸脑袋,支支吾吾:

“那个,你明天能不能送我去你舅爷爷家拜年……你要有事就算了啊?”

我怔了一下。

曾经说一不二威严高大的父亲,如今竟然要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又怕惹儿子不高兴,忐忑不安的样子,仿佛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我顿时觉得自己不是个玩意。

父亲一辈子要强,靠着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供养我读书,撑起整个家,何曾对谁如此低声下气过?

我的一句别打扰,竟让父亲如履薄冰。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这样小心翼翼?

心酸的是,父母的“卑微”,已是很多家庭关系中的常态。

我们越长大,他们越是谨慎、不知所措。

总担心没能给我们最好的生活,带着讨好的态度言听计从,还怕遭到嫌弃。

有读者倾诉自己的故事。

她出生在很穷的山村,毕业这些年,一直在大城市工作。

每天西装高跟鞋,出入高档写字楼,俨然一副精致白领的模样。

这次过年回家,感觉到一万个“不适应”。

老家没有wifi,上厕所要穿过整个院子,洗个澡还得一桶一桶提水倒进澡盆。

最让她觉得荒唐的是,爸妈节省惯了,洗脸水都要留着去菜园里浇菜。

那天她再也忍受不了,在饭桌上发起了脾气,说早知道这样不如不回家过年。

那顿饭,爸妈没有再说一句话。

第二天早上,她看见床头的桌上,放着一套新的洗漱用品。

一盆热水不知何时早就烧好,等着她一起床就能舒舒服服洗个热水脸。

看着爸妈忙进忙出,还赔着笑说让宝贝女儿受委屈了,她瞬间就后悔了。

“家里再不富裕,我不是一样被好生养大吗?现在工作了,赚钱了,反倒嫌父母落伍了。

可当初读书,找爸妈要生活费时,他们什么时候抠门过?”

原来,父母老了,最怕的是儿女的脸色。

因为一旦孩子与他们为敌,不管占不占理,父母永远都会做儿女的手下败将。

这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得看子女脸色行事。

可他们做错了什么吗?

没有,他们只是变老了而已。

错的只是我们的态度。

每一对卑微的父母,背后可能站着只懂得索取的子女。

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问题:

“中午十二点起床我觉得没什么问题,爸妈却天天骂我,我真的做错什么了吗?”

乍一看以为这对父母很严厉,但细看题主的描述,只觉得寒心。

题主是个大学生,从自述里可以看出,家庭条件并不算优越。

爸妈养鸡养鹅,还种了菜,开了个小加工厂,没舍得请工人,活全靠两人自己干。

平时非常辛苦,早上6点多就起床干活,一直到夜里11点多才能休息。

一天17个小时忙碌,连饭都要争分夺秒地吃。

放假回家,爸妈想让题主帮帮家里的忙。

可在他眼里,却成了对他自由的剥夺。

父母有家务要做,他觉得“我妈就是故意去做饭,然后让我干活”。

省吃俭用,种菜养鸡,他却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精力照顾这些对我来说一文不值的东西”。

起早贪黑,操劳挣钱,被他形容为“忙碌”而不是“辛苦”。

并且在他看来,父母再忙都是自作自受,谁叫他们不请工人,“自己压榨自己”。

这孩子,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

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他的父母每天只能睡7小时,没有周末,没有悠闲。

可供养出来的儿子,一挥手买了5000多的电脑用来打游戏,每天睡到中午12点,还要抱怨他们自私、烦人。

答主@榛禾木 在高赞回复中说:

谁说你家没工人。

你是老板,爸妈就是工人,给你打半辈子工,不拿钱反倒贴的那种。

就这样,你还不满意。

图片来源:知乎@榛禾木

一针见血。

多少父母,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脏活累活全都干,一块两块也要省。

攒下的钱,供孩子读书上学,给孩子买房买车。

但是只懂得索取的孩子却理直气壮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一旦不被满足,就对父母一顿控诉。

刺得父母提心吊胆,不敢再对孩子有半点要求,生怕惹他们厌烦。

你活得青春无敌、光鲜亮丽,却看不见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你的口中饭、身上衣,还在负重前行。

