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论(连载27)唐宋: 《山水论》《山水决》(唐)王维
相关推荐
-
王维的这首诗,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处处留情,读后回味无穷
翻开古典诗歌画卷,山水田园诗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山水田园诗,简单理解就是描写山水田园风景的诗,但它又不能简单理解为诗人的游记.事实上,绝大多数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都是因为社会 ...
-
明 蓝瑛《雪景图》《仿王维雪景山水》《雪景山水图》
蓝瑛<雪景图>图绘雪霁后之景,松木杆粗遒劲,小道蜿蜒向上,山谷中数座小屋隐现,屋顶山中白雪霭霭,呈现出一个雪后清朗世界.此幅自言仿范宽,而图势极尽蜿蜒,是田叔自家之法. 蓝瑛 仿王维雪景山 ...
-
《曲径通幽》处,赏看君翁笔法
"以古人的笔墨,运自然的丘壑,有独创的精神,而无因袭的缺点."正如俞剑华对其的评价,黄君璧的山水画作,往往兼具传统风貌和自身的创新.他所作的<曲径通幽>,就很能体现这一 ...
-
历代画论(连载28)唐宋:《山水训》(宋)郭熙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绢本墨笔 120.8�16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熙宁朝,元丰年,郭熙出,画院变: 用郭体,考生员,郭熙画,大自然. 幽谷图,重岩障,早春图,春色荡: 平原图,石鬼样,树枝 ...
-
历代画论(连载26)唐宋: 《山水节要》(五代)荆浩 撰
夫山水,乃画家十三科之首也.有山峦柯木,水石云烟,泉崖溪岸之类,皆天地自然造化.势有形格,有骨格,亦无定质.所以学者初入艰难,必要先知体用之理,方有规矩.其体者,乃描写形势骨格之法也.运于胸次,意在笔 ...
-
历代画论(连载19)唐宋:《画苑补益�山水诀》(宋)李成 撰
凡画山水: 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落笔无令太重,重则浊而不清,不可太轻,轻则燥而不润.烘染过度则不接,辟绰繁细则失神.发树枝左长右短,立石势上重下轻.摆布裁插,势使相偎. ...
-
历代画论(连载17)唐宋:《画山水诀》(摘抄)(宋)李澄叟 撰
立宾主之位,定远近之势.然后穿凿境物,布置高低.落墨无令太重,太重则浊而不清,落墨无令太轻,太轻则燥涩乾枯而不润.蒙染切忌太见,太见则翻成光滑.辟绰无令手絮,手絮则必损精神.要在不亏不盈,皴染得中.发 ...
-
历代画论(连载16)唐宋:《画山水赋》 (五代)荆浩 撰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绢本水墨画 185.8�106.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提要 四庫全書 子部八 畫山水賦 藝術類一 書畫之屬 <画山水赋>一卷.附<笔法记>一卷, ...
-
历代画论(连载48)元明:《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南京博物馆 ◆黄公望画论:写山水诀 近代作画多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 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园润. 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 ...
-
历代画论(连载2):唐前:《画山水序》(南朝宋)宗炳 撰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懐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趋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 ...
-
历代画论(连载30)唐宋:《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撰
赵孟頫 人形图 23.9�27.4 ◆关于<唐朝名画录> 唐朝名画录 唐 朱景玄 撰 作者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元和初应进士举,曾任咨议,历翰林学士,官至太子谕德.此书又名&l ...
-
历代画论(连载29)唐宋:《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撰
圭观 山水图 ◆宋朝名画评 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刘道醇撰.书分六门,一曰人物,二曰山水林木,三曰畜兽四,曰花草翎毛,五曰鬼神,六曰屋木,每门之中,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分上.中.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