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道德真源 2024-05-10 11:34:04 赞 (0) 相关推荐 《道德经》第十二章《圣人为腹》悟读述杂【12】 《道德经》第十二章《圣人为腹》悟读述杂【12】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道德真源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夫道者,生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道德真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金丹一物,岂有他 ... 《道德经》第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 (一),经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二),关键词解析 五色:眼睛所见的形形色色. 目盲: ... 道德经讲义-第十一章 有为利无为用-道德真源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夫道生于鸿濛之始,混于虚无之中,视不见,听不闻,修之者又从何下手乎?圣人知道之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九章 得一为本-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九章 得一为本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 ...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老子.公刘版>下卷. 第十一篇,天长地久 第六十三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说明 此章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