你永远不知道,在他们唯唯诺诺的表面下,藏着多少难以启齿的无奈。

每一对卑微的父母,背后可能还站着满脸嫌弃的孩子。

看过一个帖子,网友10岁的小侄子,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爱好也出类拔萃。

但他说:“爸妈没钱,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

小孩嫌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车。

班上同学都有iPhone手机,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父母把他捧在手里,放在心尖儿上,时常会晒在朋友圈里。

他却觉得父母给的太少,与其变着花样给他做饭,不如花钱给他买台无人机、带他去旅行。

一个10岁的小男孩,稳准狠地直戳无数父母的心窝子。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悲哀的是,他的话是无数人的心声:

看到别人的风光,多少人埋怨过自己父母的无能,不能给自己铺路。

又有多少人在心里数落过父母的平凡,给不了自己大富大贵。

越长大,越怪父母不够有学识、有能力、有资源,不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

这是一个把“原生家庭”钉上耻辱柱的时代,任何的困境、不顺,都能归结为父母的不完美。

被嫌弃的父母,开始自责、愧疚,觉得自己没本事,拖了儿女的后腿。

就像电视剧《幸福一家人》里的老父亲一样,诚惶诚恐地向儿子鞠躬道歉:

“对不起,爸爸没能力。”

可是你忘了一点:

当你觉得自己的知识、视野都远超父母,因此吐槽他们“没见过世面”的时候。

其实,正是父母托举着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机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每一对卑微的父母,背后可能还站着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还记得这个故事么。

武汉金银潭地铁站,一个女孩对一个中年女人连踹带推。

女孩不过十几岁,双手插兜,大摇大摆,骂骂咧咧。

而中年女人身上背着两个包,拖着两只行李箱,还拎着两个袋子,行动笨拙。

被打了骂了,也一言不发,畏畏缩缩。

不明就里者,还以为这是哪个大小姐在使唤自己的佣人。

实际上,这是一对母女。

第一次到大城市的妈妈,奔波许久为了来看看女儿,却因为不会坐地铁、下错站,被女儿拳脚相向。

路人看不下去,威胁女孩说,你再打我就报警了。

一直唯唯诺诺的母亲见状,反倒安慰起女儿:“好了好了,你别生气了。”

只是因为妈妈犯了点小错,就要恶语相向,拳打脚踢。

我们感慨于女孩的狠毒,却没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也因为自己的不包容,对父母发过无数次脾气。

他们问一些在你看来简单的问题,你倍感烦躁;

他们花钱买了不值当的东西,你只会嘲讽批评;

他们说一些你不认同的话,发表一些落伍的观点,也会引起你的厌恶......

我们总是不可一世地把一张臭脸甩给爸妈,告诉他们,你们错了,你们真笨,你们真傻。

真以为自己惹了大祸的父母,愈发怕说话,怕犯错。

即便占理也习惯低头示好,被我们吼了也一声不吭。

可生而为人,每天那么多鸡毛蒜皮,谁能做到完美无缺?

所有父母都会犯错。

工作太忙会缺失陪伴,读书不多会不懂教育,观念守旧会引发冲突。

刘墉有句话说得好:

今天许多孩子跟父母讨价还价,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

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

包容父母的小过错,原谅他们的不完美,是做人最基本的德行。

到底为什么父母在我们面前越来越卑微,不敢大声说话,常常赔着小心,总是欲言又止?

不是他们变了,而是我们变了。

在长大成人、从父母那里获得一切之后,我们变得不知足、不耐烦,心底还有点看不起他们。

被伤害了无数次的父母,终于变得小心翼翼。

这世间最悲凉的事莫过于,含辛茹苦操劳半生,为儿女倾注一切,却要在白发苍苍之际,看儿女的脸色行事。

这世间最心酸的事莫过于,唯一真心为我们付出的人,却对我们卑躬屈膝。

而我们,要到何时才幡然醒悟?

