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佛教造像,喜马拉雅艺术最璀璨的星星
相关推荐
-
在路上-尼泊尔(六)
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这些国都常给人的印象都是女人的地位很低,低到不是人的地位,但是在走过印度和尼泊尔时看到一个现象使人不解的,在印度参政的女性不少,在瓦拉纳西大学看到女大学生也不少,在孟买 ...
-
一色 | 馆藏元明钱塘风铜释迦牟尼成道像
钱塘风格之极致 因"一色"坐落于杭州,每每总愿以"东南名郡"自称,更着意于在这隽永的钱塘郡,赴一场杭州人文之约. 钱塘,即杭州.钱塘江,古称浙,全名" ...
-
佛造像艺术:尼泊尔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坐像。
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佛像出现了以坐姿形式为主的造像形式.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像头大肩宽,面庞丰满,下巴圆润,大耳垂肩,眉眼细长,五官小巧生动,表情含蓄沉静,体态丰满,造型浑圆,比例匀称,肩宽腰 ...
-
十五世纪后的尼泊尔马拉王朝佛教造像艺术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马拉王朝开始于阿里德瓦·马拉,他的在位时间是1200年到1206年.1382年到1395年在位的国王贾亚斯提提·马拉开始在尼泊尔强制推行印度种姓制,连作为佛教徒 ...
-
12世纪至13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佛教立像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两段,以1482年为界.1482年之前称马拉王朝早期,这一时期的造像延续了前期风格,又加进了新的元素. 此一时期的佛与菩萨立像皆头大肩宽,面部 ...
-
尼泊尔丨你不知道的国家冷知识
尼泊尔(Nepal),是南亚的内陆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 1.尼泊尔是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工业不发达,国内80%的人口基本以农业为主.预算支出四分之一来自外国捐赠和贷款. ...
-
朵云春拍 | 纽瓦尔商贸守护神: 加德满都河谷马拉晚期的燃灯佛
生欢喜心--佛教艺术品专场 预展:7月5日 - 7月6日 拍卖:7月7日 13:00 五楼 B厅 地点: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 五楼宴会厅 上海市南京西路3 ...
-
中国佛教造像的艺术传承和特色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造像艺术不断吸收.融汇中国古代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鲜明时代风格与不同地区特色的中国佛造像艺术体系. 佛教造像的起源,根据佛经记载,大约可以追溯到佛在世时, ...
-
佛教造像艺术:受笈多艺术影响的尼泊尔李察维王朝佛造像
印度笈多王朝被誉为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佛教造像艺术有早期和晚期(野鹿苑风格)的风格变化.尤其是服饰,特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4-6世纪的笈多早期造像服饰特点:佛身着通肩大衣,腰部由粗壮变为苗条, ...
-
尼泊尔10-11世纪过度时期佛教造像艺术
在李察维王朝与马拉王朝之间的10-11世纪,是尼泊尔造像艺术的过度时期,此时的造像美感与工艺水平差异很大,非常难看出统一的特征,许多造像很像李察维艺术的特征,又有很多借鉴了处于鼎盛时期帕拉艺术的优秀技 ...
-
喜马拉雅佛教造像艺术
伴随着佛教在喜马拉雅地区的传播,佛造像艺术也逐步传播到该地区,加入了当地审美,融合成为喜马拉雅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其中特征区别较大的,主要有西北印度大克什米尔地区,尼泊 ...
-
星龛奕奕翠微边 | 北魏的佛像长这样!原来佛教造像艺术也有过“幼稚”的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朝佛教艺术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像是核心特征.东西魏与北周.北齐时期,鲜卑旧贵族掌权,外来风影响更加强烈.隋代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拉开了佛教造像艺术全新 ...
-
顶级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石造像碑 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高224cm,宽113cm背屏中部高浮雕一佛二胁侍菩萨.主尊佛像圆形头光,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袈裟下摆呈三角形悬挂座前.二胁 ...
-
笈多晩期佛教造像艺术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 其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前期为四世纪初到六世纪初:后期为六世纪初至八世纪初. 笈多帝国(梵语为gupta)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统一大帝国.存在时期为四世纪初到六世纪初 ...
-
六世纪后东南亚佛教造像艺术
佛造像艺术伴随着佛教的对外传播,也从一种外来艺术逐步加入当地审美,融合成为了周边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艺术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六世纪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老挝,缅甸等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