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十年 我得到的觉悟

(0)

相关推荐

  • 源头文化与文化定义

    为什么要提出源头文化 一直以来,人类对文化的定义始终莫衷一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一条关于文化的准确定义.包括"广义文化论"和""狭义文化论"以及人们认为最 ...

  • 《道德经》心得体会(9-15)

    ​道德经心得体会(九): 我最早接触老子,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对老子的印象,能够说起初是很模糊的.近期,我局第六届读书会开始了,局领导向我们每一位干部推荐了<道德经>等书,最终有机会认真拜 ...

  • 初解道德经16——如何修到道的最高境界,同于天道,没身不殆?

    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可以修到道的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同于天地,同于道,没身不殆? 其实,老子很早就说了,首先第一步: 致虚极,守静笃: 也就是内心清净到极点,能真正不为外界一切所动. 也就是不以物喜, ...

  •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 《道德经》笔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 ...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读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之心得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 深根固本乃长生久治之道!读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 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 ...

  •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读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注也,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 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善"坐而进此. 古之所以 ...

  • 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我们的一生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得如何养生

    济南中医李大夫2021-05-14 07:46:18 [转载] 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 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界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每天按照十二时辰养生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时辰来 ...

  • 我读道德经

    转自:经济学雷锋 我读道德经--第一篇 我读道德经--第二章 我读道德经--第三章 我读道德经--第四章 我读道德经--第五章 我读道德经--第六章 我读道德经--第七章 我读道德经--第八章 我读道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我们的一生(深度好文)

    自汉代以来,古人为每个时辰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读起来口齿生香. 夜半,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夜已深,千家万户早已经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张继怎么也睡不着,寒山 ...

  • 读懂十二时辰,你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中国人的十二时辰 顺天时而为, 接地气而活. 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