别等到有一天,当你回到家里,叫一声爸妈,空荡荡的房间再也无人回应。

才明白人生最大的痛,是将父母的爱,变成亏欠一生的遗憾。

这几天,电影《你好,李焕英》刷屏。

片中的母亲,会不顾一切伸手去接从高空坠落的女儿;

会摸索学着为女儿的破洞衣服缝上各种可爱的补丁;

会早上6点送女儿坐车,自己却舍不得花钱,宁愿冒着大雪走回去。

当无数年轻人被感动得稀里哗啦,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观众,却仿佛看到了自己:

生儿育女,谁不是这样殚精竭虑?

所以,做儿女的,请不要把最差的脾气留给父母。

他们也许“没本事”,那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本事都付出给了你。

他们变得越来越软弱,不是因为宽容了,没脾气了。

而是他们舍不得。

趁还来得及,愿你看见父母身前笑,也看懂父母身后苦。

别让前半生的缘分,错过成后半生的遗憾。

(0)

相关推荐

  • 都说养儿能防老

    从刚出生的那天起,儿女就注定是父母的生命和牵挂!为了儿女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性命也是愿意的! 幼儿时,一点一滴的照顾你,呵护你,怕你受一点点的伤. 这时的你,总是围绕在他父母的身边,一步也不想离开,那时 ...

  • 小白的盖世英雄

    小白心目中的盖世英雄是她的爸爸 小白爸爸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没什么丰功伟绩,更没有腰缠万贯.但比起很多爸爸,小白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却是很多爸爸无法比拟的. 小白爸爸这个人有点怪,刀子嘴豆腐心,用 ...

  • 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却是本事

    每次往老家打电话,母亲都会不厌其烦地在电话里交代我女儿,"你妈脾气不好,别惹妈妈生气啊."以至于女儿经常会不解地问我,"为啥姥姥总说你脾气不好,不挺好的嘛?" ...

  • 春节过后,这群人又开始孤独:父母,最终都活成了儿女的手下败将

    春节,回了农村老家. 乡下过年爱热闹,正月里大人小孩四处拜年串门. 我因为要加班处理工作,有时稍觉被搅扰,就打趣地跟爸妈抱怨:"过年想清净一下还真难呢." 没想到一句玩笑,父亲记在 ...

  • 夜读丨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

    文/逍遥子 <道德经>中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从不刻意施为,却能无所不为. 无为是一种有为,就像放下是一种拾起,舍弃是一种收获.强加于人,是愚 ...

  • 夜读丨家有净气,人有福气

    文/洞见·安娜贝苏 家,不仅是身体的居所,也是心灵的归宿. <夷坚志>里写:"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一个家的形态,往往是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映射. ...

  • 夜读丨越是内心阴暗的人,越喜欢聊这三个话题, 遇到要远离,别深交

    曾国藩曾说: "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 确实,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正所谓,良友如梯,帮你修身明理:恶友如刀,陷你万劫不复. 和什么样的人来往,直接影响我们的一生. 如 ...

  • 夜读丨钱钟书:人越干净,越高贵

    文/洞见 钱钟书曾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人生在世,想要活得通透,心无挂碍, ...

  • 夜读丨守好规矩,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文/洞见 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世间万物都有其规矩法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做事,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规矩,是一种教养 民国大师李炳南先生曾写过一本 ...

  • 夜读丨真正会休息的人,是这样度过假期的

    作者:纳豆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十一假期已经进入第三天了,你是如何度过假期的呢? 是睡个昏天暗地,弥补一下熬夜的自己? 还是看看电影,刷刷剧,从娱乐中缓解压力?或是约了二三好友, ...

  • 夜读丨钱钟书:人,越简单,越富有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文/洞见ADC 黑格尔曾说:"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难得."  大道至简,人亦如此.境界越高的人,活得越简单.     圈子简单 有一 ...

  • 夜读丨曾国藩: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文/儒风大家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得好累,明明已经很努力,但却得不到理想中的收获. 有时候,明明胜利在望,却被命运轻轻巧巧地开了个玩笑,一下被打落深渊,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哪怕暂时见不到光亮,哪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