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盛庸与朱棣的东昌之战
相关推荐
-
备受建文帝朱允炆倚重的兵部尚书齐泰
齐泰,溧水人,本名齐德,洪武十七年,在应天府乡试中名列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礼部.兵部的主事. 后来,谨身殿意外被雷击中,朱元璋下令挑选在朝为官九年而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着他去郊外祭祀祖庙,齐德 ...
-
靖难之役,五个方面综合分析朱棣对比朱允文的优势
靖难之役是改变了明朝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发生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这对叔侄之间. 朱允文是朱元璋钦点的皇位继承人,登上帝位一年,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宽刑省狱,严惩贪官,恢复经济,有明君之姿的朱允炆,最终 ...
-
朱棣篡位之路,始于“靖难之役”
前言 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养育了几十年的皇太子朱标在很早就去世了,于是朱元璋就将朱标的儿子选做皇位的继承人.这一决定让很多亲王都感到很不自在,包括秦王,晋王和燕王,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阻止. 过了不久 ...
-
“靖难之役”是如何打的?为什么弱小的朱棣最终会“逆鳞”成功?
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靖难之役"是发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历时四年之久,最后以朱棣 ...
-
靖难之役中为何朱棣会赢?除了他自身和舆论外,还有3点很重要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宣布起兵,援引"祖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以"靖难"为名争夺皇位的战争.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 ...
-
历史故事——大风再次帮助朱棣胜了夹河之战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率领燕军攻下沧州,抵达济宁.东昌一带,盛庸迎战,于是有了东昌之战.此前的济南保卫战,官军固守城池,被动防御.东昌之战,却是实实在在的野战.盛庸的军队背靠东昌,结成战阵. ...
-
历史故事——近乎完美的帝二代东汉明帝刘庄
2018-07-26 06:34 来源:讲故事的翁老头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字子丽,初名刘阳,封东海王.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 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末 ...
-
历史故事——南宋再次溃败的丁家洲之战
1271年,忽必烈称帝,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消 ...
-
历史故事——朱棣打败盛庸过长江
燕王朱棣看见被捆缚押入大帐的平安笑问道:"淝河之战,公马不踬,何以遇我?"平安朗声大言:"刺殿下如拉朽耳!"面对如此忠贞不屈之士,朱棣本人也不得不心生赞叹:&q ...
-
东昌之战后,朱棣狼狈退回北平,痛定思痛,决心先全力对付盛庸
战场与考场不同,没有标准答案,不能通过大量刷题来提高成绩. 东昌之战前,朱棣截获盛庸粮草.焚毁其粮船的操作,与他朱元璋在很多战役中的打法异曲同工,多年前,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让朱文正放火烧毁陈友谅的抢 ...
-
历史故事——朱棣组内阁建东厂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 ...
-
朱棣鼓舞朱高煦击败盛庸,顺利渡江,不久李景隆为朱棣打开金川门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初一,朱棣下令将高邮.通州.泰州等地的船只调集到瓜州,带兵行至浦子口,盛庸率诸将迎战,燕军战败. 朱棣虽然拥有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骑兵,可是却没有正规水师,这是燕军的一个短板 ...
-
朱棣率军在夹河击败盛庸,是因为天降狂风吗?非也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二月,朱棣与诸将商定先集中力量先对付盛庸. 三月初一,朱棣沿着滹沱河扎营,同时派游骑为疑兵去真定迷惑吴杰.平安,以延缓其出兵时间. 朱棣厉兵秣马,静待盛庸的到来,可是盛庸却迟 ...
-
靖难名将盛庸:建文帝令他统兵伐燕,两次击败朱棣,永乐元年自尽
盛庸,洪武中期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以参将身份跟随长兴侯耿炳文出征伐燕. 耿炳文在真定战败后,建文帝朱允炆派曹国公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统兵北征,盛庸于是归李景隆指挥调遣.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惨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