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5章》曾子指出颜回那些优良品质?
相关推荐
-
“不知道”时,才有可能“知道” | 论语浅说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表达的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即使我们有某方面的能力,依然愿意请教不太精于此道的人.比如工作时遇 ...
-
论语:以能问于不能(8-5)
颜回少孔子三十岁,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颜回早于孔子先卒,而曾子长寿.曾子以回忆的方式称赞颜回的德行,也表现出曾子的自谦.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 ...
-
#每日学论语#8.5【2017-1-12】
#每日学论语#8.5[2017-1-12]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 曾子说:&quo ...
-
24个冷知识:即便是冷知识达人,也不得不多次确认才能相信
24个即便是冷知识达人,也不得不多次确认才能相信的有趣事实. 阅读 01.世界上拥有阅读能力的成年人只有总数的86%. 02.人在向上看时会不经意间张开嘴巴,是为了缓解颈部皮肤的紧绷感. 03.并不是 ...
-
论语日课192:高处着眼,低处着手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8.5)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顾随先生认为,这是曾子讲为人 ...
-
小孟学论语*《论语》辨惑—从“犯而为校”到“犯而不校” 看《论语》历史版本的变迁
小孟学论语*<论语>辨惑-从"犯而为校"到"犯而不校" 看<论语>历史版本的变迁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竹书& ...
-
【第190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5章》曾子指出颜回那些优良品质?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5章>曾子指出颜回那些优良品质?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音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
《论语·泰伯篇第4章》曾子说君子所贵之“三道”指什么?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
-
《论语·泰伯篇第6章》曾子怎样论述忠臣良将的君子品格?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里所谓"六尺之孤",指尚未成年的孩子.孤,即孤儿,也就是死去父亲 ...
-
《论语·泰伯篇第10章》孔子指出社会生乱的哪些原因?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憎恨.不仁:指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已甚:太过分.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喜好勇力而又恨自己贫穷,就 ...
-
【第195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0章》孔子指出社会生乱的哪些原因?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0章>孔子指出社会生乱的哪些原因?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憎恨.不仁:指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已甚 ...
-
【第192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7章》曾子因何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7章>曾子因何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quo ...
-
【第191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6章》曾子怎样论述忠臣良将的君子品格?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6章>曾子怎样论述忠臣良将的君子品格?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里所谓&q ...
-
【第189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4章》曾子说君子所贵之“三道”指什么?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4章>曾子说君子所贵之"三道"指什么?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 ...
-
【第188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3章》曾子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3章>曾子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是何意?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