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351:与人交,看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诚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14.14

防,是臧氏的私邑。臧武仲,鲁国大夫,即臧孙纥,谥号武,行辈仲,名纥。智商高。不幸卷入到当时的立嗣之争中,遭到诬陷和围攻,出奔邾,逃到封邑防之后,他请鲁君为臧氏立后,作为交换条件,他交出自己的私邑防。他说得很动听:

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

鲁君答应这一条件,臧武仲就交出防出奔齐国。

但是在孔子看来,这就是要挟国君。《集注》引范氏注言:

要君者无上,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己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其好智而不好学也。

又引杨氏注言:

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实要之。夫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臧武仲确实很聪明,虽然自己逃亡在外,却保住了家族的封邑。聪明人很多,是否值得交往或者合作,还是要看其背后的诚意。孔子毫不留情地指出其违背君臣伦理,真心交出防地。

孔子评价一个人,不因事废人,而是就事论事,做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不用遮遮掩掩。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涵泳经典  滋养优雅人生

温故知新

论语日课350:说话做事有分寸是一种修养

论语日课349:人无完人,完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论语日课348:用人需要对人对己都有所了解

论语日课347:原生家庭的贫穷,不是用来怨恨和批判的

论语日课346: 凡事要讲功效,重结果

(0)

相关推荐